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收运的小型垃圾收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04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收运的小型垃圾收集箱,涉及垃圾回收领域,包括箱体、钩环总成、垃圾投料门和卸料后门,所述钩环总成设置在箱体的前端,卸料后门设置于箱体的后端,箱体前端和后端为两个相互隔离的空腔,箱体前端设置有仓门,箱体的前端和后端上皆设置有若干个垃圾投料门,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智能控制盒,一台设备即可进行不同垃圾的分类收集及排放、容积较大,运输经济性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与市面上大多数拉臂钩车配套使用,垃圾分类收集后可一次性运输。垃圾分类收集后可一次性运输。垃圾分类收集后可一次性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分类收运的小型垃圾收集箱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分类收运的小型垃圾收集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垃圾收集箱,一般分为如下几种,包括垃圾桶、果皮箱、散装箱、分类固定箱等:
[0003]铁桶与塑料桶,这种垃圾桶一个只能收集一种垃圾,且容积较小,要满足垃圾分类收集则需要多个桶,同时与之配合的运输设备,如后装车、高位车、侧装车等也必须具备分类运输与卸料功能,整体方案投入的成本较高,且不具备定位、满箱报警及温度报警等智能化功能。
[0004]散装垃圾收集箱,这种垃圾箱容积较大,但一台只能收集一种垃圾,既不具备垃圾分类的功能,又不具备定位、满箱报警及温度报警等智能化功能。
[0005]垃圾分类投料平台,在垃圾收集时可以做到垃圾分类,但是平台本身是固定的,无法转运,且投入成本较高,而收集完毕后垃圾的分类运输设备包括后装车、高位车、侧装车等也必须具备分类运输与卸料功能,整体方案投入的成本较高。
[0006]现有技术中提出了授权公告号为CN212023638U,授权公告日为2020年11月27日的中国技术专利文献,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该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包括:中空且硬质的箱体外壳。所述箱体外壳内设有至少2个相互隔离的空腔,并在每个空腔上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垃圾投放口。所述箱体外壳在每个垃圾投放口处均设有完全覆盖垃圾投放口的投放口箱盖。所述箱体外壳在空腔一侧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垃圾倾倒口,并在垃圾倾倒口处设有完全覆盖垃圾倾倒口的倾倒口紧闭门。所述箱体外壳安装有电源组件和控制组件,并在侧壁上设有扩音器。该技术可以根据当地垃圾分类的规定,设计多个分类收集空间,用于分类收集多种类垃圾。加载的智能语音播报系统,会自动播报有关垃圾分类、以及时事政要的相关内容。
[0008]上述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在垃圾收集时可以做到垃圾分类,可以根据当地垃圾分类的规定,设计多个分类收集空间,用于分类收集多种类垃圾。加载的智能语音播报系统,会自动播报有关垃圾分类、以及时事政要的相关内容,但由于分类箱是固定的,而收集完毕后垃圾的分类运输设备包括后装车、高位车、侧装车等也必须具备分类运输与卸料功能,并未解决无法转运,且投入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分类收运的小型垃圾收集箱,一台设备即可进行不同垃圾的分类收集及排放、容积较大,运输经济性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与市面上大多数拉臂钩车配套使用,垃圾分类收集后可一次性运输,本技术的一种垃圾分类收运的小型垃圾收集箱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垃圾分类收运的小型垃圾收集箱,包括箱体、钩环总成、垃圾投料门和卸料后门,所述钩环总成设置在箱体的前端,卸料后门设置于箱体的后端,箱体前端和后端为两个相互隔离的空腔,箱体前端设置有仓门,箱体的前端和后端上皆设置有若干个垃圾投料门,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智能控制盒。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前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下方皆设置有内置垃圾桶。
[0012]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后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设置有4个,分别箱体后端两侧,每侧两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前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为3个,分别设置于箱体前端的两侧和中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前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为厨余垃圾投料门、有害垃圾投料门和可回收垃圾投料门,箱体后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皆为其他垃圾投料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厨余垃圾投料门和可回收垃圾投料门设置于箱体前端的两侧,有害垃圾投料门设置于箱体前端的的中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仓门设置2个,位于箱体前端的两侧。
[0017]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垃圾高度传感器。
[0018]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0]1、本技术中,箱体前端和后端为两个相互隔离的空腔,箱体前端设置有仓门,箱体的前端和后端上皆设置有若干个垃圾投料门,对垃圾进行分类,钩环总成设置在箱体的前端,车厢可卸式垃圾车通过与钩环总成配合钩起箱体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垃圾的收集,垃圾站收到满箱信息后,派出车厢可卸式垃圾车通过与钩环总成配合钩起箱体并转运至卸料场所,可通过一台设备同时运输,到达垃圾站后再分类卸料、分类处理。
[0021]2、本技术中,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将垃圾收集箱运输到卸料场所后,操作人员打开卸料后门的锁紧搭扣,车辆举升箱体,将垃圾箱后端的垃圾从后门顷泻排出,垃圾箱后端的垃圾排空后,车辆将箱体置于地面平放,操作人员打开箱体的仓门,将箱体内部的垃圾排放。
[0022]3、本技术中,装置上设置有智能控制盒,可以给垃圾站发送垃圾箱的相关信息,可以及时有效的对垃圾箱进行处理。
[0023]4、本技术中,所述箱体前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下方皆设置有内置垃圾桶,车辆将箱体置于地面平放后,操作人员打开箱体的仓门,将箱体内部的垃圾桶取出后排放,便于操作,同时增加本技术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0024]5、本技术中,箱体后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设置有4个,分别箱体后端两侧,每侧两个,该设置使得本技术的适用性与实用性更高,方便垃圾的投入。
[0025]6、本技术中,箱体前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为3个,分别设置于箱体前端的两侧和中部,根据箱体前端形状与使用情况,该设置使得本技术的适用性与实用性更高,方便垃圾的投入。
[0026]7、本技术中,根据目前的垃圾分类的规定或标准,同时结合各种垃圾的处理情况,将箱体前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为厨余垃圾投料门、有害垃圾投料门和可回收垃圾投料门,箱体后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皆为其他垃圾投料门。
[0027]8、本技术中,根据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处理情况以及特性,将厨余垃圾投料门和可回收垃圾投料门设置于箱体前端的两侧,有害垃圾投料门设置于箱体前端的的中部。
[0028]9、本技术中,所述仓门设置2个,位于箱体前端的两侧,操作时,打开两个垃圾桶仓门,分别将箱体内部的可回收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取出后排放,再打开有害垃圾投料门,取出有害垃圾桶排放有害垃圾,操作方便、简洁。
[0029]10、本技术中,箱体内部设置有垃圾高度传感器,当垃圾箱内的垃圾装到一定容积时,通过箱体内部的垃圾高度传感器将满箱信号传输到智能控制盒,智能控制盒将满箱信息传递给垃圾站,及时对垃圾箱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因垃圾箱满而出现的乱排乱放的行为。
[0030]11、本技术中,所述箱体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箱体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当有人投放了易燃或高温垃圾,会激活传感器发送信号到智能控制盒,智能控制盒给垃圾站发送报警,垃圾站则派出人员处置,可有效避免消防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31]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分类收运的小型垃圾收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钩环总成(2)、垃圾投料门和卸料后门(6),所述钩环总成(2)设置在箱体(1)的前端,卸料后门(6)设置于箱体(1)的后端,箱体(1)前端和后端为两个相互隔离的空腔,箱体(1)前端设置有仓门,箱体(1)的前端和后端上皆设置有若干个垃圾投料门,所述箱体(1)上还设置有智能控制盒(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类收运的小型垃圾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前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下方皆设置有内置垃圾桶(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类收运的小型垃圾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后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设置有4个,分别箱体(1)后端两侧,每侧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类收运的小型垃圾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前端设置的垃圾投料门为3个,分别设置于箱体(1)前端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阳蒋伍高攀万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耐德新明和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