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078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热装置。其包括联集热管以及集热支管,联集热管内设置有一端伸出联集热管的联集内管,集热支管为单头开口结构,并且集热支管的开口端与联集热管相连通,集热支管的内部设置有送风管道,送风管道的一端与联集内管相连通,送风管道的另一端开口且延伸到集热支管的底部,对联集内管中充入气体,使得联集内管中的气体通入送风管道中,由于送风管道的另一端延伸到集热支管的底部,使得送风管道中的气体将原有集热支管中的热气体从底部顶入联集热管中,实现集热支管中热气体的收集,该结构不仅避免了集热支管易炸管的问题,还提高集热支管中热气体的排出速度,进而提高了整个集热装置的集热效率。置的集热效率。置的集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
,尤其涉及一种集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集热装置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现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主要为贯通式集热支管空气集热装置,由于贯通式集热支管需要在集热支管的两端均与联集管相连通,通过在集热支管一端连接的联集管内通气,使得集热支管内的热气体从集热支管内流入到集热支管另一端连接的联集管中,实现对热气体的收集,这就需要将集热支管的两端均固定在联集管上,使得集热支管在高温状态下容易发生炸管问题。
[0003]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了防止集热支管炸裂,虽然也出现了单头开口固定形式的集热支管,但是为了便于将集热支管内的热气体排出,需要在集热支管内部设置内管,使得内管将集热支管分割为上腔体以及下腔体,从而使得集热支管内形成U形通道,虽然可以避免炸管问题,但是位于集热支管上腔体部位的气体需要先流经下腔体才能排入联集管中,降低了集热支管中热气体的排出速度,进而降低了整个集热装置的集热效率。
[0004]基于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集热装置,已解决集热支管易炸管以及集热装置集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热装置,不仅可以避免集热支管易炸管的问题,保证集热支管的正常工作,还提高了集热支管中热气体的排出速度,进而提高了整个集热装置的集热效率。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联集热管,所述联集热管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所述联集热管的联集内管;以及
[0009]集热支管,为单头开口结构,并且所述集热支管的开口端与所述联集热管相连通,所述集热支管的内部设置有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联集内管相连通,所述送风管道的另一端开口且延伸到所述集热支管的底部。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热支管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集热支管均与所述联集热管相连通,并且每个所述集热支管内部的所述送风管道均与所述联集内管相连通。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送风管道与所述集热支管同轴设置,并且所述送风管道的外壁与所述集热支管的内壁间隔设置。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联集内管以及所述送风管道均为金属材质。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热支管包括:
[0014]真空内管,所述真空内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送风管道;以及
[0015]真空外管,套装在所述真空内管的外部,所述真空外管和所述真空内管之间为真
空结构。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热支管还包括:
[0017]膨胀卡子,设置在所述真空内管和所述真空外管之间,被配置为支撑所述真空内管。
[00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真空内管和所述真空外管均为玻璃管。
[00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热装置还包括:
[0020]保温层,包覆在所述联集热管的外部。
[00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热装置还包括:
[0022]送风组件,与所述联集内管的入口相连通。
[002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送风组件为风机。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热装置,该集热装置包括联集热管以及集热支管,联集热管内设置有一端伸出联集热管的联集内管,并且集热支管的开口端与联集热管相连通,集热支管的内部设置有送风管道,送风管道的一端与联集内管相连通,送风管道的另一端开口并延伸到集热支管的底部,只需要对联集内管伸出联集热管的一端充入气体,使得联集内管中的气体通入送风管道中,由于送风管道的另一端延伸到集热支管的底部,使得送风管道中的气体将原有集热支管中的热气体从底部顶入联集热管中,从而实现集热支管中热气体的收集。由于集热支管为单头开口结构,只需要将集热支管的开口固定在联集热管上即可,使得集热支管的自由端存在一定的形变空间,可以避免集热支管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炸管问题,保证集热支管的正常工作。此外,由于集热支管内的热气体可以直接从集热支管的底部依次被顶出,提高了集热支管中热气体的排出速度,进而提高了整个集热装置的集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集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联集热管;11、联集内管;
[0029]2、集热支管;21、送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热装置,该集热装置主要为空气集热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联集热管1以及集热支管2,其中,集热支管2主要通过太阳能对集热支管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集热支管2与联集热管1相连通,联集热管1用于对集热支管2内的热气体进行收集,从而将热气体送入需要热空气的装置中。
[0035]但是,现有的空气集热装置中的集热支管2大都为贯通式集热支管,通过在集热支管2一端连接的联集管内通气,使得集热支管2内的热气体从集热支管2内流入到集热支管2另一端连接的联集管中,实现对热气体的收集,这就需要将集热支管2的两端均固定在联集管上,使得集热支管2在高温状态下容易发生炸管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了防止集热支管2炸裂,虽然也出现了单头开口固定形式的集热支管2,但是该设计降低了集热支管2中热气体的排出速度,进而降低了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联集热管(1),所述联集热管(1)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所述联集热管(1)的联集内管(11);以及集热支管(2),为单头开口结构,并且所述集热支管(2)的开口端与所述联集热管(1)相连通,所述集热支管(2)的内部设置有送风管道(21),所述送风管道(21)的一端与所述联集内管(11)相连通,所述送风管道(21)的另一端开口且延伸到所述集热支管(2)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支管(2)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集热支管(2)均与所述联集热管(1)相连通,并且每个所述集热支管(2)内部的所述送风管道(21)均与所述联集内管(11)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21)与所述集热支管(2)同轴设置,并且所述送风管道(21)的外壁与所述集热支管(2)的内壁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苇郭延隆张保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