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器的功率驱动器电路和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99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器的功率驱动器电路和激光器。在功率驱动器电路中,第一功率单元和第二功率单元并联连接至电路外部的工作模块,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第一比较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一功率单元形成第一路电流负反馈控制回路;第二电流检测单元、第三比较单元、第三控制单元、第二比较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二功率单元形成第二路电流负反馈控制回路,通过第一路电流负反馈控制回路和第二路电流负反馈控制回路的反馈调节,实现对流经第一功率单元的第一路电流和流经第二功率单元的第二路电流的控制,使第一路电流和第二路电流均接近设定电流,从而控制流经工作模块的总电流。该功率驱动器电路具有功率消耗小,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命长的优点。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器的功率驱动器电路和激光器


[0001]本技术属于激光器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器的功率驱动器电路和激光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功率驱动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线性驱动器,另一类是脉宽调制式开关驱动器。线性驱动器相比于脉宽调制式开关驱动器,具有驱动平滑、纹波小、无电磁开关噪音、不需要附加平滑滤波电感、高带宽等优点。因此,激光器泵源的功率驱动器通常为线性驱动器。
[0003]激光器泵源输出功率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激光器最终激光输出功率的稳定性,由于激光器泵源输出功率和流经激光器泵源的电流平方成正比,因此要求流经激光器泵源的电流流动平稳、纹波小,且连续可调。虽然线性驱动器具有电流流动平滑、纹波小、带宽高等优点,但是存在器件本身功耗大的问题,容易导致温度高,需要额外的冷却系统进行降温冷却。通常,功率器件的功耗由两部分组成:(1)大部分功耗损耗在器件的导通电阻上,该部分功耗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2)在器件开关时产生的开关损耗,由功率器件耦合分散电容或者开关信号延迟引起。
[0004]在连续光纤激光器中,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器的功率驱动器电路,所述功率驱动器电路包括控制单元以及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驱动器电路还包括第一比较单元、第二比较单元、第三比较单元、第一电流检测单元和第二电流检测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所述功率单元包括第一功率单元和第二功率单元;所述第一功率单元的功率支路和所述第二功率单元的功率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串联后并联连接至电路外部的工作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单元和所述第二功率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流经所述第一功率单元的第一路电流,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流经所述第二功率单元的第二路电流,从而控制流经所述工作模块的总电流;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流与设定电流的偏差,并把比较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控制流经所述第一功率单元的第一路电流;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流的偏差,并把比较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三控制单元;所述第三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输出控制电流给所述第二比较单元;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三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电流与所述设定电流以及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流,并把比较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控制流经所述第二功率单元的第二路电流,使所述第二路电流跟随所述第一路电流和所述设定电流,从而使所述第二路电流和第一路电流的电流大小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驱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单元包括电阻R3和MOS管Q1,所述第二功率单元包括电阻R7和MOS管Q2;所述MOS管Q1的漏极和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所述工作模块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2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MOS管Q1的门极,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电阻R7连接所述MOS管Q2的门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驱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单元包括运放U1;所述第二比较单元包括电阻R
13
、运放U6和运放U3;所述第三比较单元包括运放U5;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运放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5、电阻R6、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运放U4、电阻R9、电阻R
10
、电阻R
11
、电阻R
12
、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设定电流,所述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经过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所述电容C2并联在所述电阻R2两端,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经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和电容C1依次串联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柏林杨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普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