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器的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05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4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2);杠杆件(30),所述杠杆件可周向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2)上,其在产品安装对配使用前应转动至并保持在第一位置;所述杠杆件上设置有弹性臂(34),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第一卡扣(36);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第一对配卡扣(12);在所述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可拆卸扣合,以阻止所述杠杆件周向转动至脱离所述第一位置。本申请中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两者之间的对配连接便捷。对配连接器两者之间的对配连接便捷。对配连接器两者之间的对配连接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连接器的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包括连接端子、底壳和上盖,连接端子可容纳安装在底壳中,上盖能拆卸地盖接在底壳上。将连接端子组装在底壳上之后,可将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对配连接。
[0003]上盖或者底壳上可转动连接有杠杆件,杠杆件能相对于上盖转动。为便于将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对配连接时,在连接器出货时,需要保证杠杆件能相对于上盖或底壳保持在固定位置,两者不能相对转动,从而使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能能顺利对配连接。
[0004]为使杠杆件能相对于上盖或底壳相对固定,在底壳或上盖上设置有凸点,在杠杆件上设置有限位孔。当凸点进入至限位孔中时,通过凸点与限位孔臂的干涉作用,能使杠杆件相对于底壳或上盖保持在固定位置,两者不能相对转动。
[0005]然而,通过凸点与限位孔之间的干涉配合作用对杠杆件的保持力较小,不能满足保持力较大的需求,现有杠杆件相对于上盖或底壳保持在固定位置的结构不可靠,不便于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的对配连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杠杆件,所述杠杆件可周向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上,其在产品安装对配使用前应转动至并保持在第一位置;所述杠杆件上设置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对配卡扣;在所述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可拆卸扣合,以阻止所述杠杆件周向转动至脱离所述第一位置。
[0009]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第二卡扣;
[0010]所述第二卡扣被配置为能被对配连接器抵压至使所述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一卡扣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错位分离,以使所述杠杆件能转动至脱离所述第一位置。
[0011]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为连接在所述杠杆件上的固定端,另一端为悬空设置的自由端;所述第一卡扣相比于所述第二卡扣更靠近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
[0012]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杠杆件包括两个转盘和连杆;两个所述转盘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连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转盘;所述弹性臂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突出于所述弹性臂表面。
[0013]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弹性臂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延伸设置。
[0014]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分别朝向对方延伸设置,且合并形成单一卡扣。
[0015]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插槽,用于供对配连接器上的插设部插入;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位于所述插槽的周向一侧并相互连通,用于供插入至所述插槽中的插设部进入并滑动,以带动所述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相互靠近至对配连接。
[0016]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由所述插槽朝向所述滑槽的方向上,所述滑槽逐渐靠近所述杠杆件的转动中心。
[0017]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插槽设置有底阻挡面;所述底阻挡面被配置为能对插入至所述插槽中的插设部进行阻挡,以使插设部能平滑进入至所述滑槽中。
[0018]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被配置为能对所述杠杆件进行阻挡,以使所述阻挡部止停于所述第一位置,并阻止所述杠杆件继续转动;在所述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可拆卸扣合,以阻止所述弹性臂回转至脱离所述第一位置。
[0019]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容置部;在所述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卡扣容纳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扣容置部中。
[0020]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凸点;在所述杠杆件上可设置有限位孔,用于容纳安装所述凸点;在所述的第一位置,所述凸点可拆卸地扣合在所述限位孔中,以将所述杠杆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0021]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上盖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所述杠杆件可周向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壳上。
[0022]根据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对配卡扣设置在所述底壳。
[0023]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和对配连接器,所述对配连接器包括对配壳体;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对配壳体上设置有抵顶部;在所述的第一位置,所述抵顶部可抵压所述第二卡扣从而使所述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使所述第一卡扣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错位分离,以使所述杠杆件能转动至脱离所述第一位置。
[0024]不同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连接器的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中,通过杠杆件弹性臂上的第一卡扣,与底壳或上盖上的第一对配卡扣之间的卡扣配合作用,可将弹性臂保持在第一位置;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时,可使第一卡扣与第一对配卡扣相互拆卸分离,从而使弹性臂能运动至脱离第一位置。
[0025]通过弹性臂被抵压时带动弹性臂弹性变形,可实现第一卡扣与第一对配卡扣相互拆卸分离,从而实现弹性臂的解锁,可使弹性臂能转动至脱离第一位置,便于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的对配连接。
[0026]在弹性臂解锁后,弹性臂能周向转动至脱离第一位置,从而带动插设部由插槽进入至滑槽中并滑动,进而带动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相互靠近至对配连接,便于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两者之间的对配连接。
[002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连接器组件的主视图。
[0030]图3为沿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31]图4为图2连接器组件去除底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1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
[0033]图6为图5连接器组件中的杠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6杠杆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图5连接器组件中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图5连接器组件中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为图5连接器组件中的对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为图1连接器组件中杠杆件脱离第一位置并且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对配连接的示意图。
[0039]图12为图11去除底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0]其中,1:连接器;2:壳体;10:底壳;12:第一对配卡扣;14:第一卡扣容置部;20:上盖;22:凸点;24:连接轴;26:阻挡部;30:杠杆件;31:连杆;32:转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连接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和杠杆件(30),所述杠杆件可周向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2)上,其在产品安装对配使用前应转动至并保持在第一位置;所述杠杆件上设置有弹性臂(34),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第一卡扣(36);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第一对配卡扣(12);在所述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可拆卸扣合,以阻止所述杠杆件周向转动至脱离所述第一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第二卡扣(38);所述第二卡扣被配置为能被对配连接器(5)抵压至使所述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一卡扣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错位分离,以使所述杠杆件能转动至脱离所述第一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为连接在所述杠杆件上的固定端,另一端为悬空设置的自由端;所述第一卡扣相比于所述第二卡扣更靠近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件包括两个转盘(32)和连杆(31);两个所述转盘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连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转盘;所述弹性臂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突出于所述弹性臂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延伸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分别朝向对方延伸设置,且合并形成单一卡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插槽(344),用于供对配连接器上的插设部(54)插入;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滑槽(346);所述滑槽位于所述插槽的周向一侧并相互连通,用于供插入至所述插槽中的插设部进入并滑动,以带动所述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相互靠近至对配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插槽朝向所述滑槽的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永朱江华熊磊明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