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76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外层机构,所述外层机构的一侧表面设置在缓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缓冲层远离外层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孔层,所述开孔层远离缓冲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隔音机构,所述隔音机构远离缓冲机构的一侧设置在闭孔层的一侧表面,所述闭孔层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保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外层机构接触外界的撞击动力,使外界撞击的动力通过缓冲框在滑槽内部进行移动,提高缓冲框运动阻力,用来抵消撞击的动能,同时表面层传递到缓冲层和开孔层,转化抵消撞击动能,以便于减弱传递到闭孔层的撞击能量,实现提高保温板材防撞缓冲的效果。提高保温板材防撞缓冲的效果。提高保温板材防撞缓冲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材料
,具体是一种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

技术介绍

[0002]保温板说的通俗易懂就是给楼房保温用的板子。保温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
[0003]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墙面装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起到基础的保温效果外,对于一些地方的保温板材具有较好的撞击缓冲作用,而现有的保温板材的防撞缓冲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包括外层机构,所述外层机构的一侧表面设置在缓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缓冲层远离外层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孔层,所述开孔层远离缓冲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隔音机构,所述隔音机构远离缓冲机构的一侧设置在闭孔层的一侧表面,所述闭孔层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保护机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层机构包括表面层,所述表面层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层框,所述外层框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框,所述表面层的一侧表面与缓冲层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层框远离缓冲框的一侧表面和表面层远离缓冲层的一侧表面共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机构包括隔音框,所述隔音框的一侧表面与开孔层远离缓冲层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框远离开孔层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吸音层,所述吸音层远离隔音框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远离吸音层的一侧表面与闭孔层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框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设置有活性颗粒。
[0011]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保护框,所述保护框的内壁与闭孔层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护框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保护框远离滑槽的一侧表面开设有限位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内壁与缓冲框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的内部与限位孔的一侧连通,所述滑槽的内壁为粗糙表面,所述缓冲框的外侧和内侧两侧表面均为粗糙表面。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5]一、本技术通过外层机构接触外界的撞击动力,使外界撞击的动力通过缓冲框在滑槽内部进行移动,提高缓冲框运动阻力,用来抵消撞击的动能,同时表面层传递到缓冲层和开孔层,转化抵消撞击动能,以便于减弱传递到闭孔层的撞击能量,实现提高保温板材防撞缓冲的效果。
[0016]二、本技术通过缓冲机构和闭孔层之间设置隔音机构,通过隔音机构实现吸收少量的撞击能量外,通过吸音层吸收外界杂音,提高保温板材的隔音效果,同时吸音层两侧设置吸附层和隔离层起到保护吸音层的同时,使吸附层中定位孔内部的活性颗粒吸收潮湿气体,提高保温板材防潮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外层机构;101、表面层;102、外层框;103、缓冲框;2、缓冲层;3、隔音机构;301、隔音框;302、吸附层;303、吸音层;304、隔离层;305、定位孔;4、闭孔层;5、保护机构;501、保护框;502、限位孔; 503、滑槽;6、开孔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包括外层机构1,外层机构1的一侧表面设置在缓冲层2的一侧表面。
[0024]参见图2、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外层机构1包括表面层101,表面层10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层框102,外层框10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框103,表面层101的一侧表面与缓冲层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外层框102远离缓冲框103的一侧表面和表面层101远离缓冲层2的一侧表面共面。
[0025]在这里缓冲层2采用橡胶材料。
[0026]通过表面层101接受外界的撞击,然后传递到缓冲层2的表面,使缓冲层2受到挤压抵消部分撞击能量,起到初次减弱撞击效果。
[0027]缓冲层2远离外层机构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孔层6。
[0028]通过开孔层6自身的气泡起到提高保温板材缓冲撞击的效果。
[0029]开孔层6远离缓冲层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隔音机构3,隔音机构3远离缓冲机构2的一侧设置在闭孔层4的一侧表面。
[0030]参见图2、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隔音机构3包括隔音框301,隔音框301的一侧表
面与开孔层6远离缓冲层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隔音框 301远离开孔层6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吸音层303,吸音层303远离隔音框 30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离层304,隔离层304远离吸音层303的一侧表面与闭孔层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0031]在这里吸音层303采用多孔吸音材料。
[0032]通过隔离层304和隔音框301设置在吸音层303的两侧,对中部的吸音层303起到保护效果,提高吸音层303的使用寿命。
[0033]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隔音框30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吸附层302,吸附层30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定位孔305,定位孔305的内壁设置有活性颗粒。
[0034]在这里定位孔305中的活性颗粒采用活性炭颗粒,定位孔305中的形状为六边形。
[0035]通过定位孔305内部的活性颗粒,起到吸附潮气的效果,提高吸音层303 的干燥性,进一步起到保护保温板材的效果。
[0036]闭孔层4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保护机构5。
[0037]参见图2、图3、图4,在实施例中,保护机构5包括保护框501,保护框501的内壁与闭孔层4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保护框50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滑槽503,保护框501远离滑槽503的一侧表面开设有限位孔502。
[0038]在这里保护框501位于隔音机构3的外侧,限位孔502的形状为圆形,位于保护框501远离滑槽503一侧表面的左右两侧。
[0039]通过保护框501起到保护内部闭孔层4和隔音机构3的保护效果,提高保护框5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包括外层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机构(1)的一侧表面设置在缓冲层(2)的一侧表面,所述缓冲层(2)远离外层机构(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孔层(6),所述开孔层(6)远离缓冲层(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隔音机构(3),所述隔音机构(3)远离缓冲层(2)的一侧设置在闭孔层(4)的一侧表面,所述闭孔层(4)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保护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机构(1)包括表面层(101),所述表面层(10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层框(102),所述外层框(10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框(103),所述表面层(101)的一侧表面与缓冲层(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层框(102)远离缓冲框(103)的一侧表面和表面层(101)远离缓冲层(2)的一侧表面共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发泡保温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机构(3)包括隔音框(301),所述隔音框(301)的一侧表面与开孔层(6)远离缓冲层(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框(301)远离开孔层(6)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益民陈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福精特金属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