车辆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46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9
一种车辆构造,缓和对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的碰撞载荷,具备:前窗玻璃;仪表板,所述仪表板配置于所述前窗玻璃的下方;车载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从所述仪表板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并固定于所述仪表板;以及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构成为,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使所述车载设备向车辆后下方退避来缓和所述碰撞载荷。荷。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构造


[000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车辆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以比仪表板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车载设备的车辆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车辆构造的一例。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474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当发生车辆与行人接触的事故时,有时行人的头部会与车辆的前窗玻璃碰撞。此时,在上述那样的车辆构造中,由于前窗玻璃与车载设备接近,因此存在头部穿过破损的前窗玻璃而与车载设备碰撞的情况。当头部与车载设备碰撞时,会对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碰撞载荷。需要缓和这样的碰撞载荷的技术。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9]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车辆构造可以具备:前窗玻璃;仪表板,所述仪表板配置于所述前窗玻璃的车辆下方;车载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从所述仪表板的上表面朝向车辆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以及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构成为,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使所述车载设备向车辆后下方退避来缓和所述碰撞载荷。
[0010]在上述的车辆构造中,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所述缓冲机构能够使所述车载设备向车辆后下方退避。由此,在上述的车辆构造中,施加于所述车载设备的所述碰撞载荷被缓和。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车辆构造10的分解立体图的图。
[0012]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与车宽方向垂直的剖面且包括仪表板30的卡夹件36及车载设备50的卡夹件56在内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的图。而且,还一并示出与图中A

A线对应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0013]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与车宽方向垂直的剖面且包括形成于车载设备50的底面固定板52处的插入孔53在内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的图。
[0014]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与车宽方向垂直的剖面且包括侧部板部分340的前侧卡夹件342及后侧卡夹件344在内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的图。而且,还一并示出与图中B

B线对应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0015]图5示出车辆构造10的变形例的一例,是示意性地示出与图2对应的主要部分剖视
图的图。
[0016]图6示出车辆构造10的变形例的另一例,是示意性地示出与图2对应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的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0:车辆构造
[0019]20:仪表板加强件
[0020]30:仪表板
[0021]40:罩板
[0022]50:车载设备
[0023]WS:前窗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车辆构造的一实施方式可以具备:前窗玻璃;仪表板,所述仪表板配置于所述前窗玻璃的下方;车载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从所述仪表板的上表面朝向车辆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并固定于所述仪表板;以及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构成为,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使所述车载设备向车辆后下方退避来缓和所述碰撞载荷。所述车载设备可以直接固定于所述仪表板,也可以经由其他构件间接地固定于所述仪表板。所述车载设备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对各种计测值(例如,速度、发动机或马达的转速)进行数字显示的显示器、对车室外或车室内进行拍摄的相机模块。
[0025]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构造还可以具备罩板。可以是,所述罩板设置于所述仪表板的上表面,以使得所述车载设备的前表面向车室内露出的方式覆盖所述车载设备。所述罩板可以与所述仪表板分体地构成,也可以一体地构成。
[002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构造中,可以是,所述车载设备具有从背面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第1卡夹件。而且,可以是,所述罩板具有供所述第1卡夹件嵌合的第1嵌合孔。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车载设备的第1卡夹件插入于所述罩板的所述第1嵌合孔,从而所述车载设备经由所述罩板间接地固定于所述仪表板。
[002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构造中,可以是,所述罩板具有划定所述第1嵌合孔的上壁的部分。而且,可以是,所述缓冲机构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形成于所述罩板的所述部分并且从所述第1嵌合孔朝向上方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所述第1卡夹件能够经由所述缝隙而从所述第1嵌合孔脱离。由此,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所述车载设备能够向车辆后下方退避,因此施加于所述车载设备的所述碰撞载荷被缓和。
[0028]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构造中,可以是,所述缓冲机构具有在所述第1卡夹件的车辆下方处以与所述第1卡夹件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托架。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所述托架能够与所述第1卡夹件接触而对所述第1卡夹件向上施加载荷。因此,所述托架能够促进所述第1卡夹件的破坏或促进所述第1卡夹件从所述第1嵌合孔脱离。由此,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所述车载设备能够向车辆后下方退避,因此施加于所述车载设备的所述碰撞载荷被缓和。特别是,
在设置有从所述第1嵌合孔朝向上方延伸的所述缝隙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有这样的托架,能够有效地促进所述第1卡夹件从所述第1嵌合孔脱离。
[0029]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构造中,可以是,所述缓冲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车载设备的车辆下方的引导构件。可以是,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向车辆后下方倾斜并且与所述车载设备的底面相对的倾斜面。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所述车载设备的底面与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倾斜面接触,由此所述车载设备能够以车宽方向为轴进行旋转。由此,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所述车载设备能够以向车辆后方倾倒的方式退避,因此施加于所述车载设备的所述碰撞载荷被缓和。另外,所述引导构件以使得所述车载设备以车宽方向为轴进行旋转的方式进行引导,能够促进所述第1卡夹件从所述第1嵌合孔脱离。特别是,在设置有从所述第1嵌合孔朝向上方延伸的所述缝隙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有这样的引导构件,能够有效地促进所述第1卡夹件从所述第1嵌合孔脱离。
[0030]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构造中,可以是,所述罩板具有比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侧部板部分。所述侧部板部分可以在车辆前方侧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车载设备,也可以在车辆后方侧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仪表板。可以是,所述侧部板部分具有从车辆后方侧的底面朝向下方突出的第2卡夹件。可以是,所述仪表板具有供所述第2卡夹件嵌合的第2嵌合孔。可以是,所述第2嵌合孔比供所述第2卡夹件嵌合的位置向车辆后方延伸。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嵌合孔自身也能够称为所述缓冲机构的一个形态。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由于所述第2嵌合孔向车辆后方延伸,因此插入于所述第2嵌合孔的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前窗玻璃;仪表板,所述仪表板配置于所述前窗玻璃的车辆下方;车载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比所述仪表板的上表面朝向车辆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并固定于所述仪表板;以及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构成为,在对所述车载设备朝向车辆后下方施加了碰撞载荷时,使所述车载设备向车辆后下方退避来缓和所述碰撞载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罩板,所述罩板设置于所述仪表板的上表面,以使得所述车载设备的前表面向车室内露出的方式覆盖所述车载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设备具有从背面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第1卡夹件,所述罩板具有供所述第1卡夹件嵌合的第1嵌合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具有划定所述第1嵌合孔的上壁的部分,所述缓冲机构具有缝隙,该缝隙形成于所述罩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正太郎酒田茉莉绘田门昌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斯巴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