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034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包括次氯酸发生器、储药桶、喷雾泵、喷雾头和控制器,所述次氯酸发生器与外接水源相连接且通过液泵和液管将所生产的次氯酸溶液输送至储药桶之中暂存,所述喷雾泵通过液管将暂存于储药桶之中的次氯酸溶液输送至喷雾头处再喷向待处理的臭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次氯酸发生器、液泵和喷雾泵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次氯酸发生器以低浓度的盐酸作为次氯酸的发生源,使所产生的氯气直接溶解于水中并形成次氯酸溶液,从而与喷雾头相配合喷出微米级次氯酸液滴,对臭气进行捕捉和除味。对臭气进行捕捉和除味。对臭气进行捕捉和除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除臭的
,特别是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浙江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等重大决策的部署,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全面推进,特别是各地美丽生态牧场的积极创建,“绿化、美化、洁化”改造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养殖场逐渐配套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使得养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但是,在禽畜养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臭气仍然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养殖场的臭气主要来源于饲料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其会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甲烷、氨气、硫化氢、硫醇和粪臭素等数十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亟待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能够利用微米级次氯酸液滴,对臭气进行捕捉和除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包括次氯酸发生器、储药桶、喷雾泵、喷雾头和控制器,所述次氯酸发生器与外接水源相连接且通过液泵和液管将所生产的次氯酸溶液输送至储药桶之中暂存,所述喷雾泵通过液管将暂存于储药桶之中的次氯酸溶液输送至喷雾头处再喷向待处理的臭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次氯酸发生器、液泵和喷雾泵电连接。
[0005]作为优选,所述次氯酸发生器以浓度为6~12%的低浓度盐酸作为次氯酸发生源。
[0006]作为优选,所述次氯酸发生器生产的次氯酸溶液的浓度为40~60ppm。
[0007]作为优选,所述储药桶的桶壁为深色避光桶壁,所述储药桶的容量为200~800L。
[0008]作为优选,所述液管为尼龙管,所述喷雾头为金属喷雾头且表面镀有镍层。
[0009]作为优选,所述喷雾头包括开关、喷雾管道和喷嘴,所述开关安装在喷雾管道的主路的入口处,若干个所述喷嘴分别安装在喷雾管道的支路的出口处。
[0010]作为优选,所述喷雾头还包括延伸管,部分所述喷嘴通过延伸管与喷雾管道的支路的出口相连接。
[0011]所述延伸管可自由弯折成任意形状且不恢复原状态。
[0012]作为优选,所述开关为球阀开关,所述喷嘴为单喷、双喷、三喷或多喷喷嘴。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次氯酸发生器以低浓度的盐酸作为次氯酸的发生源,使所产生的氯气直接溶解于水中并形成次氯酸溶液,从而与喷雾头相配合喷出微米级次氯酸液滴,对臭气进行捕捉和除味,且次氯酸发生器的电源电压较低,氢气和氯气的产量较低,因此危险系数较低;通过采用大容量储药桶作为次氯酸发生器与喷雾头之间的缓冲池,能够暂存由次氯酸发生器所生产的次氯酸溶液,从而为喷雾头的酸雾稳定喷
出提供保证;通过采用深色避光桶壁作为储药桶的桶壁,能够降低次氯酸的衰减速度,使其长时间保持高活性;通过采用耐酸能力较强的尼龙管作为液管,并在金属喷雾头表面镀镍,有效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使得次氯酸发生器所生产的次氯酸溶液保持PH为5~7,能够在确保除臭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金属部件的置换频率。
[0014]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的主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的喷雾头的主视图;
[0017]图3是次氯酸破坏臭气中细胞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0018]图中:1

次氯酸发生器、2

储药桶、3

喷雾泵、4

喷雾头、41

开关、42

喷雾管道、43

喷嘴、44

延伸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包括次氯酸发生器1、储药桶2、喷雾泵3、喷雾头4和控制器,所述次氯酸发生器1与外接水源相连接且通过液泵和液管将所生产的次氯酸溶液输送至储药桶2之中暂存,所述喷雾泵3通过液管将暂存于储药桶2之中的次氯酸溶液输送至喷雾头4处再喷向待处理的臭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次氯酸发生器1、液泵和喷雾泵3电连接。
[0020]所述次氯酸发生器1以浓度为9%的低浓度盐酸作为次氯酸发生源。
[0021]所述次氯酸发生器1生产的次氯酸溶液的浓度为50ppm。
[0022]所述储药桶2的桶壁为深色避光桶壁,所述储药桶2的容量为500L。
[0023]所述液管为尼龙管,所述喷雾头4为金属喷雾头且表面镀有镍层。
[0024]所述喷雾头4包括开关41、喷雾管道42和喷嘴43,所述开关41安装在喷雾管道42的主路的入口处,若干个所述喷嘴43分别安装在喷雾管道42的支路的出口处。
[0025]所述喷雾头4还包括延伸管44,部分所述喷嘴43通过延伸管44与喷雾管道42的支路的出口相连接。
[0026]所述延伸管44可自由弯折成任意形状且不恢复原状态。
[0027]所述开关41为球阀开关,所述喷嘴43为单喷、双喷、三喷或多喷喷嘴。
[0028]本技术工作过程:
[0029]首先,次氯酸发生器以9%的低浓度的盐酸作为次氯酸的发生源,通过低压电源放电,使得氢离子在阴极失去电子产生氢气,氯离子在阳极得到电子生成氯气。所产生的氢气直接排入大气,而所产生的氯气则被输入进次氯酸发生器1之中的自来水吸收,形成浓度为50ppm的次氯酸溶液。接着,次氯酸发生器1通过液泵和液管将生产的次氯酸溶液输入进储药桶2之中暂存。其中,避光暂存于储药桶2之中的次氯酸溶液在保存2h时仍能保持高活性,衰减率在5%以下。
[0030]当猪舍内的臭气经环控系统的负压风机排出并送入半封闭的除臭间之中时,喷雾泵3启动并将储药桶2内的次氯酸溶液泵送至喷雾头4处,再经由各个喷嘴43喷出。此时,次氯酸溶液在除臭间内扩散为微米级液体颗粒,比表面积增大,与臭气分子的接触率增加。臭
气分子在与次氯酸液滴充分接触并溶解在次氯酸液滴之中的过程即为臭气分子由气相转变为液相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会使得臭气分子的结构变得不稳定。次氯酸液滴会破坏臭气中细胞结构,对臭气进行初步处理,并筛选掉部分原生微生物。此外,臭气中的碱性物质会被次氯酸溶液之中的H
+
中和,而其他臭味分子则会与次氯酸溶液之中的Cl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成CO2和H2O等没有味道的物质。与此同时,吸附在微米级液滴表面的臭气分子还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从而被降解成小分子形态。
[0031]本技术通过次氯酸发生器以低浓度的盐酸作为次氯酸的发生源,使所产生的氯气直接溶解于水中并形成次氯酸溶液,从而与喷雾头相配合喷出微米级次氯酸液滴,对臭气进行捕捉和除味,且次氯酸发生器的电源电压较低,氢气和氯气的产量较低,因此危险系数较低;通过采用大容量储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次氯酸发生器(1)、储药桶(2)、喷雾泵(3)、喷雾头(4)和控制器,所述次氯酸发生器(1)与外接水源相连接且通过液泵和液管将所生产的次氯酸溶液输送至储药桶(2)之中暂存,所述喷雾泵(3)通过液管将暂存于储药桶(2)之中的次氯酸溶液输送至喷雾头(4)处再喷向待处理的臭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次氯酸发生器(1)、液泵和喷雾泵(3)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氯酸发生器(1)以浓度为6~12%的低浓度盐酸作为次氯酸发生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氯酸发生器(1)生产的次氯酸溶液的浓度为40~60pp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用次氯酸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桶(2)的桶壁为深色避光桶壁,所述储药桶(2)的容量为200~800L。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富英费波林明飞吴敏凯袁凯董旭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