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及按摩靠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29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及按摩靠垫,包括行走机构和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的按摩机构,行走机构安装于所述柔性行走条组上并能沿柔性行走条组行走,柔性行走条组能够匹配被按摩者的身体曲线形变。本申请的柔性按摩结构件具有柔性弯曲变形功能,能适应不同体形、不同场景使用需求,使按摩区域和按摩结构件充分接触,提高按摩舒适度;同时采用保持组件和柔性齿条配合,保证及时柔性齿条受压弯曲也能与行走齿轮保持良好接触;采用滚轮轴承配合保持组件,能够有效减少行走机构与柔性齿条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行走过程中的摩擦力;该柔性按摩结构件整体结构轻薄,制造成本低,装配简单。装配简单。装配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及按摩靠垫


[0001]本技术涉及按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及按摩靠垫。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背部机芯移动行走按摩设备由于需要一个壳体作为机芯的运动载体和轨道,所以都有一个塑胶壳体作为机芯运动的腔体,由于壳体一般中间设有导向轨道,行程感应装置,所以当人体按摩或者不按摩的时候,按摩机芯以外的区域会对人体接触部分产生异物感,特别在共享影院等场景,影响体验舒适度。
[0003]现有按摩设备产品都是固定壳体,或直板的,或曲线弧形的,所以在椅子,沙发等场景体验时,不能随着被放置载体背部的形状而改变,导致按摩设备不能贴合人体曲线,影响体验舒适度。
[0004]但是按摩设备也不能完全软塌塌的,无法简单的采用柔性材质直接替代刚性材质实现。因为行走机芯需要来回移动用以对不同区域进行按摩,如果都是采用柔性材质,首先行走机芯与齿条之间就无法很好的啮合,导致无法稳定的移动。如何在按摩设备能柔性贴合人体曲线的同时,满足齿条与行走机芯之间的稳定驱动连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在变形后稳定工作、且满足不同座椅和人体的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及按摩靠垫。
[0006]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方案是:一种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包括行走机构和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的按摩机构,还包括柔性行走条组,所述行走机构安装于所述柔性行走条组上并能沿柔性行走条组行走,所述柔性行走条组能够匹配被按摩者的身体曲线形变;
[0007]所述柔性行走条组包括两条柔性齿条,分别位于行走机构的两侧,所述行走机构上设有与柔性齿条的保持组件和行走齿轮,所述行走齿轮与柔性齿条传动啮合可驱动行走机构于柔性齿条上行走,所述保持组件将行走机构的两侧限位于柔性齿条防止行走机构从柔性齿条上脱落。
[0008]作为优选,所述保持组件由设置在行走机构上的上承压板,安装在上承压板端侧的侧限位挡块、下限位压块组合而成;所述上承压板可滑动的设置在柔性齿条的上部;所述柔性齿条上部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侧限位挡块嵌置在限位槽内可以相对限位槽滑动,所述下限位压块装配于柔性齿条的下部可以相对柔性齿条的下部滑动。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上承压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滚轮轴承,所述滚轮轴承位于行走齿轮的外侧,当柔性齿条受压变形,上承压板通过滚轮轴承与柔性齿条接触。
[0010]作为优选,所述柔性行走条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磁铁,所述行走机构对应位置上
设置有霍尔开关
[0011]作为优选,所述侧限位挡块为齿状结构,所述限位槽为V型结构或U型结构;
[0012]所述下限位压块横截面为弓字形结构,所述柔性齿条底部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下限位压块一侧端部相对应接触。
[0013]作为优选,所述柔性齿条上还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柱,支撑柱之间等间距分布在柔性齿条上,所述支撑柱顶部安装有支撑盖板,所述支撑柱底部安装有支撑背板,所述支撑盖板、支撑背板均为能弯曲变形的柔性结构;
[0014]所述柔性行走条组和行走机构外侧还罩设有保护外罩。
[0015]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机构通过导电组件与电源电连接;
[0016]所述导电组件包括柔性导电轨和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嵌套在柔性导电轨上,所述柔性导电轨内设置有至少三条导电片,所述导电连接件内设置有至少三个导电探针,所述导电探针与导电片对应电连接。
[0017]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机构的外壳为刚性结构,行走机构的外壳下表面设置有下支撑部,行走机构的外壳上表面设置有上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横截面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按摩机构的高度高于上支撑部的高度。
[0018]一种按摩靠垫,采用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柔性按摩结构件具有柔性弯曲变形功能,能适应不同体形、不同场景使用需求,使按摩区域和按摩结构件充分接触,提高按摩舒适度;同时采用保持组件和柔性齿条配合,保证及时柔性齿条受压弯曲也能与行走齿轮保持良好接触,进而行走机构能稳定移动为不同区域按摩提供保障;采用滚轮轴承配合保持组件,能够有效减少行走机构与柔性齿条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行走过程中的摩擦力,有效降低磨损和卡壳风险;该柔性按摩结构件整体结构轻薄,制造成本低,装配简单。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按摩机芯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按摩机芯和齿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不同坐姿的状态参考图;
[0025]图6为本技术行走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具体标注如下:1、行走机构;101、行走齿轮;102、滚轮轴承; 103、外壳;104、下支撑部;105、上支撑部;106、驱动电机;2、按摩机构;3、柔性行走条组;4、保持组件;401、侧限位挡块;402、下限位压块;403、滑轮;404、上承压板;5、柔性齿条;501、限位槽;502、支撑部;503、支撑柱;6、支撑盖板;7、支撑背板;8、导电组件;801、柔性导电轨;802、导电连接件;9、磁铁;10、霍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为一种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包括
行走机构1和安装在行走机构1上的按摩机构2,还包括柔性行走条组3,行走机构1安装于柔性行走条组3上并能沿柔性行走条组3行走,柔性行走条组3能够匹配被按摩者的身体曲线形变。柔性行走条组3包括两条柔性齿条5,柔性齿条5分别位于行走机构1的两侧,行走机构1上设有与柔性齿条5的保持组件4和行走齿轮101,所述行走齿轮101与柔性齿条5传动啮合可驱动行走机构1于柔性齿条5上行走,所述保持组件4将行走机构1的两侧限位于柔性齿条5防止行走机构1从柔性齿条5上脱落。
[0029]保持组件4由设置在行走机构1上的上承压板404,安装在上承压板端侧的侧限位挡块401和下限位压块402组合而成,所述上承压板404可滑动的设置在柔性齿条5的上部;
[0030]柔性齿条5上部还设置有限位槽501,侧限位挡块401与嵌置在限位槽501内可以相对限位槽501滑动,侧限位压块401装配于柔性齿条5的下部可以相对柔性齿条5的下部滑动。行走机构1内还设置有驱动电机106,该驱动电机106通过齿轮组分别与行走齿轮101、按摩机构2驱动连接。行走机构沿柔性齿条行走的同时驱动按摩机构上的按摩头转动揉捏按摩。
[0031]当使用者靠坐在柔性行走条组3上时,柔性齿条5受压变成弧形状态,柔性齿条5上表面与保持组件4或行走机构1保持低摩擦接触。
[0032]上承压板40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包括行走机构和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行走条组,所述行走机构安装于所述柔性行走条组上并能沿柔性行走条组行走,所述柔性行走条组能够匹配被按摩者的身体曲线形变;所述柔性行走条组包括两条柔性齿条,分别位于行走机构的两侧,所述行走机构上设有与柔性齿条的保持组件和行走齿轮,所述行走齿轮与柔性齿条传动啮合可驱动行走机构于柔性齿条上行走,所述保持组件将行走机构的两侧限位于柔性齿条防止行走机构从柔性齿条上脱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组件由设置在行走机构上的上承压板,安装在上承压板端侧的侧限位挡块、下限位压块组合而成;所述上承压板可滑动的设置在柔性齿条的上部;所述柔性齿条上部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侧限位挡块嵌置在限位槽内可以相对限位槽滑动,所述下限位压块装配于柔性齿条的下部可以相对柔性齿条的下部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压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滚轮轴承,所述滚轮轴承位于行走齿轮的外侧,当柔性齿条受压变形,上承压板通过滚轮轴承与柔性齿条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行走条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磁铁,所述行走机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霍尔开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限位挡块为齿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常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盟迪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