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150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毗邻连接的垃圾卸料室、垃圾分选室和垃圾烘干室,与垃圾烘干室接应的垃圾焚烧室,与垃圾焚烧室接应的灰渣收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选室内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贯穿垃圾分选室,且所述输送带一端与垃圾卸料室接应、另一端与第一烘干层接应;所述垃圾分选室的侧面设置有透明窗,所述透明窗上开设有垃圾分选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对垃圾进行烘干,从而降低了垃圾焚烧前的水分含量,有利于使垃圾进行充分燃烧,也能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降低了垃圾燃烧处理的能耗。烧处理的能耗。烧处理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生活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活垃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代谢物。我国城镇生活垃圾每年约1.5亿吨,占全球垃圾总量的30%,且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未得到妥善处理的存量生活垃圾高达数十亿吨,垃圾围村、围城已成为乡村、城市经济循环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是乡村、城市发展的负担和环境恶化的毒瘤。
[0003]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法、焚烧法、发酵产沼气法。堆肥处理处于萎缩状态。垃圾直接填埋处理存在的问题就是往往一个垃圾填埋场就是一个污染源,蚊蝇孽生,老鼠成灾,臭气漫天,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对城市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就是焚烧,焚烧是一种对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热化学处理,将其变为无机灰渣的过程,焚烧处理后一般可减容80%~95%。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并可大力节省垃圾运输费用。
[0004]大型焚烧炉技术发展已比较成熟,但大型焚烧炉建造成本高,操作技术要求高,运行成本也高,不适合边远山区乡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因运行成本高,县、乡财力也承受不了,即使建成了,也无资金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这样,分散式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因运而生,解决偏远分散难以集中转运处理污染环境的生活垃圾,与规模化集中处理有效互补。因此,建设小型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场是整治农村环境卫生迫切所需,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有效补充部分。
[0005]研发一种建造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燃烧彻底的新式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是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其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对垃圾进行烘干,从而降低了垃圾焚烧前的水分含量,有利于使垃圾进行充分燃烧,也能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降低了垃圾燃烧处理的能耗。
[0007]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毗邻连接的垃圾卸料室、垃圾分选室和垃圾烘干室,与垃圾烘干室接应的垃圾焚烧室,与垃圾焚烧室接应的灰渣收集室,其特征在于:
[0009]所述垃圾分选室内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贯穿垃圾分选室,且所述输送带一端与垃圾卸料室接应、另一端与第一烘干层接应;所述垃圾分选室的侧面设置有透明窗,所述透明窗上开设有垃圾分选口;
[0010]所述垃圾烘干室包括第一烘干层,设置于第一烘干层下方的第一加热层,第二烘
干层,设置于第二烘干层下方的第二加热层,设置于第一烘干层与第二烘干层之间的垃圾转移口,设置于第二烘干层侧壁底端的干垃圾出料口,设置于第一烘干层和第二烘干层顶部的废气排放口,设置于第二加热层与第一加热层之间的高温烟气进口,设置于第一加热层侧壁的高温烟气排放管,设置于高温烟气排放管中的引风机;
[0011]所述垃圾焚烧室包括第一燃室,设置于第一燃室下方的第二燃室,设置于第一燃室顶部、与干垃圾出料口接应的干垃圾进料口,设置于第一燃室顶部的进氧口,设置于第一燃室底部的第一炉排,设置于第二燃室顶部与第一炉排接应的粗灰渣进料口,一端与第二燃室侧壁的中上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热层连通的高温烟气输送管,设置于第二燃室底部的第二炉排;所述第二炉排的灰渣排出孔隙小于第一炉排的灰渣排出孔隙;第一燃室未燃尽的灰渣依靠重力掉入第二燃室。
[0012]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垃圾卸料室内的顶部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外接的垃圾除臭液供给源连接。
[0013]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垃圾卸料室的侧壁设置有卸料门。
[0014]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垃圾卸料室内的底面两侧设置有污水引流沟。
[0015]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垃圾烘干室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烘干层底部的第一推料板,与第一推料板连接、用于推拉第一推料板左右移动的第一液压伸缩杆,设置于第二烘干层底部的第二推料板,与第二推料板连接、用于推拉第二推料板左右移动的第二液压伸缩杆。
[0016]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垃圾卸料室、第一烘干层和第二烘干层的内部均设置有垃圾搅拌机;设置于第一烘干层内的所述垃圾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位于第一推料板上方,设置于第二烘干层内部的所述垃圾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位于第二推料板的上方。
[0017]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干垃圾进料口上设置有可自由开合的干垃圾进料口盖板;所述高温烟气进口的数量为4~8个,直径为15~30cm。
[0018]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高温烟气排放管的直径为50~80cm,所述高温烟气排放管的出口端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
[0019]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进氧口的数量为2~6个,直径为10~15cm;所述进氧口上设置有可调整进氧口开合度的进氧口盖板。
[0020]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燃室和第二燃室的侧壁均设置有可自由开合的炉门,以便于检修和清理炉排中堵塞的灰渣,且所述第二燃室的内部设置有温度探头。
[0021]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
[0022]1)现有技术中,普通焚烧炉中的垃圾经焚烧后产生的高温气体、烟尘是从下往上直接排放,而本技术的垃圾焚烧室包括第一燃室、设置于第一燃室下方的第二燃室,其改变了垃圾焚烧时烟气排放的气流方向,使一燃室垃圾裂解燃烧时产生的未燃烧充分的气体、烟尘从上往下流,经过燃烧室的高温区充分燃烧后再进入垃圾烘干室内,利用高温烟气的余热对垃圾进行烘干,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回收利用,提高了垃圾焚烧效率。
[0023]2)本技术在垃圾焚烧室之前设置了垃圾烘干室,可降低垃圾焚烧之前的水分含量,并且垃圾从第一燃室进入第二燃室,使第一燃室垃圾裂解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烟尘,经过第二燃室的高温区后充分燃烧,不需要添加任何助燃剂实现了二次燃烧,从而可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和使垃圾在垃圾焚烧室内燃烧得更加充分,大大降低了二噁英等有害气体
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7]上述图中各标识的含义为:
[0028]1‑
垃圾卸料室,101

雾化喷头,102

卸料门,103

污水引流沟;
[0029]2‑
垃圾分选室,201

输送带,202

透明窗,203

垃圾分选口;
[0030]3‑
垃圾烘干室,301

第一烘干层,302

第一加热层,303

第二烘干层,304

第二加热层,305

垃圾转移口,306

干垃圾出料口,307

废气排放口,30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毗邻连接的垃圾卸料室(1)、垃圾分选室(2)和垃圾烘干室(3),与垃圾烘干室(3)接应的垃圾焚烧室(4),与垃圾焚烧室(4)接应的灰渣收集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选室(2)内设置有输送带(201);所述输送带(201)贯穿垃圾分选室(2),且所述输送带(201)一端与垃圾卸料室(1)接应、另一端与第一烘干层(301)接应;所述垃圾分选室(2)的侧面设置有透明窗(202),所述透明窗(202)上开设有垃圾分选口(203);所述垃圾烘干室(3)包括第一烘干层(301),设置于第一烘干层(301)下方的第一加热层(302),第二烘干层(303),设置于第二烘干层(303)下方的第二加热层(304),设置于第一烘干层(301)与第二烘干层(303)之间的垃圾转移口(305),设置于第二烘干层(303)侧壁底端的干垃圾出料口(306),设置于第一烘干层(301)和第二烘干层(303)顶部的废气排放口(307),设置于第二加热层(304)与第一加热层(302)之间的高温烟气进口(3014),设置于第一加热层(302)侧壁的高温烟气排放管(3013),设置于高温烟气排放管(3013)中的引风机(3015);所述垃圾焚烧室(4)包括第一燃室(401),设置于第一燃室(401)下方的第二燃室(402),设置于第一燃室(401)顶部、与干垃圾出料口(306)接应的干垃圾进料口(403),设置于第一燃室(401)顶部的进氧口(404),设置于第一燃室(401)底部的第一炉排(405),设置于第二燃室(402)顶部与第一炉排(405)接应的粗灰渣进料口(406),一端与第二燃室(402)侧壁的中上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热层(304)连通的高温烟气输送管(407),设置于第二燃室(402)底部的第二炉排(408);所述第二炉排(408)的灰渣排出孔隙小于第一炉排(405)的灰渣排出孔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卸料室(1)内的顶部设置有雾化喷头(101);所述雾化喷头(101)与外接的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莉陶翱翔
申请(专利权)人:绥宁现代科技开发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