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管控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7168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6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电池单体管控方法及装置。该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数据监测单元,包括电压传感器和湿温度传感器,上述电压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上述湿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源连接,上述电池设置有电池标识;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级联开关、旁路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该实施方式实现了调整电池的接入状态,可以将电池接入电路或退出电路,进而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管控方法及装置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电池单体管控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等用电设备的推广,电池技术得以进一步提高。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监测电池的工作状态。现有监测电池方法通常存在以下不足:
[0003]一、只能监测电池状态,无法控制电池在电路里的接入状态,从而导致用电设备的安全性不高;
[0004]二、无法根据电池的故障特征针对性进行处理,增加了电池维护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0006]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电池单体管控方法及装置,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7]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管控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监测单元,包括电压传感器和湿温度传感器,上述电压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上述湿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源连接,上述电池设置有电池标识;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级联开关、旁路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上述级联开关包括第一输入信号端、第一使能端和第一输出端,上述旁路开关包括第二输入信号端、第二使能端和第二输出端,上述第一输入信号端与上述第二使能端连接,上述第二输入信号端与上述第一使能端连接,上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上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上述电池的正极连接,上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电池电路连接,上述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上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上述电池的负极连接,上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上述电池电路连接,上述控制电路与上述控制电源连接,上述控制电路用于向上述第一输入信号端和第二输入信号端分别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0008]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管控系统,应用于电池矩阵,上述电池矩阵包含多条并联的电池电路,每条电池电路包含串联的数量相同的电池,每个电池设置第一方面上述的电池单体管控装置,包括:控制电源,与上述电池单体管控装置的湿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电路连接;第一供电电路,与上述电池单体管控装置的第一电源连接;第二供电电路,与上述电池单体管控装置的第二电源连接;第一状态信息接收单元,与上述控制电路的第一状态反馈端连接;第二状态信息接收单元,与上述控制电路的第二状态反馈端连接;电池控制电路,与上述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连接,用于分别向上述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发送第三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
[0009]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管控方法,应用于第二方面
上述的电池单体管控系统,包括:通过电池单体管控装置的数据监测单元获取每个电池的电压信号和温湿度信号;根据上述电压信号和温湿度信号对应的电池标识确定目标电池,通过上述电池单体管控系统对目标电池进行操作。
[0010]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管控装置,应用于第二方面上述的电池单体管控系统,包括:信号采集单元,被配置成通过数据监测单元获取每个电池的电压信号和温湿度信号;监测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上述电压信号和温湿度信号对应的电池标识确定目标电池,通过上述电池单体管控系统对目标电池进行操作。
[0011]第五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0012]第六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0013]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管控装置对电池进行监测,电池的安全性有所提高。具体来说,造成电池的安全性不高的原因在于:不能控制电池在电路里的接入状态。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管控装置不仅能够监测电池的状态,还可以通过控制单元来调整电池在电路里的接入状态。也因为可以调整电池的接入状态,从而可以将电池接入电路或退出电路,进而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0015]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管控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控制电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单体管控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8]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退出电池电路的拓扑图;
[0019]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充电/活化拓扑图;
[0020]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单体管控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0021]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单体管控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24]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0026]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0027]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002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29]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管控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0]如图1所示,电池单体管控装置包括数据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电池单体管控装置用于对电池101进行监测。其中,数据监测单元包括电压传感器102和湿温度传感器103。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104、级联开关105、旁路开关106、第一开关107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管控装置,包括:数据监测单元,包括电压传感器和湿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湿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源连接,所述电池设置有电池标识;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级联开关、旁路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级联开关包括第一输入信号端、第一使能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旁路开关包括第二输入信号端、第二使能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与所述第二使能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端与所述第一使能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电池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控制电源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和第二输入信号端分别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和级联开关之间设置有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三极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第三极与第一测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测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极与所述级联开关的第一输入信号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和级联开关之间设置有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极分别与第二测量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状态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二测量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三极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和旁路开关之间设置有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三三极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第三极与第三测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测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三三极管的第三极与所述旁路开关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昆薛莉王光磊高振伟郝志飞赵久勇卢哲杨夏祎钱占奎张重阳苏非凡梁恒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