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提取物用槽式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071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中药材提取物用槽式混合机,属于混合机领域;提出一种方便清洗和出料的中药材提取物用槽式混合机;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药材提取物用槽式混合机,包括:支架和混合槽,混合槽是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混合槽设置于支架上;槽式混合机还包括搅拌动力构件和搅拌构件,搅拌动力构件固定于混合槽外侧壁上,搅拌构件设置于混合槽内,搅拌动力构件输出轴与搅拌构件固定连接,搅拌动力构件提供搅拌构件旋转动力;搅拌动力构件输出轴活动设置于混合槽侧壁中,搅拌动力构件输出轴形成相对混合槽侧壁转动趋势,搅拌动力构件输出轴轴向设置有动力盲孔,且动力盲孔与搅拌动力构件输出轴共中心线,动力盲孔的轴向投影为方形。动力盲孔的轴向投影为方形。动力盲孔的轴向投影为方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材提取物用槽式混合机


[0001]本技术为一种中药材提取物用槽式混合机,属于混合机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槽式混合机是在中药材生产制造中常用设备之一。槽型混合机用以混合粉状或糊状的物料,使不同质物料混合均匀。目前,大部分槽型混合机采用通轴式搅抖桨,方便出料和清洗。
[0003]中药材提取物是通过萃取、分离等方式提取的中药材活性成分,经过浓缩后大部分为膏状物。中药材提取物粘性较大,在槽式混合机内加工后极易粘附内壁。
[0004]但是,在出料后,存在部分物料粘结在料斗内壁上,尤其是料斗底部因搅抖桨遮挡导致粘结物料难以清除。同时搅抖桨结构弯曲,部分物料粘结至搅抖桨表面,在料斗内部同样难以快速清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方便清洗和出料的中药材提取物用槽式混合机。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中药材提取物用槽式混合机,包括:支架和混合槽,所述混合槽是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混合槽设置于支架上;所述槽式混合机还包括搅拌动力构件和搅拌构件,所述搅拌动力构件固定于混合槽外侧壁上,所述搅拌构件设置于混合槽内,所述搅拌动力构件输出轴与搅拌构件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动力构件提供搅拌构件旋转动力;
[0008]所述搅拌动力构件输出轴活动设置于混合槽侧壁中,所述搅拌动力构件输出轴形成相对混合槽侧壁转动趋势,所述搅拌动力构件输出轴轴向设置有动力盲孔,且所述动力盲孔与搅拌动力构件输出轴共中心线,所述动力盲孔的轴向投影为方形,
[0009]所述搅拌构件两端均设置有与搅拌动力构件输出轴连接的伸缩插头,所述伸缩插头包括:套管、压缩弹簧和插杆;所述套管一端封闭,套管另一端开口,所述插杆一端活动设置于套管内,所述插杆相对套管仅轴向往复运行,所述套管另一端固定有防止插杆一端脱落的挡环,所述套管的插杆与套管封闭端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插杆另一端与动力盲孔相适应,所述压缩弹簧伸长时,所述插杆另一端插接于与动力盲孔内的趋势。
[0010]所述槽式混合机还包括排料构件,所述排料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两端均与支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蜗杆一端与混合槽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轮中轴与支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蜗轮中轴一端设置有转动手柄。
[0011]所述搅拌构件还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为弯曲杆,且所述搅拌杆两端固定于两个伸缩插头之间。
[0012]所述插杆上固定有贴片,所述插杆另一端设置于动力盲孔内时,所述贴片与混合槽内壁贴合,且所述贴片覆盖混合槽上通孔。
[0013]所述混合槽下部为水平设置的半圆柱槽,所述混合槽上部为方形槽。
[0014]所述搅拌杆在水平面的投影宽度下于混合槽下部半圆柱槽内径且大于2/3的混合槽下部半圆柱槽内径。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一、本技术采用伸缩插头,可快捷方便的将搅拌杆自混合槽中拆卸,便于收集混合槽内壁上粘结的药膏,提高清洁和收集速度,同时提高药膏收集率,减少浪费。
[0017]二、本技术采用排料构件,通过蜗轮蜗杆的机械特性,可提高混合槽出料时的稳定性,即混合槽可稳定的保持倾斜或竖直,便于对混合槽内清理。
[0018]三、本技术采用贴片,可贴紧混合槽内壁,避免物料进入混合槽孔内。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混合槽和搅拌动力构件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搅拌构件与搅拌动力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插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排料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排料构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为支架,2为混合槽,3为搅拌动力构件,4为搅拌构件,5为排料构件,31为动力盲孔,41为伸缩插头,411为套管,412为压缩弹簧,413为插杆,414为挡环,415为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进一步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阐述: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中药材提取物用槽式混合机,包括:支架1和混合槽2,所述混合槽2是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混合槽2设置于支架1上;所述槽式混合机还包括搅拌动力构件3和搅拌构件4,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固定于混合槽2外侧壁上,所述搅拌构件4设置于混合槽2内,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与搅拌构件4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提供搅拌构件4旋转动力;
[0028]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活动设置于混合槽2侧壁中,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形成相对混合槽2侧壁转动趋势,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轴向设置有动力盲孔31,且所述动力盲孔31与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共中心线,所述动力盲孔31的轴向投影非圆形,
[0029]所述搅拌构件4两端均设置有与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连接的伸缩插头41,所述伸缩插头41包括:套管411、压缩弹簧412和插杆413;所述套管411一端封闭,套管411另一端开口,所述插杆413一端活动设置于套管411内,所述插杆413相对套管411仅轴向往复运行,所述套管411另一端固定有防止插杆413一端脱落的挡环414,所述套管411的插杆413 与套管411封闭端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412,所述插杆413另一端与动力盲孔31相适应,所述压缩弹簧412伸长时,所述插杆413另一端插接于与动力盲孔31内的趋势。
[0030]所述槽式混合机还包括排料构件5,所述排料构件5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两端均与支架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蜗杆一端与混合槽2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轮中轴与支架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蜗轮中轴一端设置有转动手柄。
[0031]所述搅拌构件4还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为弯曲杆,且所述搅拌杆两端固定于两个伸缩插头41之间。
[0032]所述插杆413上固定有贴片415,所述插杆413另一端设置于动力盲孔31内时,所述贴片415与混合槽2内壁贴合,且所述贴片415覆盖混合槽2上通孔。
[0033]所述混合槽2下部为水平设置的半圆柱槽,所述混合槽2上部为方形槽。
[0034]所述搅拌杆在水平面的投影宽度下于混合槽2下部半圆柱槽内径且大于2/3的混合槽2 下部半圆柱槽内径。
[0035]所述套管411内为方形孔,所述插杆413一端是结构和大小与套管411相适应的方形杆。
[0036]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输出轴为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还包括外壳,所述电机和减速器固定于外壳内,所述外壳设置于混合槽 2侧壁和支架1之间。
[0037]所述外壳一端与支架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混合槽2另一侧壁与支架1通过轴承连接,且所述混合槽2另一侧壁上中轴与蜗杆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材提取物用槽式混合机,包括:支架(1)和混合槽(2),所述混合槽(2)是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混合槽(2)设置于支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式混合机还包括搅拌动力构件(3)和搅拌构件(4),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固定于混合槽(2)外侧壁上,所述搅拌构件(4)设置于混合槽(2)内,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与搅拌构件(4)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提供搅拌构件(4)旋转动力;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活动设置于混合槽(2)侧壁中,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形成相对混合槽(2)侧壁转动趋势,所述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轴向设置有动力盲孔(31),且所述动力盲孔(31)与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共中心线,所述动力盲孔(31)的轴向投影非圆形,所述搅拌构件(4)两端均设置有与搅拌动力构件(3)输出轴连接的伸缩插头(41),所述伸缩插头(41)包括:套管(411)、压缩弹簧(412)和插杆(413);所述套管(411)一端封闭,套管(411)另一端开口,所述插杆(413)一端活动设置于套管(411)内,所述插杆(413)相对套管(411)仅轴向往复运行,所述套管(411)另一端固定有防止插杆(413)一端脱落的挡环(414),所述套管(411)的插杆(413)与套管(411)封闭端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412),所述插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敏常英杰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华元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