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8052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基坑三个邻接侧壁垂直和放坡开挖支护;二、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一次开挖;三、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二次开挖;四、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三次开挖;五、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微型桩施工;六、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垂直面开挖及支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便捷,基坑三个邻接侧壁垂直和放坡开挖支护完成之后进行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开挖支护,能简便、快速完成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快速完成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快速完成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开挖支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南侧未开挖部分有临建样板间,为防止基坑周边土的坍塌,又不拆除样板间的情况下,因此需要对开挖深度大于10m的深基坑进行开挖时,防止基坑周边已有建筑物发生变形与破坏,以保证深基坑下安全施工,并减小深基坑对附近已有建筑的影响,需对基坑进行及时、稳固支护。
[0003]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基坑三个邻接侧壁垂直和放坡开挖支护完成之后进行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开挖支护,能简便、快速完成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便捷,基坑三个邻接侧壁垂直和放坡开挖支护完成之后进行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开挖支护,能简便、快速完成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基坑三个邻接侧壁垂直和放坡开挖支护:
[0007]步骤101、在基坑待开挖区域,按照基坑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基坑三个邻接侧壁的垂直开挖形成基坑垂直侧壁并同步进行支护形成垂直支护层,直至达到第一基坑设计标高,形成第一基坑底,其中,基坑待开挖区域中设置有样板间的底下区域记作基坑待开挖受限区域,所述基坑待开挖区域靠近样板间的地面设置有围墙;
[0008]步骤102、在第一基坑底,按照基坑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基坑三个邻接侧壁的放坡开挖形成斜坡开挖侧壁并同步进行支护形成斜坡支护层,直至达到第二基坑设计标高,形成第一部分第二基坑底;
[0009]步骤二、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一次开挖:
[0010]步骤201、在基坑待开挖受限区域进行第一次放坡,形成第一放坡面;
[0011]步骤202、在第一放坡面进行第一次坡面支护,形成第一坡面支护层;
[0012]步骤203、在第一放坡面底部施工形成第一台阶面;
[0013]步骤204、在第一台阶面进行第一次台阶面支护,形成第一台阶面支护层;
[0014]步骤三、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二次开挖:
[0015]步骤301、在第一次台阶面进行第二次放坡,形成第二放坡面;
[0016]步骤302、在第二放坡面进行第二次坡面支护,形成第二坡面支护层;
[0017]步骤303、在第二放坡面底部施工形成第二台阶面;
[0018]步骤304、在第二台阶面进行第二次台阶面支护,形成第二台阶面支护层;
[0019]步骤四、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三次开挖:
[0020]步骤401、在第二次台阶面进行第三次放坡,形成第三放坡面;
[0021]步骤402、在第三放坡面进行第三次坡面支护,形成第三坡面支护层;
[0022]步骤403、在第三放坡面底部施工形成第三台阶面;
[0023]步骤五、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微型桩施工:
[0024]步骤501、在第三台阶面,根据基坑施工设计图纸,在第三台阶面进行开挖直至微型桩设计桩顶标高,形成微型桩施工区域;
[0025]并在微型桩施工区域进行微型桩中心点放样,得到各个微型桩中心点;其中,相邻两个微型桩中心点的间距为0.5m~0.8m,各个微型桩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沿基坑侧壁长度方向布设;
[0026]步骤502、在各个微型桩中心点处进行微型桩施工的方法均相同,其中在任一个微型桩中心点处进行微型桩施工,具体过程如下:
[0027]步骤5021、在微型桩中心点处钻进直至设计深度,形成钻孔;其中,钻孔的孔径为200mm~220mm;
[0028]步骤5022、在工字钢上绑扎注浆管;其中,注浆管的长度方向沿工字钢的长度方向布设;
[0029]步骤5023、采用钻机将工字钢和注浆管沉入钻孔中;其中,工字钢的顶部高于微型桩设计桩顶标高;
[0030]步骤5024、通过注浆管为钻孔中灌注水泥浆,形成微型桩;
[0031]步骤503、将各个微型桩通过连接梁固连,并进行土方填埋,直至填土层和第三台阶面相齐平;
[0032]步骤六、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垂直面开挖及支护:
[0033]步骤601、在第三次台阶面沿微型桩靠近基坑底部的侧壁进行垂直开挖直至第二基坑设计标高,形成垂直开挖面和第二部分第二基坑底;其中,第一部分第二基坑底和第二部分第二基坑底形成第二基坑底,所述第二基坑底设置有排水沟;
[0034]步骤602、在第三台阶面进行第三次台阶面支护,形成第三台阶面支护层;
[0035]步骤603、在垂直开挖面进行第四次支护,形成第四支护层。
[0036]上述的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坡面的放坡坡度为1:1,所述第二放坡面的放坡坡度为1:,所述第三放坡面的放坡坡度为1:;
[0037]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宽度、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宽度取值范围为40cm~60cm,所述第三台阶面的宽度取值范围为80cm~100cm。
[0038]上述的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03中所述连接梁包括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对称焊接在多个工字钢伸出钻孔的顶部。
[0039]上述的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2中在第一放坡面进行第一次坡面支护,形成第一坡面支护层,具体过程如下:
[0040]步骤2021、沿第一次坡面绑扎第一坡面钢筋网;
[0041]步骤2022、沿第一次坡面在第一坡面钢筋网表面第一次喷射C20混凝土;其中,第一次喷射C20混凝土的厚度为3cm~4cm;
[0042]步骤2023、沿第一次坡面进行第二次喷射C20混凝土,形成第一坡面混凝土支护层;其中,第二次喷射C20混凝土的厚度为3cm~4cm。
[0043]上述的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2中在第二放坡面进行第二次坡面支护,形成第二坡面支护层,具体过程如下:
[0044]步骤3021、沿第二放坡面进行第一排预应力锚索施工;其中,第一排预应力锚索包括多个沿第二放坡面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一个预应力锚索,相邻两个第一个预应力锚索的间距为1m~1.5m;
[0045]步骤3022、沿第二放坡面进行第二排预应力锚索施工;其中,第二排预应力锚索包括多个沿第二放坡面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二个预应力锚索,相邻两个第二个预应力锚索的间距为1m~1.5m,第一个预应力锚索和第二个预应力锚索错位布设;
[0046]步骤3023、沿第二次坡面绑扎第二坡面钢筋网;其中,第一个预应力锚索和第二个预应力锚索的锚头穿过第二坡面钢筋网的网孔;
[0047]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坑三个邻接侧壁垂直和放坡开挖支护:步骤101、在基坑待开挖区域,按照基坑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基坑三个邻接侧壁的垂直开挖形成基坑垂直侧壁(4

1)并同步进行支护形成垂直支护层(6

5),直至达到第一基坑设计标高,形成第一基坑底(4

5),其中,基坑待开挖区域中设置有样板间(18)的底下区域记作基坑待开挖受限区域(16),所述基坑待开挖区域靠近样板间(18)的地面设置有围墙(17);步骤102、在第一基坑底(4

5),按照基坑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基坑三个邻接侧壁的放坡开挖形成斜坡开挖侧壁(4

4)并同步进行支护形成斜坡支护层(6

6),直至达到第二基坑设计标高,形成第一部分第二基坑底;步骤二、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一次开挖:步骤201、在基坑待开挖受限区域(16)进行第一次放坡,形成第一放坡面(4
‑3‑
1);步骤202、在第一放坡面(4
‑3‑
1)进行第一次坡面支护,形成第一坡面支护层(6

1);步骤203、在第一放坡面(4
‑3‑
1)底部施工形成第一台阶面;步骤204、在第一台阶面进行第一次台阶面支护,形成第一台阶面支护层(5

1);步骤三、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二次开挖:步骤301、在第一次台阶面进行第二次放坡,形成第二放坡面(4
‑3‑
2);步骤302、在第二放坡面(4
‑3‑
2)进行第二次坡面支护,形成第二坡面支护层(6

2);步骤303、在第二放坡面(4
‑3‑
2)底部施工形成第二台阶面;步骤304、在第二台阶面进行第二次台阶面支护,形成第二台阶面支护层(5

2);步骤四、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三次开挖:步骤401、在第二次台阶面进行第三次放坡,形成第三放坡面(4
‑3‑
3);步骤402、在第三放坡面(4
‑3‑
3)进行第三次坡面支护,形成第三坡面支护层(6

3);步骤403、在第三放坡面(4
‑3‑
3)底部施工形成第三台阶面;步骤五、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微型桩施工:步骤501、在第三台阶面,根据基坑施工设计图纸,在第三台阶面进行开挖直至微型桩设计桩顶标高,形成微型桩施工区域;并在微型桩施工区域进行微型桩中心点放样,得到各个微型桩中心点;其中,相邻两个微型桩中心点的间距为0.5m~0.8m,各个微型桩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沿基坑侧壁长度方向布设;步骤502、在各个微型桩中心点处进行微型桩施工的方法均相同,其中在任一个微型桩中心点处进行微型桩施工,具体过程如下:步骤5021、在微型桩中心点处钻进直至设计深度,形成钻孔(10);其中,钻孔(10)的孔径为200mm~220mm;步骤5022、在工字钢(12)上绑扎注浆管(11);其中,注浆管(11)的长度方向沿工字钢(12)的长度方向布设;步骤5023、采用钻机将工字钢(12)和注浆管(11)沉入钻孔(10)中;其中,工字钢(12)的顶部高于微型桩设计桩顶标高;步骤5024、通过注浆管(11)为钻孔(10)中灌注水泥浆(13),形成微型桩(15);
步骤503、将各个微型桩(15)通过连接梁(14)固连,并进行土方填埋,直至填土层和第三台阶面相齐平;步骤六、受限空间基坑倾斜侧壁的垂直面开挖及支护:步骤601、在第三次台阶面沿微型桩(15)靠近基坑底部的侧壁进行垂直开挖直至第二基坑设计标高,形成垂直开挖面(4
‑3‑
4)和第二部分第二基坑底;其中,第一部分第二基坑底和第二部分第二基坑底形成第二基坑底(4

2),所述第二基坑底(4

2)设置有排水沟(19);步骤602、在第三台阶面进行第三次台阶面支护,形成第三台阶面支护层(5

3);步骤603、在垂直开挖面(4
‑3‑
4)进行第四次支护,形成第四支护层(6

4)。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坡面(4
‑3‑
1)的放坡坡度为1:1,所述第二放坡面(4
‑3‑
2)的放坡坡度为1:(0.45~0.6),所述第三放坡面(4
‑3‑
3)的放坡坡度为1:(0.45~0.6);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宽度、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宽度取值范围为40cm~60cm,所述第三台阶面的宽度取值范围为80cm~100cm。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03中所述连接梁(14)包括第一槽钢(14

1)和第二槽钢(14

2),所述第一槽钢(14

1)和第二槽钢(14

2)对称焊接在多个工字钢(12)伸出钻孔(10)的顶部。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2中在第一放坡面(4
‑3‑
1)进行第一次坡面支护,形成第一坡面支护层(6

1),具体过程如下:步骤2021、沿第一次坡面绑扎第一坡面钢筋网;步骤2022、沿第一次坡面在第一坡面钢筋网表面第一次喷射C20混凝土;其中,第一次喷射C20混凝土的厚度为3cm~4cm;步骤2023、沿第一次坡面进行第二次喷射C20混凝土,形成第一坡面混凝土支护层;其中,第二次喷射C20混凝土的厚度为3cm~4cm。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2中在第二放坡面(4
‑3‑
2)进行第二次坡面支护,形成第二坡面支护层(6

2),具体过程如下:步骤3021、沿第二放坡面(4
‑3‑
2)进行第一排预应力锚索施工;其中,第一排预应力锚索包括多个沿第二放坡面(4
‑3‑
2)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一个预应力锚索(7

1),相邻两个第一个预应力锚索(7

1)的间距为1m~1.5m;步骤3022、沿第二放坡面(4
‑3‑
2)进行第二排预应力锚索施工;其中,第二排预应力锚索包括多个沿第二放坡面(4
‑3‑
2)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二个预应力锚索(7

2),相邻两个第二个预应力锚索(7

2)的间距为1m~1.5m,第一个预应力锚索(7

1)和第二个预应力锚索(7

2)错位布设;步骤3023、沿第二次坡面绑扎第二坡面钢筋网;其中,第一个预应力锚索(7

1)和第二个预应力锚索(7

2)的锚头穿过第二坡面钢筋网的网孔;步骤3024、沿第二次坡面在第二坡面钢筋网表面第一次喷射C20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元张喆刘祥杰段武宇杨肖肖吕晓茹薛生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