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高音号筒结构及其组装成小型高音单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984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高音号筒结构及其组装成小型高音单元装置,包括高音号筒本体,高音号筒本体包括方形出声前腔、前腔沿边、锥形体后背部、喉塞部及单元固定部,方形出声前腔为水平方向指向角度大于其垂直方向指向角度的方形盆腔结构,锥形体后背部设置于方形出声前腔的背面上,喉塞部设置于锥形体后背部上并与方形出声前腔呈同一轴心设置,喉塞部的前端与方形出声前腔的垂直方向的侧壁呈弧面平滑过渡连接设置,喉塞部的前端与方形出声前腔的水平方向的侧壁呈平滑转折过渡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特有构造设计,使之非常适合于控制0.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高音号筒结构及其组装成小型高音单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高音扬声单元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型高音单元号筒及其组装成的小型高音单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了使高音扬声单元能够获得较好的高频扩散效果与稳定的高频指向覆盖性能,通常还需在高音扬声单元的前端加装一个高音单元号筒。然而,目前现有的高音单元号筒,基本上都是针对大尺寸的高音单元而开发,完全没有针对小尺寸的高音单元开发相对应的高音单元号筒,尤其是对于0.75

1.4寸的高音单元,更是一片空白。对于0.75

1.4寸的高音单元的高音指向性控制,控制它的扩散角度更是无从谈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小型高音号筒结构及其组装成小型高音单元装置,该小型高音小型高音号筒结构通过特有构造设计,使之非常适合于控制0.75

1.4寸高音单元的声音扩散角度,以控制和改变这种规格小型高音单元装置的指向性,来获得人们所需的音场、音效品质,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型高音号筒结构,包括高音号筒本体,其特点在于所述高音号筒本体包括方形出声前腔、前腔沿边、锥形体后背部、喉塞部及单元固定部,其中所述方形出声前腔为水平方向指向角度大于其垂直方向指向角度的方形盆腔结构,所述前腔沿边为设置于方形出声前腔的四周边缘的方形盆腔边,所述锥形体后背部设置于方形出声前腔的背面上;所述喉塞部设置于锥形体后背部上并与方形出声前腔呈同一轴心线相贯通一起设置,所述喉塞部的前端与方形出声前腔的垂直方向的侧壁呈弧面平滑过渡连接设置,所述喉塞部的前端与方形出声前腔的水平方向的侧壁呈平滑转折过渡连接设置;所述单元固定部设置于喉塞部的后端上并与喉塞部固接为一体。
[0005]进一步地,所述方形出声前腔的水平方向指向角度为90度,其垂直方向指向角度为60度。
[0006]又进一步地,一种根据前面所述小型高音号筒结构组装成小型高音单元装置,其特点在于还包括小型高音单元主体,所述小型高音单元主体包括安装支架、0.75

1.4寸的小型高音单元、单元网、隔音棉垫;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小型高音单元的前端,在安装支架的中间部位还设置有供小型高音单元的振膜嵌入套装的内腔,所述单元网覆盖于内腔的前端上,所述隔音棉垫设置于单元网的四周边上;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有带固定孔的固定耳,该安装支架通过其固定耳与单元固定部相固定安装,所述单元网与喉塞部相对准设置。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前面所述的特有构造设计,使之非常适合于控制0.75

1.4寸高音单元的声音扩散角度,以控制和改变这种规格小型高音单元装置的指向性,来获得人们所需的音场、音效品质,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小型高音号筒的正侧面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的小型高音号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本技术的高音号筒与小型高音单元主体组装一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6为本技术的图5在拆解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小型高音号筒结构,包括高音号筒本体1,所述高音号筒本体1包括方形出声前腔11、前腔沿边12、锥形体后背部13、喉塞部14及单元固定部15;其中,所述方形出声前腔11为水平方向指向角度L大于其垂直方向指向角度V的方形盆腔结构,以控制高音单元的扩散角度。此时,为了体积在与音场音效取得较佳的平衡,所述方形出声前腔11的水平方向指向角度设置为90度,其垂直方向指向角度设置为60度,其所获得的音效平衡感最佳。所述前腔沿边12为设置于方形出声前腔11的四周边缘的方形盆腔边,在前腔沿边12的角部上还设有安装固定孔18,以便于高音号筒在音箱上安装固定。所述锥形体后背部13设置于方形出声前腔11的背面上,将方形出声前腔11的背面设计成锥形状,是为了减少高音号筒的背部体积,减轻重量,节省原材料。
[0015]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喉塞部14设置于锥形体后背部13上并与方形出声前腔11呈同一轴心线相贯通一起设置,所述喉塞部14的前端与方形出声前腔11的垂直方向的侧壁呈弧面平滑过渡141连接设置,所述喉塞部14的前端与方形出声前腔11的水平方向的侧壁呈平滑转折过渡142连接设置,以配合获得水平方向指向角度L大于其垂直方向指向角度V的效果。
[0016]如图4所示,所述单元固定部15设置于喉塞部14的后端上并与喉塞部14固接为一体。在单元固定部15上还设有多个单元固定孔17,以方便其与小型高音单元主体2相固定连接。
[0017]为了增强单元固定部15与锥形体后背部13之间的结构强度,使之不易发生断裂,如图4所示,在所述单元固定部15与锥形体后背部13之间还设有加强连接筋16。
[0018]如图5和图6所示,当构成一个完整的小型高音单元装置时,本技术还包括小型高音单元主体2,所述小型高音单元主体2包括安装支架21、0.75

1.4寸的小型高音单元22、单元网23、隔音棉垫24;其中,所述安装支架21安装于小型高音单元22的前端,在安装支架21的中间部位还设置有供小型高音单元22的振膜嵌入套装的内腔,所述单元网23覆盖于内腔的前端上,所述隔音棉垫24设置于单元网23的四周边上,当小型高音单元主体2与高音号筒本体1相固定连接后,隔音棉垫24夹装于小型高音单元主体2与高音号筒本体1,起到密封防漏音的作用。所述安装支架21上还设有带固定孔25的固定耳26,该安装支架21通过其固定耳26与单元固定部15相固定安装。具体来说,是采用螺栓与螺母固定装配为一体。所述单元网23与喉塞部14相对准设置。
[0019]以上结构方案的阐述,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体现,但其并不代表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局限。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
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变形和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均落入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高音号筒结构,包括高音号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音号筒本体(1)包括方形出声前腔(11)、前腔沿边(12)、锥形体后背部(13)、喉塞部(14)及单元固定部(15),其中所述方形出声前腔(11)为水平方向指向角度大于其垂直方向指向角度的方形盆腔结构,所述前腔沿边(12)为设置于方形出声前腔(11)的四周边缘的方形盆腔边,所述锥形体后背部(13)设置于方形出声前腔(11)的背面上;所述喉塞部(14)设置于锥形体后背部(13)上并与方形出声前腔(11)呈同一轴心线相贯通一起设置,所述喉塞部(14)的前端与方形出声前腔(11)的垂直方向的侧壁呈弧面平滑过渡连接设置,所述喉塞部(14)的前端与方形出声前腔(11)的水平方向的侧壁呈平滑转折过渡连接设置;所述单元固定部(15)设置于喉塞部(14)的后端上并与喉塞部(14)固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高音号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出声前腔(11)的水平方向指向角度为90度,其垂直方向指向角度为6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高音号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固定部(15)与锥形体后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俊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艺声音响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