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温室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044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温室保温装置,涉及温室大棚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温室保温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温床悬空设置,可以使温床脱离底面,降低温床对地面的热传递,从而减少温度散失,通过固定架翻转完成对温床的塑料薄膜覆盖,将温床上的作物与外界隔开,通过设置支架便于作物生长过程中对作物进行种植操作,利于挖掘作物的高产潜力,通过喷淋管对水肥进行喷淋,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利用培养架和回收槽对未吸收的水肥进行回收,将水肥回收至水肥箱中进行再次利用,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资源损耗,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气温进行监测,使用控制盒自动控制,实现保温智能化。实现保温智能化。实现保温智能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温室保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温室大棚
,具体为一种新型温室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是指能控制或部分控制植物生长环境的建筑物,主要用于非季节性或非地域性的植物栽培、科学研究、加代育种和观赏植物栽培等。
[0003]温室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聚碳酸脂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
[0004]现有温室只利用其本身的隔热壁进行保温隔热,保温效率不高,且在夜晚等无阳光情景下散热较快,不利于农作物的反季节生长,减低了生长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温室保温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温床,所述温床底部设有水肥箱、控制盒、水泵、电机,所述水肥箱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所述控制盒内设有微处理器,所述温床内设有转轴、加热管,所述转轴与所述温床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转轴的两端从内至外依次设有活动架、固定架,所述活动架有多组,且所述活动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架与所述固定架均为U形架,所述活动架与所述固定架尺寸相匹配,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温床之间、所述活动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均通过塑料薄膜连接,所述温床侧壁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床的顶面设有支架、培养架、回收槽、密封条,所述支架、所述培养架、所述回收槽均有多组,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培养架的上方,所述支架上吊挂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所述培养架向所述培养架的外侧倾斜,所述回收槽位于所述培养架较低的边缘下方,所述回收槽与所述培养架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回收槽内设有孔道与所述水肥箱连通,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固定架位置相对应尺寸相匹配,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水泵、所述电机、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电性相连。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床底部设有支腿,所述支腿有多组,所述支腿将所述温床悬空,减小所述温床于地面的接触面积。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养架顶部设有波浪形状的槽,可汇集为被吸收利用的水肥流入所述回收槽中,便于水肥的回收利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可控制所述转轴的旋转角度。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收槽的截面为弧形,便于汇聚从所
述培养架上回收的水肥,所述回收槽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孔道位于所述回收槽较低的一端,便于水肥从所述孔道流入所述水肥箱。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淋管位于所述培养架的中部上方,所述喷淋管底部设有喷头,所述喷头有多组,可对作物的水肥进行均匀喷淋。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条为柔性材质,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形变。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温床悬空设置,可以使温床脱离底面,降低温床对地面的热传递,从而减少温度散失,通过固定架旋转带动塑料薄膜与活动架,使固定架翻转完成对温床的塑料薄膜覆盖,可以方便地将温床上的作物与外界隔开,操作简便,适于推广,通过设置支架,可以便于作物生长过程中对作物进行种植操作,有利于挖掘作物的高产潜力,通过喷淋管对水肥进行喷淋,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利用培养架和回收槽对未吸收的水肥进行回收,将水肥回收至水肥箱中进行再次利用,可以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资源损耗,从而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气温进行监测,使用控制盒自动控制,实现保温智能化。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温床、2

水肥箱、3

控制盒、4

水泵、5

电机、6

转轴、7

固定架、8

活动架、9

塑料薄膜、10

支架、11

密封条、12

回收槽、13

培养架、14
‑ꢀ
温度传感器、40

喷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温室保温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温床1,所述温床1底部设有水肥箱2、控制盒3、水泵4、电机5,所述水肥箱2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泵4的进水口,所述控制盒3内设有微处理器,所述温床1内设有转轴6、加热管,所述转轴6与所述温床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转轴6的两端从内至外依次设有活动架8、固定架7,所述活动架8有多组,且所述活动架8与所述转轴6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架8与所述固定架7均为U形架,所述活动架8与所述固定架7尺寸相匹配,所述活动架8与所述温床1之间、所述活动架8与所述固定架7之间均通过塑料薄膜9连接,所述温床1侧壁设有温度传感器14,所述温床1的顶面设有支架10、培养架13、回收槽12、密封条 11,所述支架10、所述培养架13、所述回收槽12均有多组,所述支架10位于所述培养架13的上方,所述支架10上吊挂有喷淋管40,所述喷淋管4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泵4的出水口,所述培养架13向所述培养架13的外侧倾斜,所述回收槽12位于所述培养架13较低的边缘下方,所述回收槽12与所述培养架13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回收槽12内设有孔道与所述水肥箱2连通,所述密封条11与所述固定架7位置相对应尺寸相匹配,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水泵4、所述电机5、所述温度传感器14、所述加热管电性相连。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床1底部设有支腿,所述支腿有多组,所述支腿将所述温床1悬空,减小所述温床1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热量传递,提高保温效果。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养架13顶部设有波浪形状的槽,可汇集为被吸收利用的水肥流入所述回收槽12中,便于水肥的回收利用,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种植成本。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5为伺服电机,可控制所述转轴6的旋转角度,便于所述控制盒3控制所述塑料薄膜9的封闭与打开。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温室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床(1),所述温床(1)底部设有水肥箱(2)、控制盒(3)、水泵(4)、电机(5),所述水肥箱(2)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泵(4)的进水口,所述控制盒(3)内设有微处理器,所述温床(1)内设有转轴(6)、加热管,所述转轴(6)与所述温床(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转轴(6)的两端从内至外依次设有活动架(8)、固定架(7),所述活动架(8)有多组,且所述活动架(8)与所述转轴(6)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架(8)与所述固定架(7)均为U形架,所述活动架(8)与所述固定架(7)尺寸相匹配,所述活动架(8)与所述温床(1)之间、所述活动架(8)与所述固定架(7)之间均通过塑料薄膜(9)连接,所述温床(1)侧壁设有温度传感器(14),所述温床(1)的顶面设有支架(10)、培养架(13)、回收槽(12)、密封条(11),所述支架(10)、所述培养架(13)、所述回收槽(12)均有多组,所述支架(10)位于所述培养架(13)的上方,所述支架(10)上吊挂有喷淋管(40),所述喷淋管(4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泵(4)的出水口,所述培养架(13)向所述培养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银姬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梨树龙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