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及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31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及加湿器,该进水结构包括:装配水槽,开设在加湿器水箱的底板上,所述装配水槽中分隔出有相邻且互不连通的进水槽与雾化槽;套筒,其底部装配于所述装配水槽,所述套筒的底部还具有延伸至所述进水槽中的挡片;其中,所述挡片的底部与所述进水槽的槽底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挡片的内外两侧表面与其所对应的所述进水槽的槽壁之间分别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构成U形的进水通道。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套筒底部与装配水槽的装配处构造出U形的进水通道,实际形成连通器,基于连通器原理实现自动补水并同时实现进水通道的液体密封,在进水的同时避免了漏雾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及加湿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加湿器
,特别地涉及一种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及加湿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聚能环类别的加湿器具有一个套筒结构,这个套筒的作用是限制聚能环运动自由度,使聚能环能够对准雾化片结构。一般地,该套筒会在侧壁上开孔,该侧壁上的孔连通套筒内外,使套筒外的水能够通过侧壁上的孔及时补充到套筒内部的聚能环处。同时,风机吹出的风也能从套筒侧壁上的孔进入套筒内部生成雾气的区域,从而将雾气吹出,实现环境加湿功能。
[0003]但是,正因为目前套筒侧壁上开设的孔连通了套筒内外,所以也存在漏雾的问题,雾化片产生的雾气容易由该孔泄漏至加湿器内部的其他区域,影响雾气实际进入待加湿环境的量,进而影响加湿器产品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采用在套筒上开孔而存在的漏雾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及加湿器。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包括:
[0006]装配水槽,开设在加湿器水箱的底板上,所述装配水槽中分隔出有相邻且互不连通的进水槽与雾化槽;
[0007]套筒,其底部装配于所述装配水槽,所述套筒的底部还具有延伸至所述进水槽中的挡片;
[0008]其中,所述挡片的底部与所述进水槽的槽底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挡片的内外两侧表面与其所对应的所述进水槽的槽壁之间分别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构成U形的进水通道。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水槽中具有筋板,所述筋板在所述装配水槽中分隔出所述进水槽与所述雾化槽。通过本实施方式,筋板顶部的高度决定了进水通道中存满水的水位线高度,同时也决定了自动补水时的整体水位线高度,便于对加湿器内部整体水位的控制。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筋板顶部的高度不高于所述装配水槽的槽口。通过本实施方式,筋板在保证形成基于连通器原理的进水通道的同时,其顶部不高于装配水槽的槽口,避免与加湿器的其他结构产生干涉。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水槽对应所述雾化槽部分的槽口边沿具有凸出于所述底板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用于与所述套筒密封配合。通过本实施方式,装配部用于实现套筒的定位与装配,同时保持与套筒底部的密封配合,避免雾气由装配水槽与套筒的连接部分逸出。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隙中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挡片与所述进水槽的槽壁之间。通过本实施方式,抵接部用于保持挡片与进水槽的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也便于挡片进水槽中的安装。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进水槽的槽壁上并抵接于所述挡片的侧表面;或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挡片的侧表面上并抵接于所述进水槽的槽壁。通过本实施方式,只要实现抵接部抵接在挡片内外表面与进水槽槽壁之间,那么抵接部实际上是与进水槽的槽壁设置为一体还是与挡片设置为一体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设置。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隙中具有多个所述抵接部,所述多个抵接部相互间隔。通过本实施方式,多个抵接部均匀分布,实现挡片与进水槽之间限位结构的稳定性。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槽的槽底处设置有雾化片。通过本实施方式,雾化片在雾化槽中消耗水量,以此触发补水,是进水结构进水的实际动力源。
[00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加湿器,其包括上述的防漏雾进水结构。
[0017]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及加湿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一种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及加湿器,采用在套筒与水箱底板上的装配水槽的装配处构造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通过使套筒具有伸入由装配水槽分隔出的进水槽中而被构造为U形结构,该U形结构的进水通道实际形成连通器,基于连通器原理实现自动补水并同时实现进水通道的液体密封,有效防止雾化产生的雾气由进水通道逸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作进水的开孔结构存在的漏雾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1]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进水结构对应的加湿器水箱的俯视图;
[0022]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进水结构对应的加湿器套筒的展开图;
[0023]图3显示了本技术的进水结构的剖视图;
[0024]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0025]附图标记:
[0026]1‑
底板,11

装配水槽,111

进水槽,112

雾化槽,113

筋板,114

装配部,2
‑ꢀ
套筒,21

挡片,3

第一间隙,4

第二间隙,5

雾化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包括:
[0029]装配水槽11,开设在加湿器水箱的底板1上,装配水槽11中分隔出有相邻且互不连通的进水槽111与雾化槽112;
[0030]套筒2,其底部装配于装配水槽11,套筒2的底部还具有延伸至进水槽111 中的挡片21;
[0031]其中,挡片21的底部与进水槽111的槽底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挡片21的内外两侧表面与其所对应的进水槽111的槽壁之间分别具有第二间隙4,第一间隙3与第二间隙4构成U形的进水通道。
[0032]具体地,目前的加湿器产品的进水部分主要包括水箱与套筒2,套筒2底部装配在水箱的底板1上且对应设置在底板1上的雾化片5,套筒2将加湿器水箱分隔为套筒2外部的储水区域与套筒2内部的雾化区域。套筒2也用作雾化后雾气的导流部件,将雾气向上引导至外部环境。而随着雾化的进行,雾化区域的水量减少,储水区域需要向雾化区域进行补水,现有技术采用在套筒2上开孔的手段来实现补水,但是开孔结构存在漏雾的缺陷。
[0033]如附图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采用在套筒2底部与水箱底板1的装配处构造进水结构,以替代在套筒2上开孔的方式,从而避免开孔结构处在雾化时漏雾。本技术的进水结构主要包括底板1上的装配水槽11与套筒2上的挡片21,装配水槽11分隔出雾化槽112与进水槽111,套筒2上的挡片21插入至进水槽111中其挡片21的底部以及内外两侧与进水槽111之间均有间隙,包括第一间隙3与两个第二间隙4,第一间隙3与两个第二间隙4共同构成U形的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即基于连通器原理来对雾化槽112进行补水。
[0034]具体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水槽,开设在加湿器水箱的底板上,所述装配水槽中分隔出有相邻且互不连通的进水槽与雾化槽;套筒,其底部装配于所述装配水槽,所述套筒的底部还具有延伸至所述进水槽中的挡片;其中,所述挡片的底部与所述进水槽的槽底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挡片的内外两侧表面与其所对应的所述进水槽的槽壁之间分别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构成U形的进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水槽中具有筋板,所述筋板在所述装配水槽中分隔出所述进水槽与所述雾化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顶部的高度不高于所述装配水槽的槽口。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防漏雾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展鹏赖达英谭双双刘大山刘旭美李俊锴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