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25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包括壳体、第一石墨烯发热管、第二石墨烯发热管、绝缘端座、第一绝缘端子、第二绝缘端子、第一网罩及第二网罩,绝缘端座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石墨烯发热管、第二石墨烯发热管连接,第一石墨烯发热管及第二石墨烯发热管远离绝缘端座的一侧分别与第一绝缘端子、第二绝缘端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石墨烯发热管连体的结构,有效提高取暖器的供热取暖范围,且制造成本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背壳板上设置的第一反光板及第二反光板,可将石墨烯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向外反射,以减少热量的浪费;背壳板上设置的切割槽,可降低装配PCBA板的安装腔体温度,防止PCBA板因温度影响造成功能失败。败。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取暖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0003]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寒冷的冬天,经常通过取暖器、油汀、地暖和墙暖等设备来提高室内温度,但是这些设备都存在着一些弊端,市面上的取暖器为提高辐射范围,一般都将发热管制成更长的结构,但这样会增大取暖器的制造成本,而且整体占地面积大、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取暖器的整体装配安装,安装复杂,生产效率低;另外,现有取暖器的工作温度高,散热性较差,同时热辐射性能弱,导致造成热能的浪费。
[000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热结构简单、供热范围大、散热性能好、制造成本低,有效减少能源浪费的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包括壳体、第一石墨烯发热管、第二石墨烯发热管、绝缘端座、第一绝缘端子、第二绝缘端子、第一网罩及第二网罩,所述绝缘端座设于壳体中部,所述绝缘端座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石墨烯发热管、第二石墨烯发热管连接,所述第一石墨烯发热管远离绝缘端座的一侧与第一绝缘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石墨烯发热管远离绝缘端座的一侧与第二绝缘端子连接,所述绝缘端座与第一绝缘端子之间的壳体上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网罩设于第一开槽上,所述绝缘端座与第二绝缘端子之间的壳体上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二网罩设于第二开槽上;
[0007]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背壳板、中壳体、左侧壳及右侧壳,所述中壳体设于背壳板中部,所述左侧壳及右侧壳分别设于背壳板的左右两侧,所述背壳板为弧面板结构,所述中壳体与左侧壳之间的背壳板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所述中壳体与右侧壳之间的背壳板上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中,所述第一石墨烯发热管背侧的背壳板上设有第一反光板,所述第二石墨烯发热管背侧的背壳板上设有第二反光板。
[0009]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中,所述中壳体左右两侧的背壳板上设有切割槽。
[0010]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中,所述第一反光板及第二反光板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制成。
[0011]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中,所述中壳体背面的背壳板上设有若干第三散热孔。
[0012]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中,所述左侧壳及右侧壳的外侧面上设有便于手持的弧形凹槽。
[0013]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壳体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石墨烯发热管及第二石墨烯发热管,可提高取暖器的预热升温速率,供热均匀,避免供热过于集中造成人体不适;采用双石墨烯发热管连体结构的设置,可有效提高取暖器的供热取暖范围,且制造成本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背壳板上设置的第一反光板及第二反光板,可将石墨烯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向外反射,以减少热量的浪费,提高热能的利用率;背壳板上设置的切割槽,可降低装配PCBA板的安装腔体温度,防止PCBA板因温度影响造成功能失败;在背壳板上设有若干散热孔,可防止热量在壳体内大量聚集无法散发,从而降低取暖器的使用寿命;整体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背壳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中A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包括壳体1、第一石墨烯发热管21、第二石墨烯发热管22、绝缘端座3、第一绝缘端子41、第二绝缘端子42、第一网罩51及第二网罩52,所述绝缘端座3设于壳体1中部,所述绝缘端座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石墨烯发热管21、第二石墨烯发热管22连接,所述第一石墨烯发热管21远离绝缘端座3的一侧与第一绝缘端子41连接,所述第二石墨烯发热管22远离绝缘端座3的一侧与第二绝缘端子42连接,所述绝缘端座3与第一绝缘端子41之间的壳体1上设有第一开槽101,所述第一网罩51设于第一开槽101上,所述绝缘端座3与第二绝缘端子42之间的壳体1上设有第二开槽102,所述第二网罩52设于第二开槽102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石墨烯发热管21及第二石墨烯发热管22,可提高取暖器的预热升温速率,供热均匀,避免供热过于集中造成人体不适;采用双石墨烯发热管连体结构的设置,可有效提高取暖器的供热取暖范围,且制造成本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第一网罩51及第二网罩52的设置,可提高本取暖器的使用安全性,防止人手误碰加热管造成烫伤。
[0021]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背壳板11、中壳体12、左侧壳13及右侧壳14,所述中壳体12设于背壳板11中部,所述左侧壳13及右侧壳14分别设于背壳板11的左右两侧,所述背壳板11为弧面板结构,所述中壳体12与左侧壳13之间的背壳板11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111,所述中壳体12与右侧壳14之间的背壳板11上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112。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111及第二散热孔112的设置,可防止第一石墨烯发热管21及第二石墨烯发热管
22产生的热量在壳体1内大量聚集无法散发,从而降低取暖器的使用寿命。
[0022]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石墨烯发热管21背侧的背壳板11上设有第一反光板61,所述第二石墨烯发热管22背侧的背壳板11上设有第二反光板62。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光板61及第二反光板62的设置,可将石墨烯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向外反射,以减少热量的浪费,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0023]进一步的,所所述第一反光板61及第二反光板62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制成。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光板61及第二反光板62均采用铝板制成。
[0024]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中壳体12背面的背壳板11上设有若干第三散热孔113。
[0025]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中壳体12左右两侧的背壳板11上设有切割槽114。本实施例中,切割槽114的设置,可降低装配PCBA板的安装腔体温度,防止PCBA板因温度影响造成功能失败。
[0026]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壳13及右侧壳14的外侧面上设有便于手持的弧形凹槽100。本实施例中,弧形凹100槽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体式石墨烯发热体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石墨烯发热管、第二石墨烯发热管、绝缘端座、第一绝缘端子、第二绝缘端子、第一网罩及第二网罩,所述绝缘端座设于壳体中部,所述绝缘端座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石墨烯发热管、第二石墨烯发热管连接,所述第一石墨烯发热管远离绝缘端座的一侧与第一绝缘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石墨烯发热管远离绝缘端座的一侧与第二绝缘端子连接,所述绝缘端座与第一绝缘端子之间的壳体上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网罩设于第一开槽上,所述绝缘端座与第二绝缘端子之间的壳体上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二网罩设于第二开槽上;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背壳板、中壳体、左侧壳及右侧壳,所述中壳体设于背壳板中部,所述左侧壳及右侧壳分别设于背壳板的左右两侧,所述背壳板为弧面板结构,所述中壳体与左侧壳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晔叶超祺陈炯锋王少科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市信大石英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