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检测用无菌传递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60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检测用无菌传递窗,传递管两端分别设置有传递窗A和传递窗B;传递窗A一端设置有传递室A;传递窗B一端设置有传递室B;传递窗B和传递室B连通;传递窗B和传递室B顶部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连接进风管;进风管连接过滤器A;过滤器A连接进风机;进风机连接进风口A;传递管内设置有传递滑轨;传递滑轨上设置有托盘滑块连接传递托盘;传递滑轨下方设置有排风槽;排风槽连接排风管;排风管连接抽风机A和抽风机B;抽风机A和抽风机B分别设置在传递管底部两侧;抽风机A连接过滤器B;过滤器B连接排风口A;抽风机B连接过滤器C;解决无菌传递窗内空气流动性差的问题。气流动性差的问题。气流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检测用无菌传递窗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细胞检测用无菌传递窗。

技术介绍

[0002]传递窗是一种洁净室的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小件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把对洁净室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传递窗采用不锈钢板制作,平整光洁。双门互为连锁,有效阻止交叉污染,设有电子或机械连锁装置,并配置紫外线杀菌灯,现有技术中,传递窗内的空气流动性较差,无法控制在开窗过程中的空气中细菌传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检测用无菌传递窗,解决无菌传递窗内空气流动性差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细胞检测用无菌传递窗,包括传递管、传递窗A、传递室A、传递窗B、传递室B、传递托盘、托盘滑块、传递滑轨、进风机、过滤器A、进风管、出风口、排风槽、排风管、抽风机A、过滤器B、排风口A、抽风机B、过滤器C、排风口B;传递管两端分别设置有传递窗A和传递窗B;传递窗A一端设置有传递室A;传递窗B一端设置有传递室B;传递窗B和传递室B连通;传递窗B和传递室B顶部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连接进风管;进风管连接过滤器A;过滤器A连接进风机;进风机连接进风口A;传递管内设置有传递滑轨;传递滑轨上设置有托盘滑块连接传递托盘;传递滑轨下方设置有排风槽;排风槽连接排风管;排风管连接抽风机A和抽风机B;抽风机A和抽风机B分别设置在传递管底部两侧;抽风机A连接过滤器B;过滤器B连接排风口A;抽风机B连接过滤器C;过滤器C连接排风口B。
[0006]进一步,所述传递室A和传递室B中间顶部设置有喷气嘴;喷气嘴为条形结构横向设置;喷气嘴连接高速风机;高速风机连接进风口B。
[0007]进一步,所述进风管内壁上设置有消毒环;消毒环上设置有多个消毒剂喷口。
[0008]进一步,所述传递管侧壁上部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
[0009]进一步,所述紫外线消毒灯上部设置有整流罩。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1]1.传递管两端分别设置有传递窗A和传递窗B;传递窗A一端设置有传递室A;传递窗B一端设置有传递室B;传递窗B和传递室B连通;传递窗B和传递室B顶部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连接进风管;进风管连接过滤器A;过滤器A连接进风机;进风机连接进风口A;传递管内设置有传递滑轨;传递滑轨上设置有托盘滑块连接传递托盘;传递滑轨下方设置有排风槽;排风槽连接排风管;排风管连接抽风机A和抽风机B;抽风机A和抽风机B分别设置在传递管底部两侧;抽风机A连接过滤器B;过滤器B连接排风口A;抽风机B连接过滤器C;过滤器C连接排风口B,能够实现通过在传递管顶部设置有进气管和过滤器,保证进气传递管内的空气无
污染,再通过传递管底部设置有排风管连接抽风机,抽取传递管内的空气,形成循环气流,并且设置两个抽风机提高抽气效率,在传递窗开启时在传递管内与外界形成负压,防止传递管内的空气流出传递管污染洁净区空气。
[0012]2.所述传递室A和传递室B中间顶部设置有喷气嘴;喷气嘴为条形结构横向设置;喷气嘴连接高速风机;高速风机连接进风口B,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喷气嘴连接高速风机喷出高速气流,在传递室A和传递室B之间形成一道气帘,防止A和传递室B间的空气交换。
[0013]3.所述进风管内壁上设置有消毒环;消毒环上设置有多个消毒剂喷口,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消毒环上的消毒剂喷口喷射雾化消毒剂,随进风管内空气进入传递室内对传动物品进行消毒,防止污染。
[0014]4.所述传递管侧壁上部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能够通过设置的紫外线消毒灯为传递管进行紫外线灭菌消毒。
[0015]5.所述紫外线消毒灯上部设置有整流罩,能够通过设置的整流罩降低紫外线消毒灯对循环气流的影响,避免降低空气流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进气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细胞检测用无菌传递窗,包括传递管1、传递窗A2、传递室A3、传递窗B4、传递室B5、传递托盘6、托盘滑块7、传递滑轨8、进风机9、过滤器A10、进风管11、出风口12、排风槽13、排风管14、抽风机A15、过滤器B16、排风口A17、抽风机B18、过滤器C19、排风口B20;传递管1两端分别设置有传递窗A2和传递窗B4;传递窗A2一端设置有传递室A3;传递窗B4一端设置有传递室B5;传递窗B4和传递室B5连通;传递窗B4和传递室B5顶部设置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连接进风管11;进风管11连接过滤器A10;过滤器A10连接进风机9;进风机9连接进风口A21;传递管1内设置有传递滑轨8;传递滑轨8上设置有托盘滑块7连接传递托盘6;传递滑轨8下方设置有排风槽13;排风槽13连接排风管14;排风管14连接抽风机A15和抽风机B18;抽风机A15和抽风机B18分别设置在传递管1底部两侧;抽风机A15连接过滤器B16;过滤器B16连接排风口A17;抽风机B18连接过滤器C19;过滤器C19连接排风口B20,能够实现通过在传递管顶部设置有进气管和过滤器,保证进气传递管内的空气无污染,再通过传递管底部设置有排风管连接抽风机,抽取传递管内的空气,形成循环气流,并且设置两个抽风机提高抽气效率,在传递窗开启时在传递管内与外界形成负压,防止传递管内的空气流出传递管污染洁净区空气。
[0022]实施例2
[002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传递室A3和传递室B5中间顶部设置有喷气嘴24;喷气嘴24为条形结构横向设置;喷气嘴24连接高速风机23;高速风机23连接进风口B22,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喷气嘴连接高速风机喷出高速气流,在传递室A和传递室B之间形成一道气帘,防止A和传递室B间的空气交换。
[0024]实施例3
[002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进风管11内壁上设置有消毒环27;消毒环27上设置有多个消毒剂喷口28,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消毒环上的消毒剂喷口喷射雾化消毒剂,随进风管内空气进入传递室内对传动物品进行消毒,防止污染。
[0026]实施例4
[002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传递管1侧壁上部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25,能够通过设置的紫外线消毒灯为传递管进行紫外线灭菌消毒。
[0028]实施例5
[002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紫外线消毒灯25上部设置有整流罩26,能够通过设置的整流罩降低紫外线消毒灯对循环气流的影响,避免降低空气流速。
[0030]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检测用无菌传递窗,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管(1)、传递窗A(2)、传递室A(3)、传递窗B(4)、传递室B(5)、传递托盘(6)、托盘滑块(7)、传递滑轨(8)、进风机(9)、过滤器A(10)、进风管(11)、出风口(12)、排风槽(13)、排风管(14)、抽风机A(15)、过滤器B(16)、排风口A(17)、抽风机B(18)、过滤器C(19)、排风口B(20);传递管(1)两端分别设置有传递窗A(2)和传递窗B(4);传递窗A(2)一端设置有传递室A(3);传递窗B(4)一端设置有传递室B(5);传递窗B(4)和传递室B(5)连通;传递窗B(4)和传递室B(5)顶部设置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连接进风管(11);进风管(11)连接过滤器A(10);过滤器A(10)连接进风机(9);进风机(9)连接进风口A(21);传递管(1)内设置有传递滑轨(8);传递滑轨(8)上设置有托盘滑块(7)连接传递托盘(6);传递滑轨(8)下方设置有排风槽(13);排风槽(13)连接排风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道俊何志宇周巧周玲司俊波李美玲刘成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精准检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