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58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L型支撑面包括三组支撑架和对应设置于支撑架的三组持力型钢结构,且持力型钢结构外部均包裹有持力橡胶板,芯柱可以配合持力型钢结构将荷载传递到牛腿上,过程中持力橡胶板位于牛腿上部的局部区域将会产生弹性压缩变形,使得顶板和持力板发生相对位移;持力板和可拆卸的顶板中间设置的多个阻尼器,保证阻尼器在芯柱和持力板发生相对位移时消耗大量地震能量;本结构设置的L形异形柱适用于建筑物的转角处,结构稳定性强使得L形异形柱具备了足够的抗扭转能力,同时还能够满足更换阻尼器的功能,延长了本结构的使用寿命,本申请L形异形柱在小震或中震作用下可以自复位,在大震作用后仅需调整各部件的位置并更换阻尼器即可快速恢复结构功能。尼器即可快速恢复结构功能。尼器即可快速恢复结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


[0001]本技术涉及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

技术介绍

[0002]结构柱在地震中承担主要竖向力,如果在震中遭受较大地震作用出现损坏,轻则需要维修加固,重则建筑丧失安全能力。在现有建筑转角部位的结构柱因截面惯性矩较小,使得转角结构柱抗扭转能力弱,为了降低扭转现象,通常采取加大截面面积的方式,但是该种办法会明显影响建筑的使用空间,故也可以根据结构布置情况采用异形柱来承担上部荷载。可恢复功能是一种新型结构功能形式,具有可恢复功能的结构可以在小震后简单修复、大震后及时更换即可快速恢复结构功能,但是我国目前鲜有在可恢复功能异形柱方向的专利技术。
[0003]现有的技术中公布了一种内置芯柱可恢复功能的多肢L形异形柱及其装配方式,该种技术方案通过呈L形分布的双向芯柱和两个单向芯柱,双向芯柱和两个单向边柱的外壁上均贴合设置中心边柱和多个边柱,然后在边柱之间以及边柱和中心边柱之间连接钢梁和可更换构件来组成结构柱。但是该方案中边柱变截面部分较多,且存在圆弧形区域部分,且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大的脆性,故该种技术方案中边柱施工难度大,且地震过程中芯柱与边柱容易相互挤压导致部分区域被压碎,从而发生构件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针对建筑物墙角区域提供稳定支撑同时具备可恢复功能,且构件之间不会发生压溃破坏现象。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其特征在于,L形异形柱包括多个肢柱竖直设置形成,且多个肢柱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由多级L型支撑面,L型支撑面包括三组支撑架和三组持力型钢结构;
[0007]所述支撑架包括牛腿,所述牛腿设置于肢柱相邻侧壁上,相邻牛腿之间连接有牛腿连梁;所述相邻支撑架共用同一肢柱;
[0008]所述三组持力型钢结构分别对应设置于三组支撑架内,持力型钢结构外部均包裹设置有持力橡胶板,所述持力橡胶板底部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持力型钢结构均包括方钢管,所述方钢管的外壁中部均水平垂直设置有两组钢牛腿,所述方钢管同一外壁的两组钢牛腿的自由端均分别位于同一肢柱的相邻两个牛腿上方;
[0009]所述末级L型支撑面下侧在多个肢柱之间连接有横向钢构,所述横向钢构上侧固定设置有持力板;
[0010]所述每一级L型支撑面的持力型钢结构和持力板中心均分别沿竖直方向贯穿浇筑
有芯柱;
[0011]所述芯柱底部可拆卸的设置有顶板;
[0012]所述持力板和顶板之间均可拆卸设置有多个阻尼器。
[0013]进一步,所述每一级L型支撑面上的持力橡胶板之间间隙设置。
[0014]进一步,所述芯柱顶部均设置有承载柱头。
[0015]进一步,位于L型支撑面中间的芯柱的承载柱头包括水平垂直连接的X向连接槽和Y向连接槽;
[0016]位于L型支撑面两侧的芯柱的承载柱头一个端部为X向连接槽,另一个端部为Y向连接槽。
[0017]进一步,所述方钢管内壁设置有剪力件。
[0018]进一步,所述方钢管两端固定连接有变截面钢管,所述变截面钢管的内壁设置有剪力件。
[0019]进一步,所述变截面钢管靠近方钢管两端的截面小,远离方钢管两端的截面大。
[0020]进一步,所述持力橡胶板厚度等于持力型钢结构的高度,宽度等于持力型钢结构宽度。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L型支撑面包括三组支撑架和对应设置于支撑架的三组持力型钢结构,且持力型钢结构外部均包裹有持力橡胶板,芯柱可以配合持力型钢结构将荷载传递到牛腿上,过程中持力橡胶板位于牛腿上部的局部区域将会产生弹性压缩变形,使得顶板和持力板发生相对位移;持力板和可拆卸的顶板中间设置的多个阻尼器,保证阻尼器在芯柱和持力板发生相对位移时消耗大量地震能量;本结构设置的L形异形柱适用于建筑物的转角处,结构稳定性强使得L形异形柱具备了足够的抗扭转能力,同时还能够满足更换阻尼器的功能,延长了本结构的使用寿命,本申请L形异形柱在小震或中震作用下可以自复位,在大震作用后仅需调整各部件的位置并更换阻尼器即可快速恢复结构功能;同时,L形异形柱的两肢端面通常还会砌筑砖墙,如果结构在地震中发生损伤,还需要拆除L形异形柱两端的砖墙,才能完整对结构进行检测加固。而本技术L形异形柱为格构式结构,L形异形柱由多个肢柱组成,如果需要对柱子进行检修,只需要从外露的肢柱间隙向内进行检测或调整部件的位置,并不需要拆除L形异形柱两肢端面的砖墙。本申请L形异形柱使用时可选择是否对L形异形柱两肢厚度方向的外露区域进行封堵。
[0023]进一步的,每一级L型支撑面上的持力橡胶板之间间隙设置,便于持力橡胶板在受到挤压力产生形变时,有一定的形变空间,进而能够达到本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侧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剖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底部剖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L型支撑面、持力型钢结构和持力橡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持力型钢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持力型钢结构加装变截面钢管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持力型钢结构加装变截面钢管的侧视图;
[0032]图9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持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肢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肢柱10,横向钢构11,持力型钢结构2,方钢管20,剪力件201,变截面钢管202,钢牛腿21,持力橡胶板3,牛腿30,牛腿连梁31,承载柱头4,X向连接槽40,Y向连接槽41,持力板5,通孔50,芯柱6,顶板60,阻尼器7。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36]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如图1、图2和图3所示,L形异形柱由多个肢柱10竖直设置形成,且多个肢柱10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级L型支撑面,L型支撑面包括三组支撑架和三组持力型钢结构2;
[0037]所述支撑架包括牛腿30,所述牛腿30设置于肢柱10相邻侧壁上,牛腿30与肢柱10在工厂中一体浇筑成型,相邻牛腿30之间连接有牛腿连梁31,牛腿连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其特征在于,L形异形柱包括多个肢柱(10)竖直设置形成,且多个肢柱(10)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由多级L型支撑面,L型支撑面包括三组支撑架和三组持力型钢结构(2);所述支撑架包括牛腿(30),所述牛腿(30)设置于肢柱(10)相邻侧壁上,相邻牛腿(30)之间连接有牛腿连梁(31);所述相邻支撑架共用同一肢柱(10);所述三组持力型钢结构(2)分别对应设置于三组支撑架内,持力型钢结构(2)外部均包裹设置有持力橡胶板(3),所述持力橡胶板(3)底部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持力型钢结构(2)均包括方钢管(20),所述方钢管(20)的外壁中部均水平垂直设置有两组钢牛腿(21),所述方钢管(20)同一外壁的两组钢牛腿(21)的自由端均分别位于同一肢柱(10)的相邻两个牛腿(30)上方;所述末级L型支撑面下侧在多个肢柱(10)之间连接有横向钢构(11),所述横向钢构(11)上侧固定设置有持力板(5);所述每一级L型支撑面的持力型钢结构(2)和持力板(5)中心均分别沿竖直方向贯穿浇筑有芯柱(6);所述芯柱(6)底部可拆卸的设置有顶板(60);所述持力板(5)和顶板(60)之间均可拆卸设置有多个阻尼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恒宇倪欣白国强刘涛董超席嘉诚朱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