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124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涉及聚氨酯粘合剂技术领域。该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包括用于外部控制的外部控制机构、用于吹气进行增气泡的吹气增泡机构和用于螺旋进行挤压的螺旋挤压机构,所述外部控制机构的内部设置有锥形壳。该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通过螺旋板在对粘稠的材料进行顺时针旋转时,材料在螺旋板上不断往上移动,从而使材料上翻,从而确保了材料的混合,螺旋板在对粘稠的材料进行逆时针旋转时,螺旋板对材料不断的挤压,从而使材料中的空气被挤压出来,从而确保了材料中空气的排出。空气的排出。空气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粘合剂
,具体为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胶粘剂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或异氰酸酯基的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分为多异氰酸酯和聚氨酯两大类;多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含有异氰基和氨基甲酸酯基,故聚氨酯胶粘剂表现出高度的活性与极性。
[0003]在材料的混合过程中,液态与固态的材料在混合过程中需要空气的配合,目前装置在混合过程中,底部的材料难以接触到空气,从而混合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通过往内部加入空气,利用气体的鼓起,从而确保了对材料的混合。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所述材料组成部分配比为环氧树脂百分之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百分之三十、羟基化合物的改性物百分之二十、蓖麻油百分之三十、苯乙烯百分之十、甲苯二异氰酸酯百分之八等材料在温度为四十至六十度之间混合而成。
[0007]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从锥形壳的顶部首先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百分之三十和蓖麻油百分之三十混合材料,控制器控制装置启动;
[0008]S2、电机带动螺旋板顺时针旋转对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从而把材料不断往上翻腾,此时控制器启动加热器,使内部温度升至到四十度,使内部液体材料与固体材料混合;
[0009]S3、在混合的过程中,往锥形壳内加入羟基化合物的改性物百分之二十和苯乙烯百分之十,吹风机通过螺旋杆往锥形壳中加入空气,第二出气口吹出的空气在锥形壳中的材料中鼓起,从而越鼓越大,第一出气口中吹出的空气也会在材料中鼓起,从而进一步使材料混合;
[0010]S4、螺旋板的转动时会与螺旋杆发生碰撞,从而使夹紧块相互挤压,此时往锥形壳中加入百分之八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温度升至近六十度,从而对较小一些的材料进行更加细致的挤压混合;
[0011]S5、在混合完成后,吹风机停止供气,螺旋板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内部的材料不断向下挤压,从而使材料内部的空气不断被挤压;
[0012]S6、在螺旋杆对挤压球挤压时,螺旋杆对挤压球进行挤压,从而可以把弹簧内部材料进一步挤压,从而挤压出气泡,最后材料内的气泡从上方漏出,最后打开出料口倒出混合好的材料。
[0013]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加工方法,包括用于外部控制的外部控制机构、用于吹气进行增气泡的吹气增泡机构和用于螺旋进行挤压的螺旋挤压机构,所述外部控制机构的内部设置有锥形壳,所述外部控制机构通过设置的锥形壳顶部固定连接有吹气增泡机构,所述外部控制机构通过设置的锥形壳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挤压机构。
[0014]优选的,所述外部控制机构的内部包括锥形壳、控制器、出料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锥形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锥形壳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锥形壳内壁开设有孔,所述锥形壳通过设置的孔内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气口。
[0015]优选的,所述吹气增泡机构的内部包括螺旋杆、第二出气口和夹紧块,所述锥形壳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为锥形设置,所述螺旋杆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夹紧块,所述夹紧块为橡胶材料制成。
[0016]优选的,所述螺旋杆的内壁开设有空腔,所述吹风机的左侧插接有管道,所述吹风机通过设置的管道插接在锥形壳内壁第一出气口所在的孔内,且吹风机通过设置的管道插接在螺旋杆的顶部。
[0017]优选的,所述螺旋挤压机构的内部包括电机和螺旋板,所述锥形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锥形壳通过设置的支架固定连接有电机,锥形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电机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电机通过设置的转动连接在轴承的内壁。
[0018]优选的,所述螺旋板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孔,所述弹簧的外壁固定连接在螺旋板的孔内,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挤压球,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1、该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通过螺旋板在对粘稠的材料进行顺时针旋转时,材料在螺旋板上不断往上移动,从而使材料上翻,从而确保了材料的混合。
[0021]2、该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通过螺旋板在对粘稠的材料进行逆时针旋转时,螺旋板对材料不断的挤压,从而使材料中的空气被挤压出来,从而确保了材料中空气的排出。
[0022]3、该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通过螺旋杆上的第二出气口与第一出气口吹出空气,空气在粘稠的材料中鼓起一个鼓包,从而使鼓起的包对中间的材料进行挤压混合,从而确保了材料的混合。
[0023]4、该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通过螺旋杆上的夹紧块与螺旋板发生挤压,从而对较小一些的材料进行精密挤压,从而确保了材料的混合。
[0024]5、该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加工方法,通过螺旋板对材料的挤压时,气流从弹簧内部流出,弧形板与挤压球对材料进行过滤,从而确保了气泡的清理。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轴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外部控制机构;11、锥形壳;12、控制器;13、出料口;14、第一出气口;2、吹气增泡机构;21、吹风机;22、螺旋杆;23、第二出气口;24、夹紧块;3、螺旋挤压机构;31、电机;32、螺旋板;33、挤压球;34、弹簧;35、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3]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5]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材料组成部分配比为环氧树脂百分之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百分之三十、羟基化合物的改性物百分之二十、蓖麻油百分之三十、苯乙烯百分之十、甲苯二异氰酸酯百分之八等材料在温度为四十至六十度之间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组成部分配比为环氧树脂百分之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百分之三十、羟基化合物的改性物百分之二十、蓖麻油百分之三十、苯乙烯百分之十、甲苯二异氰酸酯百分之八等材料在温度为四十至六十度之间混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从锥形壳(11)的顶部首先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百分之三十和蓖麻油百分之三十混合材料,控制器(12)控制装置启动;S2、电机(31)带动螺旋板(32)顺时针旋转对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从而把材料不断往上翻腾,此时控制器(12)启动加热器,使内部温度升至到四十度,使内部液体材料与固体材料混合;S3、在混合的过程中,往锥形壳(11)内加入羟基化合物的改性物百分之二十和苯乙烯百分之十,吹风机(21)通过螺旋杆(22)往锥形壳(11)中加入空气,第二出气口(23)吹出的空气在锥形壳(11)中的材料中鼓起,从而越鼓越大,第一出气口(14)中吹出的空气也会在材料中鼓起,从而进一步使材料混合;S4、螺旋板(32)的转动时会与螺旋杆(22)发生碰撞,从而使夹紧块(24)相互挤压,此时往锥形壳(11)中加入百分之八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温度升至近六十度,从而对较小一些的材料进行更加细致的挤压混合;S5、在混合完成后,吹风机(21)停止供气,螺旋板(32)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内部的材料不断向下挤压,从而使材料内部的空气不断被挤压;S6、在螺旋杆(22)对挤压球(33)挤压时,螺旋杆(22)对挤压球(33)进行挤压,从而可以把弹簧(34)内部材料进一步挤压,从而挤压出气泡,最后材料内的气泡从上方漏出,最后打开出料口(13)倒出混合好的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混合法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加工方法,包括用于外部控制的外部控制机构(1)、用于吹气进行增气泡的吹气增泡机构(2)和用于螺旋进行挤压的螺旋挤压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控制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锥形壳(11),所述外部控制机构(1)通过设置的锥形壳(11)顶部固定连接有吹气增泡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瑞叶林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金湖正泓企业策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