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秀芝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691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需人工进行上漆的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一种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包括:支撑架,其上侧之间设有气缸,支撑架共两个;第一固定架,气缸伸缩杆上设有第一固定架;喷涂机构,支撑架一侧放置有喷涂机构;夹紧机构,喷涂机构上设有夹紧机构。启动气缸工作,气缸带动第一外壳与喷头向右侧移动对顶板均匀的进行上漆工作,更加方便接触,无需人工推送。无需人工推送。无需人工推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的顶板隔热层一般都需要进行喷涂防火漆,为了防止汽车在太阳底下暴晒,导致车顶温度过高着火的现象,增加安全强度,在对车顶进行上漆时,早期是采用人工使用喷涂罐进行上漆,但因防火漆的防火程度跟上漆厚度有很大关系,人们喷涂的方式无法使顶板均匀的上漆,导致其防火质量不够,且人工上漆的方式效率过低,导致工期延时。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无需人工进行上漆的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在对车顶进行上漆时,早期是采用人工使用喷涂罐进行上漆,但因防火漆的防火程度跟上漆厚度有很大关系,人们喷涂的方式无法使顶板均匀的上漆,导致其防火质量不够,且人工上漆的方式效率过低,导致工期延时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需人工进行上漆的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
[0005]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包括:支撑架,其上侧之间设有气缸,支撑架共两个;第一固定架,气缸伸缩杆上设有第一固定架;喷涂机构,支撑架一侧放置有喷涂机构;夹紧机构,喷涂机构上设有夹紧机构。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喷涂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架,支撑架一侧均放置有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对称;连接杆,第二固定架上侧均设有连接杆;第一外壳,连接杆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外壳;第一弹簧,第一外壳两侧与第二固定架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水泵,第一外壳一侧对称设有用于抽送油漆的水泵;喷头,水泵出水管之间连接有喷头,水泵出水管与第一外壳均与第一固定架相连。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夹紧机构包括:固定环,第二固定架中间均设有固定环;夹紧杆,固定环上均滑动式设有用于夹紧顶板的夹紧杆;第二弹簧,同侧的夹紧杆与同侧的固定环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楔形杆,夹紧杆外侧均设有第二楔形杆;第一楔形杆,第一外壳底部对称设有第一楔形杆,同侧的第一楔形杆均与同侧的第二楔形杆配合。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装料机构,装料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外壳左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楔形块,第一固定块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第三弹簧,同侧的第一楔形块与同侧的第一固定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固定架,第二固定架顶部右侧均设有第三固定架;第二外壳,第三固定架内侧之间设有第二外壳;第一推杆,第二外壳内滑动设有用于放置油漆流出的第一推杆;第四弹簧,第一推杆与第二外壳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第二外壳,其内开有下料口,第一推杆与下料口配合。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支撑座,第二固定架左侧之间设有用于放置未上漆的顶板的支撑座;第二推杆,支撑座内中间滑动式设有用与推动顶板的第二推杆;挡板,支撑座内上侧滑动式设有用于挡住顶板的挡板,挡板与第二推杆相连;第五弹簧,第二推杆与支撑座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二固定架下侧之间设有固定板;第三外壳,固定板顶部设有用于对上漆完毕的顶板进行收集的第三外壳;推板,第三外壳顶部两侧均滑动式设有推板;第四固定架,支撑架下侧之间设有第四固定架;第六弹簧,一侧推板与第四固定架之间连接有两个第六弹簧;第六弹簧,另一侧推板与支撑座之间也连接有两个第六弹簧,同侧的两个第六弹簧前后对称;第二固定块,推板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楔形块,第二固定块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88),第一楔形杆与第二楔形块配合;第七弹簧,同侧的第二楔形块与同侧的第二固定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七弹簧。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支撑块,第三外壳两侧均对称设有支撑块;第三楔形杆,支撑块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三楔形杆;第八弹簧,同侧的第三楔形杆与同侧的支撑块之间均连接有第八弹簧,同侧的两个第三楔形杆均与同侧的第二固定块配合。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外壳顶部开有进料口,进料口与下料口配合。
[0013]有益效果是:1、启动气缸工作,气缸带动第一外壳与喷头向右侧移动对顶板均匀的进行上漆工作,更加方便接触,无需人工推送;2、启动水泵工作,将第一外壳内的油漆抽送至喷头上,从喷头喷出便可对顶板进行上漆,无需人工进行上漆,上漆更加均匀;3、第一楔形块与第一推杆接触,带动第一推杆向右侧移动不再挡住下料口,使得第二外壳内的油漆流至第一外壳内,对第一外壳进行上料,便于进行上漆工作,无需人工进行上料,更加快速便捷;4、第一楔形杆向右侧移动,使得夹紧杆向内侧移动将顶板夹紧进行上漆工作,从而无需人工固定顶板,更加省力;5、将未上漆的顶板依次放置在支撑座上,使第二推杆向右侧移动将最底部的顶板向右侧移动推送至夹紧杆之间进行上漆工作,使得上料更加方便快速,无需人工进行多次搬运。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喷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喷涂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装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装料机构的第一种局部剖视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装料机构的第二种局部剖视图。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上料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上料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12为本专利技术收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为本专利技术收集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7]图14为本专利技术卡位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为本专利技术卡位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名称:1:支撑架,2:气缸,3:第一固定架,4:喷涂机构,41:第二固定架,42:连接杆,43:第一弹簧,44:第一外壳,45:水泵,46:喷头,5:夹紧机构,51:第一楔形杆,52:固定环,53:夹紧杆,54:第二弹簧,55:第二楔形杆,6:装料机构,61:第一固定块,62:第三弹簧,63:第一楔形块,64:第三固定架,65:第二外壳,66:第一推杆,67:第四弹簧,7:上料机构,71:支撑座,72:挡板,73:第五弹簧,74:第二推杆,8:收集机构,81:固定板,82:第三外壳,83:推板,84:第四固定架,85:第六弹簧,86:第二固定块,87:第七弹簧,88:第二楔形块,9:卡位机构,91:支撑块,92:第三楔形杆,93:第八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撑架(1),其上侧之间设有气缸(2),支撑架(1)共两个;第一固定架(3),气缸(2)伸缩杆上设有第一固定架(3);喷涂机构(4),支撑架(1)一侧放置有喷涂机构(4);夹紧机构(5),喷涂机构(4)上设有夹紧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其特征是,喷涂机构(4)包括:第二固定架(41),支撑架(1)一侧均放置有第二固定架(41),第二固定架(41)对称;连接杆(42),第二固定架(41)上侧均设有连接杆(42);第一外壳(44),连接杆(42)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外壳(44);第一弹簧(43),第一外壳(44)两侧与第二固定架(4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43);水泵(45),第一外壳(44)一侧对称设有用于抽送油漆的水泵(45);喷头(46),水泵(45)出水管之间连接有喷头(46),水泵(45)出水管与第一外壳(44)均与第一固定架(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其特征是,夹紧机构(5)包括:固定环(52),第二固定架(41)中间均设有固定环(52);夹紧杆(53),固定环(52)上均滑动式设有用于夹紧顶板的夹紧杆(53);第二弹簧(54),同侧的夹紧杆(53)与同侧的固定环(52)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54);第二楔形杆(55),夹紧杆(53)外侧均设有第二楔形杆(55);第一楔形杆(51),第一外壳(44)底部对称设有第一楔形杆(51),同侧的第一楔形杆(51)均与同侧的第二楔形杆(55)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顶板隔热层防火漆喷涂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装料机构(6),装料机构(6)包括:第一固定块(61),第一外壳(44)左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61);第一楔形块(63),第一固定块(61)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63);第三弹簧(62),同侧的第一楔形块(63)与同侧的第一固定块(61)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62);第三固定架(64),第二固定架(41)顶部右侧均设有第三固定架(64);第二外壳(65),第三固定架(64)内侧之间设有第二外壳(65);第一推杆(66),第二外壳(65)内滑动设有用于放置油漆流出的第一推杆(66);第四弹簧(67),第一推杆(66)与第二外壳(6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芝
申请(专利权)人:陈秀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