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20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9
半导体电路具备放大电路、输出电路以及旁路电路。放大电路包含级联连接的第一及第二晶体管,使经由输入端子向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供给的信号放大。输出电路包含连接于放大电路的第一节点、第一及第二输出端子,使用第一或者第二输出模式执行输出动作,第一输出模式使用了第一及第二输出端子中的某个,第二输出模式使用了第一及第二输出端子。旁路电路连接在输入端子与第一节点间。输出电路包含连接在第二节点与第一输出端子间的第一开关电路、连接在第三节点与第二输出端子间的第二开关电路、连接在第二与第三节点间的第三开关电路、连接于第二节点的第一无源电路、连接于第三节点的第二无源电路、连接在第二与第三节点间的至少一个第三无源电路。第三无源电路。第三无源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电路
[0001]相关申请
[0002]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20-156192号(申请日:2020年9月17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所有内容。


[0003]实施方式主要涉及半导体电路。

技术介绍

[0004]为了实现无线通信的高速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了载波聚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实施方式一种提供能够提高特性的半导体电路。
[0006]实施方式的半导体电路具备放大电路、输出电路以及旁路电路。放大电路包含级联连接的第一晶体管以及第二晶体管,使经由输入端子向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供给的信号放大。输出电路包含连接于放大电路的第一节点、第一输出端子以及第二输出端子,使用第一输出模式或者第二输出模式执行输出动作,该第一输出模式使用了第一以及第二输出端子中的某一个输出端子,该第二输出模式使用了第一以及第二输出端子。旁路电路连接于输入端子与第一节点之间。输出电路包含连接于第二节点与第一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一开关电路、连接于第三节点与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电路,具备:放大电路,包含级联连接的第一晶体管以及第二晶体管,使经由输入端子向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供给的信号放大;输出电路,包含连接于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一节点、第一输出端子以及第二输出端子,并使用第一输出模式或者第二输出模式执行输出动作,该第一输出模式使用了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中的某一个输出端子,所述第二输出模式使用了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以及旁路电路,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所述输出电路包含:第一开关电路,连接在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之间;第二开关电路,连接在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第三开关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第一无源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第二无源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以及至少一个第三无源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电路,在所述第一输出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中的某一个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成为导通状态,在所述第二输出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这两者成为导通状态,所述第三开关电路成为非导通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电路,所述第一无源电路包含:第一感应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一电容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二电压端子之间,所述第二无源电路包含:第二感应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二电容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三节点与第三电压端子之间,所述第三无源电路包含连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电阻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电路,所述第一无源电路包含:第一可变电容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第四节点之间;第二可变电容元件,连接在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以及第一感应元件,连接在所述第四节点与第四电压端子之间,所述第二无源电路包含:第三可变电容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五节点之间;第四可变电容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五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以及第二感应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五节点与第五电压端子之间,
所述第三无源电路包含位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可变电阻元件,在所述第一输出模式时,所述第一感应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感应元件中的某一感应元件成为无效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电路,还具备:感应元件,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子;电容元件,具有连接于所述感应元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以及开关元件,具有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子以及所述旁路电路的第三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的第四端子,在所述信号为第一频带的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开关元件接通,在所述信号为与所述第一频带的信号不同的第二频带的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开关元件断开。6.一种半导体电路,具备:放大电路,包含级联连接的第一晶体管以及第二晶体管,使经由第一输入端子向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供给的信号放大;输出电路,包含连接于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一节点、第一输出端子以及第二输出端子,并使用第一输出模式或者第二输出模式执行输出动作,该第一输出模式使用了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中的某一个输出端子,所述第二输出模式使用了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以及第一旁路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所述放大电路包含连接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输出匹配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包含:第一开关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第一无源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之间;第二开关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第二无源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以及第三无源电路,包含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三开关元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电路,还具备连接在所述第一旁路电路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阻抗转换电路,在所述第一输出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中的某一个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所述第三开关元件成为非导通状态,在所述第二输出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电路,在所述第二输出模式时、并且所述信号经由所述第一旁路电路向所述输出电路供给的情况下,所述阻抗转换电路的输出阻抗的绝对值比所述阻抗转换电路的输入阻抗的绝对值小,
在所述信号经由所述放大电路向所述输出电路供给的情况下,所述输出匹配电路的输出阻抗的绝对值比所述阻抗转换电路的输入阻抗的绝对值小。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电路,所述阻抗匹配电路包含:感应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旁路电路与第一电压端子之间;第一电容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旁路电路与第二电压端子之间;第二电容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旁路电路与第三电压端子之间;第四开关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旁路电路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三电容元件,在所述第一旁路电路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以并联的方式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电路,所述第一无源电路包含:所述第二节点与第六节点之间的第一可变电容元件;所述第六节点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二可变电容元件;以及所述第六节点与第四电压端子之间的第二感应元件,所述第二无源电路包含:所述第三节点与第七节点之间的第三可变电容元件;所述第七节点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四可变电容元件;以及所述第七节点与第五电压端子之间的第三感应元件,所述第三无源电路包含位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之间的电阻元件。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濑下敏树栗山保彦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