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装置及烹饪器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634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装置及烹饪器具,包括储液容器和沥帽,所述储液容器包括侧壁、底壁、烹饪腔以及向所述烹饪腔内凸起的凸台,所述沥帽罩设于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上设有第一过液口,所述凸台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过液口内侧的连接区和外侧的过液区,其中,所述凸台和沥帽通过位于连接区的固定件进行连接,所述沥帽和所述底壁抵接,所述凸台和所述沥帽之间形成使所述凸台和所述沥帽相互分离的过液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分离汤中油脂和浮沫,具有拆装方便、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装置及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属于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在对高油脂食物进行烹饪,例如煲肉汤时,往往会有较多的油脂析出,同时肉中残留的血液也会溶解到汤中,在肉汤表面形成浮沫,这些油脂和浮沫既破坏汤的口感,又影响食欲,同时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在食用时通常需要将这些物质从汤中的分离出来。
[0003]现有的一种具有滤脂功能的分离装置,其底部中心具有凸台,凸台上罩有沥帽,凸台上还具有凸包,凸包和沥帽下表面相抵接,对沥帽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使凸台和沥帽之间形成过液间隙,以便分离装置内的液体流出,但凸包一般设在靠近凸台顶壁边缘的位置上,这样会对液体产生一定的阻挡,液体流出不流畅,影响了分离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分离装置,具有拆装方便、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分离装置,包括储液容器和沥帽,所述储液容器包括侧壁、底壁、烹饪腔以及向所述烹饪腔内凸起的凸台,所述沥帽罩设于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上设有第一过液口,所述凸台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过液口内侧的连接区和外侧的过液区,其中,所述凸台和沥帽通过位于连接区的固定件进行连接,所述沥帽和所述底壁抵接,所述凸台和所述沥帽之间形成使所述凸台和所述沥帽相互分离的过液间隙。
[0007]在上述分离装置中,所述沥帽形成过液间隙的表面为第一过液面,所述凸台形成过液间隙的表面为第二过液面,所述第一过液面与所述第二过液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过液面与所述第二过液面互不接触。
[0008]在上述分离装置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凸台和沥帽的中部位置二者之一设有第一固定件,另外一个的中部位置设有第二固定件。
[0009]在上述分离装置中,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凹腔,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可向所述凹腔内延伸设置的支撑件,所述凹腔内容纳有磁吸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磁吸件相吸以使所述沥帽固定在所述凸台上。
[0010]在上述分离装置中,所述沥帽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凸台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凹腔开口朝向储液容器内侧设置。
[0011]在上述分离装置中,所述凸台中部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件具有台阶部,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凸台顶壁外侧贴合。
[0012]在上述分离装置中,所述沥帽外周延伸设有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与储液容器底壁之间贴合,以使得凸台和沥帽之间形成过液间隙。
[0013]在上述分离装置中,所述沥帽侧壁开有第二过液口,所述第二过液口的高度低于
所述第一过液口的高度。
[0014]在上述分离装置中,所述第二过液口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间隔布置的开孔。
[0015]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分离装置,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体和盖设在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锅体具有内胆,所述分离装置置于所述内胆中。
[0016]采用上述技术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
[0017]固定件位于第一过液口内侧的连接区内,而凸台和沥帽通过固定件进行连接,当液体从第一过液口流出时,固定件不会对液体产生阻挡作用;同时,当沥帽和凸台连接时,沥帽和储液容器的底壁相抵接,固定件以及储液容器的底壁对沥帽产生支撑作用,凸台和沥帽相互分离,二者互不接触,液体的流出路径上无阻挡件,因此烹饪腔内的液体流出时比较流畅,油脂和浮沫的分离效果好。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沥帽时只需将支撑件的末端靠近第二固定件凹腔内的磁吸件,支撑件和磁吸件就会相互吸引,进而将沥帽吸附固定到储液容器上,单手操作即可完成,无需旋拧操作;拆卸沥帽时,只需要克服支撑件和磁吸件之间的磁吸力,将支撑件从凹腔中拉出即可,用户只需单向、一次性施力即可拆卸沥帽,拆装方便、快捷、省力。
[0019]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沥帽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内胆010;凸起011;储液容器100;侧壁101;底壁102;烹饪腔103;凸台110;连接区111;过液区112;安装孔120;第一过液口130;第一过液面140;加厚边150;沥帽200;封闭部210;第二过液口220;第二过液面230;第一固定件300;支撑件310;固定部320;第二固定件400;凹腔410;磁吸件420;台阶部430;止挡件440;过液间隙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1]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离装置。
[0032]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离装置,包括储液容器100和沥帽200,储液容器100包括侧壁101和底壁102,侧壁101和102之间形成烹饪腔103,底壁102上设有向所述烹饪腔103内凸起的凸台110,沥帽200罩设于凸台110上;凸台110上设有第一过液口130,第一
过液口130将凸台110分为位于第一过液口内侧的连接区111和外侧的过液区112。
[0033]现有技术中具有滤脂功能的分离装置,一般在凸台上设置凸包,通过凸包和沥帽下表面的抵接来对沥帽起支撑作用,但凸包一般设置在靠近凸台顶壁边缘的位置上,在烹饪腔里的液体从第一过液口流出时会对液体产生一定的阻挡,影响了分离的效率。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凸包对液体产生阻挡的问题,将凸台110和沥帽200通过位于连接区111的固定件进行连接,同时,沥帽200和储液容器的底壁102相抵接,凸台110和沥帽200之间形成使凸台和沥帽相互分离的过液间隙500。由于固定件位于第一过液口内侧的连接区111内,因此,当液体从第一过液口130流出时,固定件不会对液体产生阻挡作用,再加上沥帽200通过固定件以及与底壁的抵接进行支撑,凸台和沥帽相互分离,过液间隙500内无其他阻挡件,因此烹饪腔103内的液体流出时比较流畅,分离效果好。
[00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300和第二固定件400,第一固定件300和第二固定件400相互配合能将凸台110和沥帽200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装置,包括储液容器和沥帽,所述储液容器包括侧壁、底壁、烹饪腔以及向所述烹饪腔内凸起的凸台,所述沥帽罩设于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上设有第一过液口,所述凸台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过液口内侧的连接区和外侧的过液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和沥帽通过位于连接区的固定件进行连接,所述沥帽和所述底壁抵接,所述凸台和所述沥帽之间形成使所述凸台和所述沥帽相互分离的过液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帽形成过液间隙的表面为第一过液面,所述凸台形成过液间隙的表面为第二过液面,所述第一过液面与所述第二过液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过液面与所述第二过液面互不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凸台和沥帽的中部位置二者之一设有第一固定件,另外一个的中部位置设有第二固定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凹腔,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可向所述凹腔内延伸设置的支撑件,所述凹腔内容纳有磁吸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磁吸件相吸以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龚益官秦越千陈通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