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土石围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79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土石围堰结构,包括受力支撑体系、防渗体系和防护体系,所述受力支撑体系为围堰结构的支撑结构,处于所述围堰结构的下部,所述防渗体系位于所述受力支撑体系的上游侧,所述防护体系位于受力支撑体系和防渗体系的侧面,所述防护体系由上游坡脚抛石防护区(5)和下游坡脚抛石防护区(8)组成,上游坡脚抛石防护区(5)设置在防渗体系的上游侧,下游坡脚抛石防护区(8)设置在受力支撑体系的下游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水下施工淤泥质软土地基上围堰的稳定问题,同时保证围堰结构合理、变形可控、防渗体系安全可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土石围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土石围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围堰属于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用于围护永久水工建筑物施工,在基坑排水后,形成干地施工条件,以保证永久建筑物顺利施工。水工建设中经常遇到近代海湖相沉积的软黏土、冲填土及淤泥或淤泥质土等高压缩性软土,这些土天然孔隙比常在1.0以上,饱和度大于95%,压缩系数大于0.5MPa
‑1,内摩擦角小于5
°
,在这些地基上修筑围堰常存在以下难点:水下施工围堰,一般机械与物料组织实施方式难以满足要求;淤泥质地基承载力极低,以往的土石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难以保证围堰成型、稳定;通常的软基处理方式,如挖除、碎石桩、灌注桩等大规模处理,耗时长、费用高,不适合围堰临时性建筑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土石围堰结构。本技术可解决水下施工淤泥质软土地基上围堰的稳定问题,同时保证围堰结构合理、变形可控、防渗体系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土石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受力支撑体系、防渗体系和防护体系,所述受力支撑体系为围堰结构的支撑结构,处于所述围堰结构的下部,所述防渗体系位于所述受力支撑体系的上游侧,所述防护体系位于受力支撑体系和防渗体系的侧面,所述防护体系由上游坡脚抛石防护区(5)和下游坡脚抛石防护区(8)组成,上游坡脚抛石防护区(5)设置在防渗体系的上游侧,下游坡脚抛石防护区(8)设置在受力支撑体系的下游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土石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支撑体系由戗堤底部抛石挤淤复合区(1)、戗堤区(2)、堰体下游底部拋填土石混合料区(6)、堰体下游土石混合料区(7)、戗堤上部土石混合料区(9)组成,所述堰体下游底部拋填土石混合料区(6)、堰体下游土石混合料区(7)和戗堤上部土石混合料区(9)设置在戗堤底部抛石挤淤复合区(1)和戗堤区(2)的下游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土石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体系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堰体上游底部拋填防渗土料区(3)、堰体上游防渗土料区(4)、上部防渗土料区(10)、顶部防渗土料区(11),所述堰体上游底部拋填防渗土料区(3)的填筑高度与软土基础表面区(12)相持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金明郑南许满山王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