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俊滨专利>正文

外锅组件和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0849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锅组件和一种烹饪设备。其中,外锅组件包括:锅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支撑内层、连接层、隔层和支撑外层,支撑内层和隔层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隔层与支撑外层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液体的第二容纳腔,连接层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连接层朝向支撑内层的一侧设置有隔热部和导热部;驱动装置,设置于锅体的外部,用于驱动连接层转动,以使隔热部和导热部中的一个与支撑内层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外锅组件,使得驱动装置能够根据烹饪设备的不同模式驱动连接层转动以实现隔热或导热的作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烹饪效率,并提高热量的利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锅组件和烹饪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
,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外锅组件和一种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烹饪设备,如电饭煲,在烹饪结束后,锅内的蒸汽、处于高温的食物以及内胆壁面均储有大量热量,通常情况下,这些热量中的大部分并没有有效利用,无端浪费,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锅组件和烹饪设备,以提高烹饪设备烹饪后余热的利用率,节约能源。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锅组件,包括:锅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支撑内层、连接层、隔层和支撑外层,支撑内层和隔层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隔层与支撑外层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液体的第二容纳腔,连接层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连接层朝向支撑内层的一侧设置有隔热部和导热部;驱动装置,设置于锅体的外部,用于驱动连接层转动,以使隔热部和导热部中的一个与支撑内层抵接。
[0005]进一步地,支撑外层设置有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的进液口、出液口和排气口,排气口与外部环境连通,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位于排气口的下方。
[0006]进一步地,外锅组件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内部或外部,用于检测容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的温度;和/或进液口、出液口、排气口设置有相对应的开关结构,以控制进液口的开闭、出液口的开闭、排气口的开闭。
[0007]进一步地,支撑内层朝向连接层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部;连接层朝向支撑内层的一侧设置有与定位部相适配的限位部,隔热部和导热部沿锅体的周向分布于限位部的两侧;连接层与隔层之间具有缝隙。
[0008]进一步地,导热部与定位部的接触面积大于隔热部与定位部的接触面积;和/或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并沿锅体的周向间隔分布,设置有隔热部的限位部的数量小于设置有导热部的限位部的数量;和/或导热部为扇形结构。
[0009]进一步地,隔热部包括设置于限位部的隔热涂层;导热部和限位部为一体结构,限位部为金属制件。
[0010]进一步地,外锅组件还包括:加热盘,锅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加热盘位于通孔处,与支撑内层相连接并合围成用于容置内胆的第三容纳腔,加热盘设置有与锅体同轴的环形槽;限温器,设置于加热盘远离锅体的一侧上,并包括能够靠近和远离加热盘的伸缩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磁吸件、滑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磁吸件滑动地设置于环形槽内,滑块滑动地设置于加热盘上,并通过第一连杆与限温器连接,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一磁吸件连接;其中,连接层具有磁性或设置有与第一磁吸件相适配的第一磁性件,伸缩部移动,通
过滑块能够带动第一磁吸件沿环形槽移动以使连接层转动。
[0011]进一步地,外锅组件还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安装腔,锅体、加热盘均位于安装腔内;限温器还包括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位于环形槽靠近锅体轴心的一侧,并与加热盘相连接,伸缩部包括第二磁吸件和弹性件,第二磁吸件位于第二磁性件远离加热盘的一侧,弹性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磁吸件相连接,并能够在第二磁性件具有磁性或失去磁性时,带动第一磁吸件向靠近或远离第二磁性件的方向移动。
[0012]依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内胆;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外锅组件,内胆适于放置于支撑内层的内部。
[0013]进一步地,烹饪设备还包括:控制器,与外锅组件的加热盘、限温器相连接,用于在烹饪设备处于加热模式时,控制加热盘工作,限温器的第二磁性件具有磁性,在烹饪设备处于保温模式时,控制加热盘停止工作,限温器的第二磁性件失去磁性;供液部,与外锅组件的进液口相连通;储液部,与外锅组件的出液口相连通。
[0014]本技术提供的外锅组件和烹饪设备,锅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支撑内层、连接层、隔层和支撑外层,其中,支撑内层和隔层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隔层和支撑外层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置液体,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锅组件为双夹层结构。通过在第一容纳腔内增设连接层,驱动装置能够根据烹饪设备的不同模式驱动连接层转动以使隔热部或导热部与支撑内层连接,以实现隔热或导热的作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烹饪效率,并有效回收了烹饪设备工作后产生的大量余热,能够避免用户在取出食材时被烫伤的问题,而加热后的余热直接用于供应厨房日常热水,实用性较强,大大节约了能源,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扩大了产品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0017]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个视角的锅体和内胆的爆炸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另一个视角的锅体和内胆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支撑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外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部分外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支撑内层和连接层在隔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内层和连接层在导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支撑内层和连接层在导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示出了温度与方便米饭的比热容的关系示意图。
[0028]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9]100外锅组件,110锅体,111支撑内层,1111定位部,112连接层,1121隔热部,1122导热部,1123限位部,113隔层,114支撑外层,1141进液口,1142出液口,1143排气口,115第一容纳腔,116第二容纳腔,117通孔,120驱动装置,121第一磁吸件,122滑块,123第一连杆,124第二连杆,130加热盘,131环形槽,140限温器,141伸缩部,142第二磁性件,143第二磁吸件,144弹性件,150外壳,151支脚,152电源插座,153操作面板,200烹饪设备,210内胆,220盖体,22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锅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1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支撑内层(111)、连接层(112)、隔层(113)和支撑外层(114),所述支撑内层(111)和所述隔层(113)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115),所述隔层(113)与所述支撑外层(114)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液体的第二容纳腔(116),所述连接层(11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5)内,所述连接层(112)朝向所述支撑内层(111)的一侧设置有隔热部(1122)和导热部(1121);驱动装置(120),设置于所述锅体(110)的外部,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层(112)转动,以使所述隔热部(1122)和所述导热部(1121)中的一个与所述支撑内层(111)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锅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层(114)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16)相连通的进液口(1141)、出液口(1142)和排气口(1143),所述排气口(1143)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进液口(1141)和所述出液口(1142)均位于所述排气口(1143)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锅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16)的内部或外部,用于检测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16)内的液体的温度;和/或所述进液口(1141)、所述出液口(1142)、所述排气口(1143)设置有相对应的开关结构,以控制所述进液口(1141)的开闭、所述出液口(1142)的开闭、所述排气口(1143)的开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锅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内层(111)朝向所述连接层(11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部(1111);所述连接层(112)朝向所述支撑内层(11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1111)相适配的限位部(1123),所述隔热部(1122)和所述导热部(1121)沿所述锅体(110)的周向分布于所述限位部(1123)的两侧;所述连接层(112)与所述隔层(113)之间具有缝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锅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1121)与所述定位部(1111)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隔热部(1122)与所述定位部(1111)的接触面积;和/或所述限位部(1123)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锅体(110)的周向间隔分布,设置有所述隔热部(1122)的所述限位部(1123)的数量小于设置有所述导热部(1121)的所述限位部(1123)的数量;和/或所述导热部(1121)为扇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锅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1122)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部(1123)的隔热涂层;所述导热部(1121)和所述限位部(1123)为一体结构,所述限位部(1123)为金属制件。7.根据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滨刘金旺林鑫先诗思马振通张宇晴秦政周楠
申请(专利权)人:刘俊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