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及燃气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20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及燃气热水器。其中,该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包括壳体和热交换器主体,所述壳体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组合而成,以在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开口;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开口处,且热交换器主体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为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内设置有散热通道,且散热通道在散热板的外侧面形成进气口,散热通道在散热板的顶面形成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热交换器进行散热,降低燃气热水器表面的温度,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器
,尤其是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燃气热水器大多数使用的是铜热交换器,铜热交换器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缺陷是:在比较恶劣的水质环境下,铜热交换器容易跟恶劣的水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热交换器水管破裂,热水器损坏,甚至会导致用户家中的地板及其它财产遭受损失。为此,市场上也有一些热水器使用不锈钢热交换器,如公告号为CN211316548U的技术专利所示,这种热交换器不仅质量更好,且不需要外接盘管,易于安装。但是,由于省却了盘管,热交换器的箱壳受热过多,进而导致燃气热水器的外壳的温度较高,用户如果触碰到,可能会被烫伤,这无疑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及燃气热水器,可以对热交换器进行散热,降低燃气热水器表面的温度,提升用户体验。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包括壳体和热交换器主体,所述壳体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组合而成,以在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开口;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开口处,且热交换器主体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为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内设置有散热通道,且散热通道在散热板的外侧面形成进气口,散热通道在散热板的顶面形成出气口。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热交换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热交换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面,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分别固定在热交换器主体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包括分别位于热交换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两块端板以及位于固定在两块端板之间的热交换结构,所述左侧板顶面的出气口和右侧板顶面的出气口分别位于两块端板的内侧。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顶部设置有相向凸出的扣板,所述扣板固定在热交换器主体的顶面。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板包括前内罩板和前外罩板,所述前内罩板和前外罩板围合形成前侧板的散热通道;所述后侧板包括后内罩板和后外罩板,所述后内罩板和后外罩板围合形成后侧板的散热通道;所述左侧板包括左内罩板和左外罩板,所述左内罩板和左外罩板围合形成左侧板的散热通道;所述右侧板包括右内罩板和右外罩板,所述右内罩板和右外罩板围合形成右侧板的散热通道。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内罩板、左内罩板和右内罩板一体相连,形成内框板;所述后外罩板、左外罩板和右外罩板一体相连,形成外框板。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内罩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前外罩板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定位凸起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插入到第一定位槽中;所述内框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凸起,所述外框板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二定位凸起相匹配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凸起插入到第二定位槽中。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内罩板和前外罩板上设置有连接前内罩板和前外罩板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后内罩板和后外罩板上设置有连接后内罩板和后外罩板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左内罩板和左外罩板上设置有连接左内罩板和左外罩板的第三连接结构,所述右内罩板和右外罩板上设置有连接右内罩板和右外罩板的第四连接结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内罩板的顶部设置有左导向板,所述左导向板与左外罩板之间形成左侧板的出气口,且在向上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左导向板逐渐靠近左外罩板;所述右内罩板的顶部设置有右导向板,所述右导向板与右外罩板之间形成右侧板的出气口,且在向上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右导向板逐渐靠近右外罩板。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外罩板的顶部和右外罩板的顶部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热交换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外罩板和右外罩板的翻边上。
[001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所述热交换器主体的顶部固定有风机组件,所述壳体底部的开口处固定有燃烧器组件。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旁通管,所述出水管的端部连接有出水接头,所述旁通管的一端与进水管焊接,另一端与出水接头螺纹连接。
[0017]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的壳体的四个侧板均具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在侧板的外侧面和顶面分别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壳体内侧向上流动的热气流的作用下,散热通道内也形成向上流动的气流,因而外界的冷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再从出气口流出,散热通道内的气体将带走壳体上的热量,对热交换器进行散热,这样,传导至燃气热水器表面的热量减少,可以降低燃气热水器表面的温度,用户不会被烫伤,提升了用户体验;
[0019]2.散热通道在侧板的外侧面和顶面分别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空气从侧板外侧进入到散热通道,并从侧板的顶面吹出,这样不会干扰壳体内侧的火焰,使火焰可以保持稳定;
[0020]3.四块侧板都是由内罩板和外罩板组合而成,便于组合形成散热通道,且两层结构的壳体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可以使燃烧更静音;
[0021]4.后内罩板、左内罩板和右内罩板一体相连,形成内框板,后外罩板、左外罩板和右外罩板一体相连,形成外框板,便于整个热交换器组件的组装,也便于后期维修;
[0022]5.热交换器主体、内框板、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不锈钢材质,相比于传统的铜热交换器,耐腐蚀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前侧板的分解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外框板和内框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燃气热水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附图标记为:
[0031]壳体100,前侧板110,前内罩板111,前外罩板112,扣板113,第一定位凸起114,第一定位槽115,后侧板120,后内罩板121,后外罩板122,第二定位凸起123,第二定位槽124,左侧板130,左内罩板131,左外罩板132,左引导板133,翻边134,右侧板140,右内罩板141,右外罩板142,右引导板143,内框板150,外框板160,第一连接结构171,第一凹陷1711,第二凹陷1712,第二连接结构172,第三连接结构173,第四连接结构17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热交换器主体,所述壳体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组合而成,以在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开口;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开口处,且热交换器主体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为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内设置有散热通道,且散热通道在散热板的外侧面形成进气口,散热通道在散热板的顶面形成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热交换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热交换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面,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分别固定在热交换器主体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包括分别位于热交换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两块端板以及位于固定在两块端板之间的热交换结构,所述左侧板顶面的出气口和右侧板顶面的出气口分别位于两块端板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包括前内罩板和前外罩板,所述前内罩板和前外罩板围合形成前侧板的散热通道;所述后侧板包括后内罩板和后外罩板,所述后内罩板和后外罩板围合形成后侧板的散热通道;所述左侧板包括左内罩板和左外罩板,所述左内罩板和左外罩板围合形成左侧板的散热通道;所述右侧板包括右内罩板和右外罩板,所述右内罩板和右外罩板围合形成右侧板的散热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内罩板、左内罩板和右内罩板一体相连,形成内框板;所述后外罩板、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云肖林辉郭涛罗冬明田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百得厨卫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