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690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平台层;感知层用于采集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将设备数据通过网络层传输至应用层进行处理;网络层用于建立系统内部的网络接入、数据传输、数据交互和数据存储;应用层用于对感知层所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并向用户提供功能应用;平台层用于向应用层提供开发、测试和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基础服务。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智能管理,解决传统设备管理的查找盘点工作效率低、定位不准、防盗差等问题。防盗差等问题。防盗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
,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探索和推进物联网产业链的生态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迅速兴起的RFID技术,尤其是集成了传感感知的有源以及无源RFID防盗定位实时盘点技术使IT资产管理工作“透明化”真正成为可能。
[0003]IT设备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企业资产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随时企业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IT设备也越来越普及,对现代企业来说,IT设备的种类多(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同时数量庞大、地点分散,设备的日常管理已经成为运维人员的重要组成,当前采用的IT设备管理基本是基于人工现场统计,定期或者不定期盘点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的解决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0004](1)调动频率高,造成了差错率高,主要为资产调度实施为手工记录。
[0005](2)管理难度大,盘点周期长,经历环节多,总数对不上。
[0006](3)利用率低,历史情总结不明,人工清查与实际产生误差。
[0007](4)实时性低,人工方式,事后录入处理信息不对称。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智能管理,解决传统设备管理的查找盘点工作效率低、定位不准、防盗差等问题。
[000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平台层;
[0010]所述感知层用于采集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将所述设备数据通过网络层传输至应用层进行处理;
[0011]所述网络层用于建立所述系统内部的网络接入、数据传输、数据交互和数据存储;
[0012]所述应用层用于对所述感知层所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并向用户提供功能应用;
[0013]所述平台层用于向所述应用层提供开发、测试和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基础服务。
[0014]进一步地,所述待管理设备中包括与自身设备对应的标识卡,所述采集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包括:采集所述标识卡数据,将所述标识卡数据确定为所述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
[0015]进一步地,所述感知层包括数据采集部件、本地通信部件和监控报警部件;
[0016]所述数据采集部件包括射频识别采集器、射频识别读写器、抗金属源标签和窄带物联网定位标签;
[0017]所述本地通信部件用于将采集的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网络层;
[0018]所述监控报警部件用于在设定位置采集到所述标识卡数据时发送报警信号。
[0019]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部件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所述本地通信部件采用窄带物联网技术。
[0020]进一步地,所述平台层采用数据库连接技术和/或设定开发技术开发。
[0021]进一步地,所述应用层提供的功能应用包括精细化管理应用、远程防盗监控应用、报表管理应用、资产快速巡检应用和资产盘点管理应用。
[0022]进一步地,所述平台层提供的基础服务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资产管理、实时监控、统计分析、系统维护和报警监控。
[00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方法,所述方法由上述系统执行,包括:
[0024]所述感知层采集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将所述设备数据传输至所述应用层;
[0025]所述应用层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获取待管理设备的目标信息;
[0026]将所述目标信息显示在用户界面上。
[0027]进一步地,所述感知层采集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包括:
[0028]所述数据采集部件采集所述待管理设备中的标识卡数据;
[0029]将所述标识卡数据确定为所述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
[0030]进一步地,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位置变化信息、状态变化信息、远距离识别信息和被盗报警信息。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平台层;感知层用于采集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将设备数据通过网络层传输至应用层进行处理;网络层用于建立系统内部的网络接入、数据传输、数据交互和数据存储;应用层用于对感知层所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并向用户提供功能应用;平台层用于向应用层提供开发、测试和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基础服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智能管理,解决传统设备管理的查找盘点工作效率低、定位不准、防盗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设备管理系统架构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设备管理系统示意图;
[003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6]实施例一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系统架构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IT设备进行管理的情况。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平台层。
[0038]其中,感知层用于采集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将设备数据通过网络层传输至应用层进行处理;网络层用于建立系统内部的网络接入、数据传输、数据交互和数据存储;
应用层用于对感知层所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并向用户提供功能应用;平台层用于向应用层提供开发、测试和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基础服务。
[0039]具体的,待管理设备可以是需要管理的多种类型IT设备,例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数据可以是设备的数量、位置、借还信息和出入库信息等数据。
[0040]在本实施例中,待管理设备中包括与自身设备对应的标识卡,采集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包括:采集标识卡数据,将标识卡数据确定为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
[0041]可选的,标识卡可以是采用感知技术的有源或无源识别卡,例如射频识别(RFID)标识卡,全球定位系统(GPS)标识卡等。每一个待管理设备可以对应一个标识卡,其中储存有相应设备的设备数据。其中,有源识别卡可以按照预设的规则周期性的进行信号发射,当标识卡进入读写器的作用区域,读写器获取到标识卡发射出来的信息,即完成了对标识卡的识别过程;无源标识卡通过接受读写器传输来的微波信号,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获取能量来对自身短暂供电,从而完成信息交换。故有源识别卡可以主动发射信号给作用区域内的读写器,而无源标识卡不能主动发射信号,可以通过设备管理人员使用手持数据采集器进行识别等方式完成数据采集。
[0042]在本实施例中,感知层包括数据采集部件、本地通信部件和监控报警部件;数据采集部件包括射频识别采集器、射频识别读写器、抗金属无源标签和窄带物联网定位标签;本地通信部件用于将采集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平台层;所述感知层用于采集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将所述设备数据通过网络层传输至应用层进行处理;所述网络层用于建立所述系统内部的网络接入、数据传输、数据交互和数据存储;所述应用层用于对所述感知层所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并向用户提供功能应用;所述平台层用于向所述应用层提供开发、测试和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基础服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管理设备中包括与自身设备对应的标识卡,所述采集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包括:采集所述标识卡数据,将所述标识卡数据确定为所述待管理设备的设备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层包括数据采集部件、本地通信部件和监控报警部件;所述数据采集部件包括射频识别采集器、射频识别读写器、抗金属无源标签和窄带物联网定位标签;所述本地通信部件用于将采集的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网络层;所述监控报警部件用于在设定位置采集到所述标识卡数据时发送报警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部件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所述本地通信部件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敏戴争干陈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