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片、换热片组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34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片、换热片组及换热器,所述换热片具有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设于相邻所述液体通道之间,液体通道沿着第一方向从换热片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换热片的一侧至另一侧贯通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形成气体通道;第一方向是指与换热片与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第二方向是指与换热片与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的方向。换热器采用由该换热片依次叠放形成的换热片组,换热器通过控制液体进入不同液体通道的顺序和流入方向以形成液流回路,使得换热器内换热过程更加合理和高效,能够减少冷凝水的产生,同时换热片这样的叠放形式,利于进一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同时利于增加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片、换热片组及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片、换热片组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所以市场上的燃气热水器基本以铜热交换器为主,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铜的耐腐蚀性能较弱,如果在水质不好的地区,铜热交换器长期使用经常会出现腐蚀穿孔的问题,并造成热交换器漏水。采用不锈钢制作热交换器,不仅耐腐蚀,而且不锈钢材料成本也低,但是不锈钢热交换器制造复杂、费用高,同时不锈钢的导热性能弱于铜,为了对不锈钢热交换器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改善,所以需要在不锈钢热交换器的结构方面进行改进以提升其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锈钢制热交换器换热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热片、换热片组及换热器。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换热片,其特点在于,所述换热片具有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设于相邻所述液体通道之间,所述液体通道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换热片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所述换热片的一侧至另一侧贯通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形成所述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方向是指与所述换热片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指与所述换热片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的方向。
[000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换热片工作过程中,液体在液体通道内流通,烟气不断的从气体通道内穿过换热片对液体通道内的液体进行换热,由于液体通道与气体通道这种间隔式布置,不但使得气体通道内的烟气与液体通道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利于提升换热片的换热效率;而且当多片换热片叠加时,能够使得空间更紧凑,并且能进一步增大接触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0007]较佳地,所述换热片包括第一换热体和第二换热体,所述第一换热体和所述第二换热体相互贴合;所述第一换热体和所述第二换热体中至少一个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形成所述液流通道;所述第一换热体和所述第二换热体均设有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一换热体上的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换热体上的所述通孔沿着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对应连接,并形成所述气体通道。
[000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换热片这种分体式设计,有效降低了换热片的制造难度,进而有利于降低换热片的制造成本。
[0009]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热体和所述第二换热体均具有所述凹槽;或所述第一换热体和所述第二换热体中的一个具有所述凹槽,另一个为平板状结构。
[00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换热片这样的分体式结构,有利于降低换热片的制造难度,同时换热片可以通过调整换热体上的凹槽以对换热片上的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
的布置进行更加灵活的设计,有利于换热片对实际使用效果进行改善。
[0011]一种换热片组,其特点在于,所述换热片组包括上述所述换热片,所述换热片组具有依次叠放的多层所述换热片,且所述换热片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片,其中一个所述换热片的所述液体通道位于另一个所述换热片的所述气体通道的位置处。
[00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换热片组采用这样的结构形式,使得烟气在通过气体通道时烟气中的热量能够被最大化的利用,利于提升换热片组的换热效率并提升换热片组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换热性能,同时这样的叠放形式使得换热片组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有利于增加换热片组中换热片的叠放层数,使换热片组的换热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0013]较佳地,所述换热片组还包括隔板,所述换热片组的至少一个端面设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换热片的所述液体通道一一对应。
[00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隔板可以有效的将换热片组中若干换热片进行相互连接固定,保证换热片的安装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换热片组的整体性。
[0015]一种换热器,其特点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上述换热片或上述换热片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分水板,所述换热片组的两端均具有所述分水板,所述液体自所述分水板流入所述换热片组内并通过所述分水板改变所述液体的流动方向,以使所述液体依次流入相应的所述换热片中形成液流回路。
[00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分水板通过控制液体进入不同液体通道的顺序和流入方向以形成液流回路,使得换热器内的换热过程更加合理和高效,利于进一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同时利于增加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0017]较佳地,所述分水板包括第一分水板和第二分水板,所述第一分水板和所述第二分水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片组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分水板和所述第二分水板的侧壁上均设有分水槽,所述分水槽用于连通相应的所述换热片的所述液体通道以形成所述液流回路。
[00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对分水槽的结构设计可以方便的对换热器内的液流回路进行调整,分水板和分水槽的设计使得换热器的液流回路设计更加简单,同时使得换热器内的结构形式也得到了简化,方便换热器使用时进行维护和修理。
[0019]较佳地,所述换热器内所述液体沿第三方向流向所述第二分水板,所述液体进入所述第二分水板上的所述分水槽,所述分水槽将所述液体引入相应的所述液体通道,使所述液体沿第四方向流向所述第一分水板,在所述第一分水板处仍通过所述分水槽对所述液体流动方向进行转换,以使所述液体在所述换热器中形成所述液流回路;所述第三方向是指从所述第一分水板流向所述第二分水板的方向,所述第四方向是指从所述第二分水板流向所述第一分水板的方向。
[00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换热器采用这样的液流回路使得进入换热器中的液体与烟气得到充分接触,进而保证了液体与烟气之间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热量交换,有利于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同时所设计的液流回路形成一致,管阻一致,有利于使换热器上温度分布更均匀,减少换热器换热过程中冷凝水的产生。
[0021]较佳地,所述液体从所述换热器的底部中间流入,经所述分水板分流,所述液体在所述换热器内从下到上、从中间到两边在所述换热器内流通,从所述换热器的底部外侧流出。
[00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换热器这样的分流设计使得换热器上温度分布更均匀,有效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有利于减少换热器换热过程中冷凝水的产生。
[0023]较佳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水板的底部中间位置相连通,所述液体经所述第一分水板分流,所述出液管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水板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水板上的所述分水槽引导所述液体流入所述出液管。
[002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换热器上进液管和出液管的设计使得外部设备与换热器的连接方式更加简单,提升了换热器实际使用时的便捷性。
[0025]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
[0026]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27]换热器采用由该换热片依次叠放形成的换热片组,在换热片工作过程中,由于液体通道与气体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具有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设于相邻所述液体通道之间,所述液体通道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换热片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所述换热片的一侧至另一侧贯通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形成所述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方向是指与所述换热片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指与所述换热片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的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包括第一换热体和第二换热体,所述第一换热体和所述第二换热体相互贴合;所述第一换热体和所述第二换热体中至少一个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形成所述液体通道;所述第一换热体和所述第二换热体均设有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一换热体上的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换热体上的所述通孔沿着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对应连接,并形成所述气体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体和所述第二换热体均具有所述凹槽;或所述第一换热体和所述第二换热体中的一个具有所述凹槽,另一个为平板状结构。4.一种换热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换热片,所述换热片组具有依次叠放的多层所述换热片,且所述换热片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片,其中一个所述换热片的所述液体通道位于另一个所述换热片的所述气体通道的位置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组还包括隔板,所述换热片组的至少一个端面设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换热片的所述液体通道一一对应。6.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洵周高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