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置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452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架置入器,包括内管机构和顶推管机构,所述内管机构包括内管主体、加长管、两个调节槽、两个调节条、两个限位槽、两个滑件、两个挡件、两个复位弹簧和多个挡块,所述内管主体的形状为圆柱体,两个所述调节槽对称开设在内管主体的一侧,两个所述调节条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调节槽内,所述加长管固定连接在调节条远离调节槽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管机构和顶推管机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推送器因内管大多固定长度无法伸长,导致内管很可能触及不到狭窄气管的问题,而且可便于将顶推器调节与内管相同的长度。顶推器调节与内管相同的长度。顶推器调节与内管相同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置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人体气管支架
,尤其涉及支架置入器。

技术介绍

[0002]气管狭窄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成因复杂,常由于各种良性病变、创伤所致之疤痕狭窄、气管软化或恶性组织的浸润、压迫等,严重的气管狭窄将明显限制患者的通气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狭窄一旦形成,药物或手术治疗往往收效甚微。常规的介入治疗如烧灼、冷冻、球囊扩张亦存在风险大、复发率高等缺陷,此等情况下,支架植入为一种理想方法。它不仅能迅速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缺氧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为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其中,硅酮支架是最早开发出来的气管支架。它具有价格便宜,生物相容性好,疗效确定的优点。但现有的支架置入器由于其张力较大,放置时需在硬质支气管镜介导下进行,因而也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麻以保障通气功能,这极大地增大了支架置入的风险及技术难度。
[0003]现有专利(公开号:CN101700199A)公开了一种硅酮支架推送系统,能够在保持患者清醒的状态下,仅通过局麻和纤维支气管镜即可完成硅酮支架的放置,且能精确的调节其在气道腔内的位置。从而克服现有硅酮支架放置系统的缺陷,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0004]但是上述设计的一种硅酮支架推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如上述设计的硅酮支架推送器无法调节管体和顶推管的长度,由于输送内管和顶推管固定了长度,且与硬质支气管镜的长度配套,所以如果镜子和插管不能抵近狭窄段时,置入器也不能抵达,使得较远的狭窄放置支架困难,从而导致无法将支架放入堵塞的气管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支架置入器,解决了现有的推送器因内管大多固定长度无法伸长,导致内管很可能触及不到狭窄气管的问题,实现了可快速增长内管长度的效果,同时可便于将顶推器调节与内管相同的长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支架置入器,包括内管机构和顶推管机构;
[0008]所述内管机构包括内管主体、加长管、两个调节槽、两个调节条、两个限位槽、两个滑件、两个挡件、两个复位弹簧和多个挡块,所述内管主体的形状为圆柱体,两个所述调节槽对称开设在内管主体的一侧,两个所述调节条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调节槽内,所述加长管固定连接在调节条远离调节槽的一侧,两个所述限位槽分别开设在两个调节条相背的一侧,两个所述滑件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槽内,两个所述挡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件相背的一侧,多个所述挡块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调节槽内,所述挡件与其中一个挡块的一侧相抵,两个所述复位弹簧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件相对的一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槽内,通过拉动加长管,使调节条带动挡件水平移动,此过程中,每当挡件
抵住每一个挡块时,挡件都会带动滑件压缩复位弹簧并在限位槽内竖直向下滑动,此时由于挡块与挡件的形状限制,使得挡件无法往回滑动,即可增加内管主体和加长管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内管的长度;
[0009]所述顶推管机构包括顶推管主体、螺纹孔、螺纹杆和加长顶管,所述顶推管主体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螺纹孔开设在顶推管主体的一侧,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所述加长顶管固定连接在螺纹杆远离螺纹孔的一端,通过旋动加长顶管,使加长顶管带动螺纹杆边旋转边在螺纹孔内水平移动,即可增大顶推管主体与加长顶管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方便顶推管主体伸入内管内将支架推入狭窄气管内。
[0010]优选地,所述顶推管主体和加长顶管直径相同,所述内管主体和加长管直径相同,所述顶推管主体和加长顶管的直径小于内管主体和加长管的直径,可方便将顶推管主体和加长顶管插入内管主体和加长管内。
[0011]优选地,所述内管主体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挡槽,所述挡槽内滑动插接有挡条,所述挡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加长管的一侧,安装在限位槽内,在加长管与内管主体之间距离慢慢变大时,挡条会在挡槽内滑动,使得挡条起到阻挡支架从内管主体和加长管之间的缝隙漏出的作用。
[0012]优选地,从权内容所述内管主体远离加长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鞘,所述固定鞘内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与内管主体内通孔相贯通,所述固定鞘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环体,方便使用内管主体。
[0013]优选地,所述顶推管主体远离加长顶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的形状为圆柱体,且所述限位头的直径大于顶推管主体和固定鞘,防止顶推管主体和加长顶管滑入内管主体内。
[0014]优选地,所述复位弹簧为精密弹簧,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为精密弹簧,由于精密弹簧的体积较小,所以可便于复位弹簧安装在限位槽内。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中,通过拉动加长管,使调节条带动挡件水平移动,从而增加内管主体和加长管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内管的长度;
[0017]2、将复位弹簧在安装在限位槽内,在加长管与内管主体之间距离慢慢变大时,挡条会在挡槽内滑动,使得挡条起到阻挡支架从内管主体和加长管之间的缝隙漏出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支架置入器内管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支架置入器内管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支架置入器顶推管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支架置入器顶推管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内管主体;2、调节槽;3、调节条;4、加长管;5、限位槽;6、滑件;7、挡件;8、挡块;9、复位弹簧;10、固定鞘;11、挡槽;12、挡条;13、顶推管主体;14、螺纹孔;15、螺纹杆;16、加长顶管;17、限位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参照图1

5,支架置入器,包括内管机构和顶推管机构;
[0027]内管机构包括内管主体1、加长管4、两个调节槽2、两个调节条3、两个限位槽5、两个滑件6、两个挡件7、两个复位弹簧9和多个挡块8,内管主体1的形状为圆柱体,两个调节槽2对称开设在内管主体1的一侧,两个调节条3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调节槽2内,加长管4固定连接在调节条3远离调节槽2的一侧,两个限位槽5分别开设在两个调节条3相背的一侧,两个滑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支架置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主体,其形状为管体;两个调节槽,其对称开设在所述内管主体的一侧;两个调节条,其分别滑动插接在两个所述调节槽内;加长管,其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调节条的一侧;两个限位槽,其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调节条相背的一侧;两个滑件,其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限位槽内;两个挡件,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滑件相背的一侧;多个挡块,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调节槽内,且所述挡块与挡件相抵;两个复位弹簧,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滑件相对的一侧,且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槽内;顶推管主体,其形状为圆柱体;螺纹孔,其开设在所述顶推管主体的一侧;螺纹杆,其螺纹插接在所述螺纹孔内;加长顶管,其固定连接在螺纹杆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置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管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苏尹雯胡轶倪芳胡曼曼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