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及电蒸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58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及电蒸炉,包括容纳槽、给水箱、防虹吸部件、抽水泵和电动推出机构,容纳槽上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电动推出机构包括触发开关,传动机构、主动齿轮和电机,触发开关的触点朝向所述第一缺口,电机与主动齿轮相连接,主动齿轮与传动机构相连接,传动机构朝向所述第二缺口,防虹吸部件和抽水泵串联在连通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动推出机构,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自动推出给水箱,整个结构更电子化和智能化;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虹吸部件,在抽水泵停止工作后,保证给水箱内呈常压状态,避免了呈负压状态而导致的过量供水的问题,供水量更为精确,防止给水箱内的水外溢。防止给水箱内的水外溢。防止给水箱内的水外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及电蒸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及电蒸炉,尤其指与电热蒸汽炉或即热式电饮水机等配用的给水箱组合件,属于小型厨房电器设备的部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加热蒸汽炉或某些即热式电饮水机中,都设有给水箱。例如,中国专利201721059173.6公开了一种电蒸箱水箱安装结构,该专利中水箱槽的尾部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反弹器,以此来用于弹出水箱,由于反弹器安装于水箱槽内部,较为占用空间,且使得水箱的形状不得不设置成凸形结构,不利于水箱的美观,且通过机械结构弹出水箱,其结构也缺乏新意,不够智能化和电动化,且,该种给水箱在使用时存在以下弊端,当蒸炉用水泵进行抽水时,会造成给水箱内形成负压状态,当需要停止供水,停止水泵工作后,由于给水箱内呈负压状态,给水箱内的水会被压入电蒸炉,造成灌水量误差或者水溢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及电蒸炉,旨在解决给水箱推出结构中弹性元件占用空间的问题以及给水箱内由于呈负压状态而导致水流外溢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包括容纳槽、给水箱、防虹吸部件、抽水泵和电动推出机构,所述给水箱以插入方式安装于容纳槽内,给水箱上设有出水口,容纳槽上设有出水嘴,出水嘴连接有连通管,所述给水箱与容纳槽之间安装到位后,所述出水口与出水嘴位置相对应,所述容纳槽上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电动推出机构包括触发开关,传动机构、主动齿轮和电机,所述触发开关的触点朝向所述第一缺口,且触发开关的触点伸入容纳槽内,所述电机与主动齿轮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朝向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电机转动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机构发生偏位,使得传动机构可伸入容纳槽内,所述电机和触发开关电连接于一个电路内,所述防虹吸部件和抽水泵串联在连通管上,所述防虹吸部件包括支架和单向阀,支架包括底座、第一连通嘴,第二连通嘴和容纳腔,所述底座连接于容纳腔下方,所述单向阀固定连接于容纳腔内部,所述第一连通嘴的其中一端以及第二连通嘴的其中一端均与容纳腔相连通,且第一连通嘴和第二连通嘴与容纳腔的连通部位均处于单向阀下方,所述第一连通嘴的另一端以及第二连通嘴的另一端均与连通管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通嘴的高度不低于给水箱的出水口高度,所述单向阀呈打开状态时,容纳腔与外界相连通。
[0005]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其中:另设有一固定座,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凸轮和齿轮,所述凸轮和齿轮相连接,固定座上设有一连接轴,传动机构的齿轮与固定座枢轴连接,且传动机构的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传动机构的凸轮朝向所述第二缺口。
[0006]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其中:所述防虹吸部件还
包括一上盖,所述上盖盖于容纳腔顶部,且上盖上设有透气孔。
[0007]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其中:所述单向阀包括管状部和阀芯,阀芯连接于管状部内,阀芯包括连接段和塞子,塞子连接于连接段下端,连接段由弹性材料制成,连接段与管状部固定连接,自然状态下,塞子与管状部下端开口之间呈打开状态。
[0008]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其中:所述容纳槽后侧设有一开关固定座,该开关固定座靠近第一缺口,所述触发开关固定连接于开关固定座上。
[0009]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其中:所述容纳槽顶部设有一保护壳。
[001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蒸炉,包括上述的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所述防虹吸部件的支架的底座固定连接于电蒸炉的钣金上。
[0011]本专利技术突出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动推出机构,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自动推出给水箱,整个结构更电子化和智能化,符合家用电器电子化的趋势;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虹吸部件,在抽水泵停止工作后,保证给水箱内呈常压状态,避免了呈负压状态而导致的过量供水的问题,供水量更为精确,防止给水箱内的水外溢。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电蒸炉及本专利技术使用示意图;图2是给水箱组合件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具体示意图;图4是图3中去掉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防虹吸部件使用示意图;图6防虹吸部件爆炸图;图7是单向阀爆炸图;图8是单向阀剖视图;图9是设有保护壳的容纳槽示意图;图10是容纳槽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容纳槽,11—出水嘴,12—第一缺口,13—第二缺口,2—给水箱,3—防虹吸部件,31—支架,311—底座,312—第一连通嘴,313—第二连通嘴,314—容纳腔,32—上盖,33—单向阀,331—管状部,3311—凸处层,3312—连接部,332—阀芯,3321—塞子,3322—连接段,3323—凸起,4—抽水泵,5—电蒸炉,6—电动推出机构,61—触发开关,62—传动机构,63—主动齿轮,64—电机,65—固定座,7—连通管,8—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通过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可应用于电蒸炉5或饮水机等需要水箱供水的电器上,包括容纳槽1、给水箱2、防虹吸部件3、抽水泵4和电动推出机构6,给水箱2以插入方式安装于容纳槽1内,容纳槽1固定连接于电蒸
炉或饮水机上,给水箱2后侧设有出水口,容纳槽1后侧设有出水嘴11,出水嘴11连接连通管7,所述给水箱2与容纳槽1之间安装到位后,给水箱2的出水口与容纳槽1的出水嘴11位置相对应,所述容纳槽1后壁设有第一缺口12和第二缺口13,所述电动推出机构6包括触发开关61,传动机构62、主动齿轮63和电机64,所述触发开关61处于容纳槽1后侧,触发开关61的触点朝向容纳槽1的第一缺口12,且触发开关61的触点伸入容纳槽1内,所述电机64与主动齿轮63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63与传动机构62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62朝向容纳槽1的第二缺口13,所述电机64转动带动主动齿轮63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机构62发生偏位,使得传动机构62可伸入容纳槽1内,所述电机64和触发开关61电连接于一个电路内。
[0016]具体地,如图3、图4和图10所示,另设有一固定座65,传动机构62包括凸轮和齿轮,所述凸轮和齿轮相连接,固定座65上设有一连接轴,传动机构62的齿轮与固定座65枢轴连接,且传动机构62的齿轮与主动齿轮63相啮合,传动机构62的凸轮朝向所述第二缺口13。电机64处于固定座65下方。
[0017]优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容纳槽1后侧设有一开关固定座,该开关固定座靠近第一缺口12,所述触发开关61固定连接于开关固定座上。所述容纳槽1顶部设有一保护壳8。
[0018]使用本专利技术时,本专利技术需结合电蒸炉5的控制面板以及相关控制器和电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智能化给水箱组合件,包括容纳槽(1)和给水箱(2),所述给水箱(2)以插入方式安装于容纳槽(1)内,给水箱(2)上设有出水口,容纳槽(1)上设有出水嘴(11),出水嘴(11)连接有连通管(7),所述给水箱(2)与容纳槽(1)之间安装到位后,所述出水口与出水嘴(11)位置相对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虹吸部件(3)、抽水泵(4)和电动推出机构(6),所述容纳槽(1)上设有第一缺口(12)和第二缺口(13),所述电动推出机构(6)包括触发开关(61),传动机构(62)、主动齿轮(63)和电机(64),所述触发开关(61)的触点朝向所述第一缺口(12),且触发开关(61)的触点伸入容纳槽(1)内,所述电机(64)与主动齿轮(63)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63)与传动机构(62)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62)朝向所述第二缺口(13),所述电机(64)转动带动主动齿轮(63)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机构(62)发生偏位,使得传动机构(62)可伸入容纳槽(1)内,所述电机(64)和触发开关(61)电连接于一个电路内,所述防虹吸部件(3)和抽水泵(4)串联在连通管(7)上,所述防虹吸部件(3)包括支架(31)和单向阀(33),支架(31)包括底座(311)、第一连通嘴(312),第二连通嘴(313)和容纳腔(314),所述底座(311)连接于容纳腔(314)下方,所述单向阀(33)固定连接于容纳腔(314)内部,所述第一连通嘴(312)的其中一端以及第二连通嘴(313)的其中一端均与容纳腔(314)相连通,且第一连通嘴(312)和第二连通嘴(313)与容纳腔(314)的连通部位均处于单向阀(33)下方,所述第一连通嘴(312)的另一端以及第二连通嘴(313)的另一端均与连通管(7)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通嘴(312)的高度不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双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