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麦类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定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118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麦类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定格装置,该装置包括槽型底盘,槽型底盘内从底面开始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定位层、塑封层、防反光层和培养层;所述定位层由定位图纸构成,定位图纸的表面设有由纵横交错的线条所形成的若干定位点;所述塑封层由透明防水的塑封膜构成;所述防反光层由透明的防反光膜构成;所述培养层由用于培养麦类植物组织的固体培养基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层、塑封层、防反光层和培养层形成有众多定位点的培养装置,可使植物幼胚或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距离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植物幼胚或愈伤组织的生长,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细菌杂菌的污染。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细菌杂菌的污染。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细菌杂菌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麦类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定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育种和栽培生理
,尤其涉及一种麦类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定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条件进行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或不定芽等,或者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遗传能力。在适宜条件下,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备发育成一个新植株体的能力。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dt根据细胞学理论,提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至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不断分裂繁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的观点。植物组织培养为作物育种、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的方法,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0003]在麦类作物的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式。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转化率低的问题,其原因之一是植物幼胚或愈伤在再生过程中,容易感染杂菌,容易发生幼胚或愈伤之间争夺培养基养分导致死亡。此外在植物组织的再生过程中,需要多次继代培养,导致计数困难繁琐。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使植物幼胚或愈伤之间的距离分布更均匀,减少细菌杂菌污染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麦类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定格装置,该装置制作简单且操作方便,能够使植物幼胚或愈伤之间的距离分布更均匀,减少细菌杂菌的污染。
[0006]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麦类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定格装置,包括槽型底盘,槽型底盘内从底面开始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定位层、塑封层、防反光层和培养层;所述定位层由定位图纸构成,定位图纸的表面设有由纵横交错的线条所形成的若干定位点;所述塑封层由透明防水的塑封膜构成;所述防反光层由透明的防反光膜构成;所述培养层由用于培养麦类植物组织的固体培养基构成。
[0008]上述装置制备好后,可将植物幼胚或愈伤组织放置于固体培养基上与定位点所对应的位置处,使植物幼胚或愈伤之间的距离分布更均匀,减少细菌杂菌的污染。
[0009]作为优选,所述槽型底盘采用透明的培养皿圆盖,既方便又便于培养基的添加。
[0010]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图纸的表面为黑色,线条为白色;以便添加塑封层、防反光层和培养层后仍能清晰的看出下部的线条,有利于植物幼胚或愈伤的放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防反光层上表面的外边缘上设有将防反光层、塑封层和定位层卡紧的卡口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层、塑封层、防反光层和培养层形成有众多定位点的培养装置,可使植物幼胚或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距离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植物幼胚或愈伤组织的生长,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细菌杂菌的污染。
[0014](2)本技术快速定格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适用于多种麦类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组织培养的定格操作。
[0015](3)本技术快速定格装置的尺寸可根据不同培养基的大小进行调整。使用该装置可方便统计植物幼胚或愈伤组织的个数,计算出愈率、绿点率和出苗率。
[0016](4)本技术装置可大大提高培养基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麦类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定格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植物幼胚或愈伤组织放置于本技术快速定格装置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麦类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定格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槽型底盘1以及槽型底盘内从底面开始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定位层2、塑封层3、防反光层4和培养层6。
[0021]其中,槽型底盘1采用外径9cm,内径8.5cm的透明培养皿圆盖。定位层2采用直径8.3cm与培养皿圆盖相匹配的定位图纸,定位图纸的表面画有由纵横交错的线条所形成的若干定位点7。定位图纸的表面为黑色,线条为白色,以便为了添加塑封层、防反光层和培养层后仍能清晰的看出下部的线条,有利于植物幼胚或愈伤的放置。塑封层3由透明防水的塑封膜构成,塑封膜的直径也为8.3cm,与培养皿圆盖相匹配。防反光层4由透明的防反光膜构成。培养层6由用于培养麦类植物组织(植物幼胚或愈伤组织)的固体培养基构成。防反光层4上表面的外边缘上还设有将防反光层4、塑封层3和定位层2卡紧的卡口环5。
[0022]上述装置制备好后,可将植物幼胚或愈伤组织放置于固体培养基上与定位点所对应的位置处,使植物幼胚或愈伤组织之间的距离分布更均匀,减少细菌杂菌的污染。
[0023]利用本技术的装置快速定格麦类植物组织的方法步骤如下:
[0024](1)取胚:选取幼胚直径1.5

2.0mm,胚乳呈胶状质地的穗子。将未成熟的种子从穗上剥离,去除种子顶端的芒,注意不要破坏种子外壳。
[0025](2)消毒:未成熟的种子先用70%酒精表面消毒30s,用灭菌水洗3遍。再用50%的次氯酸钠静置消毒4min,用灭菌水洗5遍。
[0026](3)剥胚:在无菌滤纸上,种子腹沟朝下,用镊子撕开种皮,露出未成熟胚。用镊子挤压去掉胚轴。
[0027](4)放置:制备上述快速定格装置,将每个胚的小盾板朝上,放置在固体培养基上与定位点所对应的位置处(如图2所示)。同理,继代培养时,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使用不同
尺寸的定格装置,并将幼胚或愈伤组织放置在固体培养基上与定位点所对应的位置处。
[002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替他的变体及改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类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定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型底盘,槽型底盘内从底面开始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定位层、塑封层、防反光层和培养层;所述定位层由定位图纸构成,定位图纸的表面设有由纵横交错的线条所形成的若干定位点;所述塑封层由透明防水的塑封膜构成;所述防反光层由透明的防反光膜构成;所述培养层由用于培养麦类植物组织的固体培养基构成。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秋芳汪丰越傅良波叶玲珍张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