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93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复位信号输入模块、三极管模块和复位模块;在复位信号输入模块内设置复位信号输入单元和复位信号输出端,复位信号输入单元可导通或断开复位信号输出端与三极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通道;通过复位信号输入单元的导通或断开来控制三极管模块,以使三极管模块导通或截至,继而改变复位模块中的电容放电状态,实现对MCU管脚的复位。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三极管模块与复位信号输入模块的导通和断开,来控制复位模块,实现对MCU管脚的复位,解决了复位误触发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改善用户体验。改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MCU
,特别是涉及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单片机的工作常常会受到来自外界电磁场的干扰,造成各种寄存器和内存的数据混乱,会导致程序指针错误,不在程序区,取出错误的程序指令等,都有可能会陷入死循环,当设备的MCU程序跑飞之后,会导致整个系统的陷入停滞状态,需要对设备重新上电或者强制复位。但在某些不可拆卸或不方便拆卸的设备,如手机、无线耳机、无线蓝牙音箱等设备,由于设备内部使用电池供电,设备程序跑飞后,只有等电池电量消耗完后才能重新上电工作。
[0003]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将MCU的复位管脚引出用户接口,通常是以按键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方便用户复位,但当前由于复位按键大多是识别高低电平变化后就动作,若用户在正常使用中不慎碰到复位键就会导致设备重启,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基于电源模块、复位信号输入模块、三极管模块和复位模块的连接关系,通过利用三极管模块与复位信号输入模块的导通和断开,实现对MCU的低电平复位,解决了复位误触发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复位信号输入模块、三极管模块和复位模块;
[0006]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复位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
[0007]所述复位信号输入模块内设置复位信号输入单元和复位信号输出端;其中,所述复位信号输入单元与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入单元可导通或断开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通道;
[0008]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复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输出端与外部MCU的复位管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模块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三极管模块的输入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所述复位信号输入单元;
[0011]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复位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复位信号输入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复位单元;
[0013]所述第一复位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RST信号;
[0014]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复位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RST信号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RST信号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复位单元的输出端。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为上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为下拉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为泄放电阻,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为存储电容。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信号输入单元包括按键单元。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复位单元和第二复位单元;
[0018]所述第一复位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复位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复位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0019]所述第二复位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五电阻、第二电源和RST信号;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二复位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RST信号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RST信号连接。
[002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复位信号输入模块、三极管模块和复位模块;在复位信号输入模块内设置复位信号输入单元和复位信号输出端,所述复位信号输入单元可导通或断开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通道;通过复位信号输入单元的导通或断开来控制所述三极管模块,以使所述三极管模块导通或截至,继而改变所述复位模块中的电容放电状态,实现对MCU管脚的复位。相比于现有技术,复位信号直接输入到复位模块中,导致容易出现误触发,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本技术基于电源模块、复位信号输入模块、三极管模块和复位模块的连接关系,通过利用三极管模块与复位信号输入模块的导通和断开,来控制复位模块,实现对MCU管脚的复位,解决了复位误触发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在低电平复位时的一种实施例的
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在高电平复位时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模块组成包括电源模块101、复位信号输入模块102、三极管模块103和复位模块104,具体如下:
[0029]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01的输出端分别与复位信号输入模块102的输入端和三极管模块103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用于为复位信号输入模块102和三极管模块103提供工作电源。
[0030]复位信号输入模块102内设置复位信号输入单元和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复位信号输入模块、三极管模块和复位模块;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复位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入模块内设置复位信号输入单元和复位信号输出端;其中,所述复位信号输入单元与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入单元可导通或断开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通道;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复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输出端与外部MCU的复位管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模块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三极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三极管模块的输入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所述复位信号输入单元;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复位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复位信号输入单元的第一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复位单元;所述第一复位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RST信号;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复位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慧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