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板测试夹和电极板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161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极板测试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极板测试夹和电极板测试装置。电极板测试夹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导电件以及第一密封件;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可拆卸地连接,且第一夹体用于与第二夹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置电极板的容腔;导电件的部分位于容腔内,并用于与位于容腔内的电极板电连接;导电件的其余部分位于容腔外;第一夹体开设有与容腔连通的第一测试孔;第一密封件用于设置在电极板与第一夹体之间,以与电极板及第一夹体抵接,且第一密封件开设有与第一测试孔连通的第一导通孔,以使得电极板正对于第一测试孔的部分与外界连通。该电极板测试夹操作简单,而且结构稳定,结构密封性好,可多次循环使用,可提升测试准确性。升测试准确性。升测试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板测试夹和电极板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双极板测试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极板测试夹和电极板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据GB/T 20042.6—2011双极板特性测试中极板材料腐蚀电流密度测试要求,在对双极板进行腐蚀测试时,将电极与样品表面连接,除有效测试面积为1cm2的测试表面外,其余表面予以绝缘密封。而在进行测试时,一般采用硅胶对双极板材料试片密封,并在一侧留出1cm2的测试面积,这种硅胶密封结构制作较为复杂。需要先用激光切割机切下硅胶后,在用刀子从中间剖开来制造放置被测样片的空间,同时还要在一面切下1cm2的面积作为测试表面。
[0003]根据上述的硅胶密封制作方法,操作复杂,由于剖开时操作技巧高,难度大,很容易导致切坏,同时,1cm2的面积在切除时不够精确,会使的测试结果不够精确,由于被测样片特别薄,硅胶密封结构在多次使用后,剖开处易被样片划破造成破损,从而达不到密封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板测试夹和电极板测试装置,其操作简单,而且结构稳定,结构密封性好,可多次循环使用,在提升测试准确性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测试的成本。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极板测试夹,电极板测试夹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导电件以及第一密封件;
[0007]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可拆卸地连接,且第一夹体用于与第二夹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置电极板的容腔;
[0008]导电件的部分位于容腔内,并用于与位于容腔内的电极板电连接;导电件的其余部分位于容腔外;
[0009]第一夹体开设有与容腔连通的第一测试孔;
[0010]第一密封件用于设置在电极板与第一夹体之间,以与电极板及第一夹体抵接,且第一密封件开设有与第一测试孔连通的第一导通孔,以使得电极板正对于第一测试孔的部分与外界连通。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夹体开设有第二测试孔;电极板测试夹还包括第二密封件;
[0012]第二密封件用于设置在电极板与第二夹体之间,以与电极板及第二夹体抵接,且第二密封件开设有与第二测试孔连通的第二导通孔,以使得电极板正对于第二测试孔的部分与外界连通。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可转动地连接;
[0014]电极板测试夹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夹体的第一卡接部以及设置于第二夹体的第二卡接部;
[0015]第一卡接部用于在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抵接并形成容腔时与第二卡接部卡接,以限制第一夹体相对于第二夹体的转动。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均位于容腔外。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用于与第二容置槽共同形成容腔。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均具备与电极板相适应的形状。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测试孔位于第一容置槽的槽底;第二测试孔位于第二容置槽的槽底。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板测试夹还包括密封环,密封环绕第一容置槽的外周轮廓设置,并与第一夹体连接;密封环用于与第二夹体抵接。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具备与第一容置槽或第二容置槽相适应的轮廓。
[00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极板测试装置,电极板测试装置包括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池以及上述的电极板测试夹;
[0023]电化学工作站与导电件的位于容腔外的部分电连接;
[0024]容置有电极板的电极板测试夹的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浸没于电解池中。
[0025]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6]该电极板测试夹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导电件以及第一密封件;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可拆卸地连接,且第一夹体用于与第二夹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置电极板的容腔;导电件的部分位于容腔内,并用于与位于容腔内的电极板电连接;导电件的其余部分位于容腔外;第一夹体开设有与容腔连通的第一测试孔;第一密封件用于设置在电极板与第一夹体之间,以与电极板及第一夹体抵接,且第一密封件开设有与第一测试孔连通的第一导通孔,以使得电极板正对于第一测试孔的部分与外界连通。
[0027]由此,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通过将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组合形成容置被测电极板的容腔,也可以在测试完成后通过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的脱离,从而取出容腔内的电极板,从而能够简化测试的步骤。而容置于容腔内的电极板通过与导电件的抵接,以及通过第一密封件和第一测试孔的设置,使得电极板与外部设备电连接,而且能够使得电极板上正对于第一测试孔的部分与外界连通,进而能够对该部分进行测试。而且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通过将电极板容置于容腔内,以及第一密封件的设置,使得电极板的部分处于测试状态,而其余部分则处于隔离状态,进而能够避免测试过程中的液体进入容腔,从而能够提高该电极测试夹的密封性。
[0028]综上,该电极板测试夹操作简单,而且结构稳定,结构密封性好,可多次循环使用,在提升测试准确性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测试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极板测试夹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测试孔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测试孔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极板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标:10

电极板;100

电极板测试夹;110

第一夹体;120

第二夹体;130

导电件;140

第一密封件;101

容腔;102

夹持柄;111

第一测试孔;141

第一导通孔;121

第二测试孔;151

第一卡接部;152

第二卡接部;112

第一容置槽;122

第二容置槽;200

电极板测试装置;210

电解池;220

参比电极;230

辅助电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板测试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测试夹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导电件以及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夹体与所述第二夹体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第一夹体用于与所述第二夹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置电极板的容腔;所述导电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容腔内,并用于与位于所述容腔内的所述电极板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容腔外;所述第一夹体开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第一测试孔;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电极板与所述第一夹体之间,以与所述电极板及所述第一夹体抵接,且所述第一密封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测试孔连通的第一导通孔,以使得所述电极板正对于所述第一测试孔的部分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板测试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体开设有第二测试孔;所述电极板测试夹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电极板与所述第二夹体之间,以与所述电极板及所述第二夹体抵接,且所述第二密封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测试孔连通的第二导通孔,以使得所述电极板正对于所述第二测试孔的部分与外界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板测试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与所述第二夹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电极板测试夹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夹体的第一卡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夹体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在所述第一夹体与所述第二夹体抵接并形成所述容腔时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夹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夹体的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平赵志阳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