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用摄像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608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领域,特别是一种水下机器人用摄像头。包括通用摄像头和密封舱,通用摄像头位于密封舱内,还包括固定支架,密封舱的后端通过固定支架与水下机器人头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舱包括密封舱外壳、密封舱端盖和水密插头螺栓,所述密封舱外壳的后端呈开口状,密封舱端盖密封固定设置在密封舱外壳后端的开口处,密封舱外壳的外形呈阶梯状,密封舱外壳前端的尺寸小于其后端的尺寸,密封舱外壳和密封舱端盖组成密封的舱体,密封舱端盖的前端与通用摄像头的后端固定连接,水密插头螺栓与密封舱端盖密封固定连接。其结构紧凑,内部空间利用率高,占用空间小,便于加工和安装,并且可以根据耐压需求方便的更换密封舱,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机器人用摄像头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领域,特别是一种水下机器人用摄像头。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机器人具有智能化、机动性好、活动范围大、安全可靠等优点,是海洋科学研究、资源调查、应急搜救等民用领域的重要手段,也在情报侦测、探雷灭雷、军事支援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水下摄像头通过视频观察水下环境,适用于海洋资源勘探、水产养殖、水下施工、海底探险、水下拍照等,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水下摄像头,与普通摄像头相比,水下摄像头具备更好的耐压能力和密封性,但价格却普遍昂贵、耐压能力有限、空间占用大,难以直接安装固定在现有水下机器人。若将通用摄像头的工作范围拓展到水下,能大大降低水下摄像头的成本,且根据水下任务的不同,更换不同规格的密封舱,一枚摄像头即可灵活满足多种任务需求。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3698964 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水下摄像头密封舱,其使用了主密封舱和电缆固定密封模块,其主密封舱一侧为使用端面密封的透明板,对观察的面积需求大;电缆固定密封模块为套筒与若干个密封环过盈配合,安装与拆装非常困难。另外,摄像头事先固定在舱内,不仅造成密封舱的加工难度大,而且不易更换密封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水下机器人用摄像头,结构紧凑,内部空间利用率高,占用空间小,便于加工和安装,并且可以根据耐压需求方便的更换密封舱,成本低。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机器人用摄像头,包括通用摄像头和密封舱,通用摄像头位于密封舱内,其中,还包括固定支架,密封舱的后端通过固定支架与水下机器人头舱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6]所述密封舱包括密封舱外壳、密封舱端盖和水密插头螺栓,所述密封舱外壳为整体式结构,密封舱外壳的前端呈封闭状,其后端呈开口状,密封舱端盖密封固定设置在密封舱外壳后端的开口处,密封舱外壳的外形呈阶梯状,密封舱外壳前端的尺寸小于其后端的尺寸,密封舱端盖的外壁与密封舱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数个O型圈Ⅰ,密封舱外壳和密封舱端盖组成密封的舱体,密封舱端盖的前端与通用摄像头的后端固定连接,水密插头螺栓与密封舱端盖密封固定连接;
[0007]所述水密插头螺栓的一端插入密封舱内,另一端位于密封舱的外侧,位于密封舱内的水密插头螺栓端部的环形外侧设有水密插头螺母,水密插头螺栓内设有供通用摄像头的线缆穿过的穿线孔,水密插头螺栓与密封舱端盖的接触面之间设有数个O型圈Ⅱ。
[0008]本技术中,所述密封舱的前端与水下机器人头舱的头部之间呈过渡配合。
[0009]所述固定支架呈“十”字型,固定支架的内侧与密封舱端盖固定连接,固定支架的
外侧与水下机器人头舱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所述密封舱外壳由透明的亚克力材料制成。
[0011]所述通用摄像头放置在密封舱外壳的前端,密封舱外壳前端的内径大于通用摄像头的外径,以保证通用摄像头的拍摄画面不产生畸变。
[0012]所述水密插头螺栓位于密封舱端盖的中心位置。
[0013]所述线缆连接通用摄像头和外部的AUV主体。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密封舱外壳为通用摄像头提供了观察外部的封闭环境,通过密封舱端盖为通用摄像头提供了固定的安装位置,通过密封舱外壳和密封舱端盖之间的密封圈、以及密封舱端盖和水密插头螺栓之间的密封圈,进一步增强了整个装置的密封能力;
[0016](2)结构紧凑,内部空间利用率高,结构合理可靠,加工难度低,成本低;
[0017](3)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耐压需求更换不同的密封舱,一枚通用摄像头就能满足不同耐压需求;
[0018](4)该摄像头的安装固定方式简单可靠,整体空间占用小,可为其他用途水下机器人的摄像头密封舱提供通用的设计思路。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放置在头舱内使用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密封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去掉密封舱外壳的密封舱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本技术放置在头舱内使用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密封舱外壳;2通用摄像头;3螺栓Ⅰ;4O型圈Ⅰ;5螺栓Ⅱ;6密封舱端盖;7 水密插头螺母;8O型圈Ⅱ;9水密插头螺栓;10水下机器人头舱;11螺栓Ⅲ;12固定支架; 13螺栓Ⅳ;1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5]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摄像头位于水下机器人头舱10内,包括通用摄像头2、密封舱和固定支架12,通用摄像头2位于密封舱内,密封舱的前端与水下机器人头舱10的头部之间呈过渡配合,密封舱的后端通过固定支架12与水下机器人头舱10固定连接。
[00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密封舱包括密封舱外壳1、密封舱端盖6和水密插头螺栓9,密封舱端盖6与密封舱外壳1的后端密封固定连接,水密插头螺栓9与密封舱端盖6密封固定连接,密封舱外壳1和密封舱端盖6组成一个密封的舱体,通用摄像头2位于该密封舱体内。
[0028]密封舱外壳1由透明的亚克力材料制成,密封舱外壳1为一个整体式结构,密封舱
外壳 1的前端呈封闭状,其后端呈开口状,密封舱端盖6设置在密封舱外壳1后端的开口处。密封舱外壳1的外形呈阶梯状,即密封舱外壳前端的尺寸小于其后端的尺寸,通用摄像头2放置在密封舱外壳1的前端,因此密封舱外壳前端的内径大于通用摄像头2的外径,以保证通用摄像头的拍摄画面不产生畸变。
[0029]密封舱端盖6与密封舱外壳1的后端之间通过螺栓Ⅱ5固定连接,密封舱端盖6的外壁与密封舱外壳1的内壁之间设有数个O型圈Ⅰ4,通过O型圈Ⅰ4实现了密封舱端盖6和密封舱外壳1之间的轴向静密封,提高了密封舱端盖6和密封舱外壳1之间的密封效果。密封舱端盖6的前端通过螺栓Ⅰ3与通用摄像头2的后端固定连接,起到了固定通用摄像头的作用。
[0030]本实施例中,水密插头螺栓9位于密封舱端盖6的中心位置,水密插头螺栓9的一端插入密封舱内,另一端位于密封舱的外侧,水密插头螺栓9位于密封舱内端部的环形外侧设有水密插头螺母7,通过旋紧水密插头螺母7,将水密插头螺栓9固定在密封舱端盖6上。通用摄像头2的线缆从水密插头螺栓9内穿过,线缆连接通用摄像头2和外部的AUV主体,通过线缆将通用摄像头检测到的数据传输至AUV主体,同时AUV主体可以通过线缆向通用摄像头下达指令。水密插头螺栓9与密封舱端盖6的接触面之间设有数个O型圈Ⅱ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机器人用摄像头,包括通用摄像头(2)和密封舱,通用摄像头(2)位于密封舱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12),密封舱的后端通过固定支架(12)与水下机器人头舱(1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舱包括密封舱外壳(1)、密封舱端盖(6)和水密插头螺栓(9),所述密封舱外壳(1)为整体式结构,密封舱外壳(1)的前端呈封闭状,其后端呈开口状,密封舱端盖(6)密封固定设置在密封舱外壳(1)后端的开口处,密封舱外壳(1)的外形呈阶梯状,密封舱外壳前端的尺寸小于其后端的尺寸,密封舱端盖(6)的外壁与密封舱外壳(1)的内壁之间设有数个O型圈Ⅰ(4),密封舱外壳(1)和密封舱端盖(6)组成密封的舱体,密封舱端盖(6)的前端与通用摄像头(2)的后端固定连接,水密插头螺栓(9)与密封舱端盖(6)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水密插头螺栓(9)的一端插入密封舱内,另一端位于密封舱的外侧,位于密封舱内的水密插头螺栓(9)端部的环形外侧设有水密插头螺母(7),水密插头螺栓(9)内设有供通用摄像头(2)的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梓奎宫颖博严天宏郑志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