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充电柜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充电柜体外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向所述充电柜体的方向弯折,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充电柜体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桩解决了现有的机柜壳体更换方式繁琐的问题。壳体更换方式繁琐的问题。壳体更换方式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功率直流充电终端越来越普及,在一些新建建筑物、住宅小区、超市、停车场,以及社会公共停车场都安装设置有大功率直流充电终端,其中大功率直流充电终端作为一种快速充电设备变得不可或缺。但目前市面上大功率直流充电终端外观结构均由钣金件焊接组立而成,组装复杂,外观样式单一且更换外壳方式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中:针对现有的机柜壳体更换方式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充电桩。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充电柜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充电柜体外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向所述充电柜体的方向弯折,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充电柜体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充电柜体外部,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连接座和多个螺栓,多个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充电柜体两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螺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外周设置有多个预留孔,多个所述螺栓穿过对应地所述预留孔与所述螺孔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端向所述充电柜体的方向弯折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抵接。
[0007]可选地,所述充电柜体包括出线座、充电枪和用于放置充电枪的支架,所述上壳体包括散热孔、第一缺口和用于供所述充电枪穿过的避让孔,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所述出线座延伸出所述第一缺口;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二缺口和通风孔,所述支架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缺口;所述通风孔设置在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为塑胶壳体。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所述第一出风板和所述第二出风板均设置在所述充电柜体的出风口侧,所述第一出风板和所述第二出风板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为钝角。
[0010]可选地,所述螺栓为花型防盗螺栓,所述预留孔内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螺栓的胶堵。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朝远离所述充电柜体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壳体弯折部位的底面覆盖所述第一壳体弯折部位的顶面,且所述第二壳体弯折部位的内缘与所述
第一壳体弯折部位的外缘相互搭接。
[0012]在本技术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充电柜体上,便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安装和拆卸,组装简单。第二壳体的顶端向所述充电柜体的方向弯折,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避免雨水进入充电柜体,防护效果好,同时提升观赏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充电柜体10、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所述第一壳体20和所述第二壳体30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充电柜体10外部,所述第二壳体30的顶端向所述充电柜体10的方向弯折,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20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20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0与所述第二壳体30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充电柜体10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具体地,所述第二壳体30与所述第一壳体20通过螺钉连接。
[0018]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充电柜体10上,便于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的安装和拆卸,组装简单。第二壳体30的顶端向所述充电柜体10的方向弯折,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20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20顶端可拆卸连接,避免雨水近入充电柜体10,防护效果好,同时提升观赏性。
[0019]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0和所述第二壳体30均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充电柜体10外部,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连接座41和多个螺栓42,多个所述连接座41设置在所述充电柜体10两侧,所述连接座41上设置有螺孔。所述第一壳体20和所述第二壳体30外周设置有多个预留孔43,多个所述螺栓42穿过对应地所述预留孔43与所述螺孔连接。具体地,一个连接座41上设置有两个螺孔,分别通过螺栓42连接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
[0020]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30包括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所述上壳体31的顶端向所述充电柜体10的方向弯折且与所述第一壳体20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31和所述下壳体32抵接。
[0021]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柜体10包括出线座11、充电枪12和用于放置充电枪12的支架13,所述上壳体31包括散热孔311、第一缺口312和用于供所述充电枪12穿过的避让孔313,所述散热孔311设置在所述上壳体31远离所述第一壳体20的一面。所述出线座11延伸出所述第一缺口312。所述下壳体32包括第二缺口321和通风孔322,所述支架13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缺口321。所述通风孔322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2远离所述第一壳体20的一面。通过设置散热孔311和通风孔322,便于充电柜体10的散热。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0、所述上壳体31和所述下壳体32均为塑胶壳体,使用塑胶壳体,便于更改第一壳体20、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的外型。
[0023]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0上设置有第一出风板21和第二出风板22,所述第一出风板21和所述第二出风板22均设置在所述充电柜体10的出风口侧,所述第一出风板21和所述第二出风板22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为钝角,出风效果好,避免充电柜体10温度过高。
[00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栓42为花型防盗螺栓,所述预留孔43内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螺栓42的胶堵,通过使用花型防盗螺栓,避免充电柜体10被盗。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0的顶端朝远离所述充电柜体10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壳体30弯折部位的底面覆盖所述第一壳体20弯折部位的顶面,且所述第二壳体30弯折部位的内缘与所述第一壳体20弯折部位的外缘相互搭接,避免雨水从搭接缝隙中渗入充电柜体10中。
[002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柜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充电柜体外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向所述充电柜体的方向弯折,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充电柜体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充电柜体外部,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连接座和多个螺栓,多个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充电柜体两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螺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外周设置有多个预留孔,多个所述螺栓穿过对应地所述预留孔与所述螺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端向所述充电柜体的方向弯折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柜体包括出线座、充电枪和用于放置充电枪的支架,所述上壳体包括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亚龙,田宇威,张忠华,林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