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路基防护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59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路路基防护骨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部渗水槽、配重板、路基防护支撑板以及连接钢索,所述底部渗水槽呈矩形立体空槽,其左右两侧壁下部对称开设排水槽口,所述底部渗水槽前后两侧壁上部对称开设矩形缺口,所述底部渗水槽左右两侧壁上部内侧固定连接防护板固定杆,所述底部渗水槽上部与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下部通过所述防护板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上部前侧壁左右两端分别开设第一固定环,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与所述配重板上侧壁通过所述连接钢索连接,所述配重板下表面与所述底部渗水槽前侧所述矩形缺口下边缘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缓解积水的冲刷和腐蚀,过滤杂质,防止堵塞。防止堵塞。防止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路基防护骨架


[0001]本技术属于路基防护领域,涉及一种公路路基防护骨架。

技术介绍

[0002]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它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公路路基进行防护尤为重要,现有的公路路基多为拱形混凝土结构,拱形混凝土之间形成导流槽,公路积水可以直接沿着导流槽流入路基底部,此种排水会对路基底部造成冲刷,导致路基底部结构毁坏,甚至在雨水季节会造成路基底部被冲刷形成空洞,严重危害公共交通安全,所以,本技术提供一种公路路基防护骨架,用于解决公路积水以及路基渗水长期对路基底部形成的冲刷问题,保证路基结构稳定,确保公路路基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路基防护骨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部渗水槽、配重板、路基防护支撑板以及连接钢索,所述底部渗水槽呈矩形立体空槽,其左右两侧壁下部对称开设排水槽口,所述底部渗水槽前后两侧壁上部对称开设矩形缺口,所述底部渗水槽左右两侧壁上部内侧固定连接防护板固定杆,所述底部渗水槽上部与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下部通过所述防护板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上部前侧壁左右两端分别开设第一固定环,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与所述配重板上侧壁通过所述连接钢索连接,所述配重板下表面与所述底部渗水槽前侧所述矩形缺口下边缘接触。
[000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部渗水槽填埋在公路路基底部的排水沟中,所述第一渗水孔与路基底部坡面接触。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配重板与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通过所述连接钢索左右两端分别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连接固定在一起。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前侧壁上部均匀开设第三渗水孔,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前侧壁下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第三固定环。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固定环套装在所述防护板固定杆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上部下侧壁边缘路基皮面接触。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通过对路基渗水和公路积水的收集,有效缓解积水对公路的冲刷和腐蚀作用,同时,兼顾杂质过滤,防止排水堵塞。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底部渗水槽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配重板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的路基防护支撑板示意图。
[0015]图中:1

底部渗水槽,2

配重板,3

路基防护支撑板,4

连接钢索,101

排水槽口,102

第一渗水孔,103

矩形缺口,104

防护板固定杆,201

第二固定环,202

第二渗水孔,301

第一固定环,302

第三渗水孔,303

第三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公路路基防护骨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部渗水槽1、配重板2、路基防护支撑板3以及连接钢索4,所述底部渗水槽1呈矩形立体空槽,其左右两侧壁下部对称开设排水槽口101,所述底部渗水槽1前后两侧壁上部对称开设矩形缺口103,所述底部渗水槽1左右两侧壁上部内侧固定连接防护板固定杆104,所述底部渗水槽1上部与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3下部通过所述防护板固定杆104转动连接,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3上部前侧壁左右两端分别开设第一固定环301,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3与所述配重板2上侧壁通过所述连接钢索4连接,所述配重板2下表面与所述底部渗水槽1前侧所述矩形缺口103下边缘接触。
[0017]所述第一渗水孔102用于收集路基坡面渗水,缓解路基渗水对路基底部的冲刷作用。
[0018]所述配重板2通过所述连接钢索4与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3上部形成牵引,保证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3上部与路基坡面形成一定的挤压作用。
[0019]所述配重板2左右两端长度小于所述矩形缺口103左右两端的距离,所述配重板2前后两端长度小于所述底部渗水槽1前后侧壁两端的距离。
[0020]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3前侧壁上部均匀开设第三渗水孔302,可收集由路基坡面导流槽流下的公路积水,公路积水经过所述第三渗水孔302流入所述底部渗水槽1内,缓解公路积水对路基底部的直接冲刷。
[0021]所述配重板2上表面开设的第二渗水孔202,可过滤公路积水中杂质,防止所述底部渗水槽1左右所述排水槽口101堵塞。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该路基防护骨架按照如图1所示的安转方式,埋设在公路路基两侧,同时该路基防护骨架主要使用与雨水较多的路段安装使用,公路路面积水较为严重时,积水经过导流槽流入所述第三渗水孔302,过滤掉大块杂质后的积水流入所述配重板2,在积水冲击作用下,所述配重板2通过所述连接钢索4牵引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3上部对路基坡面挤压以及路基上铺设拱形骨架形成支撑,积水流过所述第二渗水孔202再次经过过滤,过滤之后的积水流进所述底部渗水槽1,最终经由所述排水槽口101排出,同时,公路路基内部的积水也可经由所述第一渗水孔102流入所述底部渗水槽1,最终经由所述排水槽口101排出,从而有效缓解渗水和积水对公路路基的冲刷和腐蚀作用。
[0023]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结构为现有技术。
[0024]上述虽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
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路基防护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渗水槽(1)、配重板(2)、路基防护支撑板(3)以及连接钢索(4),所述底部渗水槽(1)呈矩形立体空槽,其左右两侧壁下部对称开设排水槽口(101),所述底部渗水槽(1)前后两侧壁上部对称开设矩形缺口(103),所述底部渗水槽(1)左右两侧壁上部内侧固定连接防护板固定杆(104),所述底部渗水槽(1)上部与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3)下部通过所述防护板固定杆(104)转动连接,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3)上部前侧壁左右两端分别开设第一固定环(301),所述路基防护支撑板(3)与所述配重板(2)上侧壁通过所述连接钢索(4)连接,所述配重板(2)下表面与所述底部渗水槽(1)前侧所述矩形缺口(103)下边缘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路基防护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渗水槽(1)后侧壁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飞侯久丽王晶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隆飞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