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率稳定度同轴谐振腔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677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频率稳定度同轴谐振腔体装置,它由外导体、内导体、调节杆、铜套、耦合环、出入端插座等部分组成,利用调节杆的温度膨胀系数小于腔体的膨胀系数,达到温度补偿目的,实现高频率稳定特性。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加工制作简易,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廉等特点,而且性能稳定可靠,防震抗冲击,适合恶劣环境使用,能适用于功率合成、滤波、频率分割等多种用途作高稳定度谐振腔体装置。(*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电工程设备领域中的高频率稳定度同轴谐振腔体装置,特别适用于该设备领域中作功率合成、滤波、频率分割等的高频率稳定度温度补偿谐振腔体装置。在目前无线电工程应用中,为了获得高频率稳定度的谐振腔体,减小温度变化对谐振腔体电气性能的影响,一般采用低膨胀系数合金材料铟钢制作谐振腔体,这种用铟钢材料制作的谐振腔体,价格十分昂贵,并且因铟钢材料粘度大,加工十分困难,表面的光洁度很难提高,另外铟钢材料表面的导电率很低,要求镀银层很厚,稍的失误,便会导致谐振腔体的品质因素Q值大幅度下降,影响腔体的电气性能指标,所以在一般无线电工程中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采用温度补偿结构的高频率稳定度同轴谐振腔体装置,并本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灵活轻使,成本低廉等特点,还具有工作稳定可靠,防震动抗冲击,适合野外恶劣环境使用。本技术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完成的它由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上盖板7、下盖板8、两个芯柱9、外导体1、内导体2、调节杆3、两个耦合环4、铜套5组成,其中内导体2焊接安装在上盖板7上的中心位置,调节杆3安装在内导体2中并上端螺纹结构安装在上盖板7上,在调节杆3的下端螺纹结构安装铜套5,铜套5内径园周上焊装弹簧刷后与内导体2外壁紧配合接触,内导体2及铜套5安装在外导体1腔体内,外导体1上端法兰盘用紧固件与上盖板7固定安装,外导体1下端焊接安装下盖板8,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分别用紧固件安装在上盖板7上,两个耦合环4分别压注在两个芯柱9内,并安装在外导体1腔体内,两个芯柱9紧配合分别安装在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内。并本技术调节杆3由补偿杆10、11组成,补偿杆10、11之间为螺纹联接安装,并补偿杆10用铟钢杆材料制作,螺纹结构安装在上盖板7上,补偿杆11用黄铜杆材料制作,螺纹结构与铜套5联接安装。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整个谐振腔体外导体1、内导体2均采用普通的H62型黄铜材料制作,仅调节杆3中的补偿杆10采用铟钢杆材料制作,因此当温度发生变化时,补偿杆10的温度膨胀系数小于整个谐振腔体外导体1、内导体2的膨胀系数,从而使内导体2与外导体1的端电容发生变化,达到温度补偿的目的,实现谐振腔体高频率稳定度特性。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谐振腔体内安装铟钢材料补偿调节杆达到温度补偿目的,因此工作稳定可靠,频率稳定度高,防震动抗冲击,能适合野外恶劣环境使用。2、本技术整个谐振腔体外导体,内导体均采用普通黄铜材料制作,调节杆3中的补偿杆10采用铟钢杆材料,因此成本极大的低廉,加工制作简易,便于推广应用。3、本技术相比用外部附加补偿装置的谐振腔体体积小,重量轻,而且结构简单,灵活轻便,便于使用,能适用于功率合成、滤波、频率分割等多种用途作高频率稳定度谐振腔体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技术由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上盖板7、下盖板8、两个芯柱9、外导体1、内导体2、调节杆3、两个耦合环4、铜套5组成。其中内导体2焊接安装在上盖板7上中心位置,实施例内导体2采用市售1毫米厚的H62型黄铜板制作园筒型,其外径尺寸为φ65毫米,长度为200毫米。调节杆3的下端螺纹结构安装铜套5,整个调节杆3套装在内导体2中并上端螺纹结构安装在上盖板7上,铜套5内径园周上焊装弹簧刷后与内导体2外壁紧配合接触,当调节调节杆3时,使铜套5沿内导体2作上下滑动,相当于调节整个内导体2长度,从而达到改变谐振腔体谐振频率的目的。调节杆3由补偿杆10、11组成,补偿杆10、11之间为螺纹结构联接安装,便于改变不同长度的补偿杆11,实施例调节杆3的尺寸直径为φ12毫米,补偿杆10长度为270毫米,补偿杆11长度为10毫米,根据不同频率可采用不同长度的补偿杆11,达到谐振腔体作多用途目的,补偿杆10采用市售铟钢杆材料制作,以螺纹结构安装在上盖板7上,补偿杆11采用市售H62型黄铜杆材料制作,以螺纹结构与铜套5联接安装。实施例铜套5采用市售1毫米厚的铍青钢材料制作成园筒型结构,其尺寸外径为φ68毫米,长为80毫米,并在铜套5内侧上端园周上焊装弹簧刷,弹簧刷也采用铍青铜材料制作,使其与内导体2外壁能紧配合接触,调节调节杆3时使铜套5沿内导体2紧配合上下移动。外导体1用2毫米厚H62型黄铜板材料制作成园筒型,内侧构成同轴型腔体,其尺寸长为320毫米,内径为φ150毫米,整个内导体2及铜套5安装在外导体1腔体内,外导体1上端法兰盘用紧固件与上盖板7固定安装,外导体1下端焊接安装下盖板8,上、下盖板8实施例也采用市售5毫米厚的H62型黄铜板材料制作,其直径为φ180毫米,并在法兰盘上加工有4至6个固定孔,便于本技术固定安装。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分别用紧固件安装在上盖板7上,两个耦合环4分别压注在两个芯柱9内,并安装在外导体1腔体内,两个芯柱9紧配合分别安装在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内,实施例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用H62型黄铜材料机械加工而成,两个芯柱9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压注制作,并把两个耦合环4分别压注在芯柱9内,两个耦合环4分别采用市售H62型2毫米粗的黄铜丝材料加工而成,其作用分别耦合输入或输出信号,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分别既可作输入插座也可作输出插座,作为本技术的输入输出端,实施例本技术输入输出插座6一个接发射机作信号输入端,另一个接天线作信号输出端。权利要求1.一种由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上盖板7、下盖板8、两个芯柱9组成的高频率稳定度同轴谐振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外导体1、内导体2、调节杆3、两个耦合环4、铜套5组成,其中内导体2焊接安装在上盖板7上的中心位置,调节杆3安装在内导体2中并上端螺纹结构安装在上盖板7上,在调节杆3的下端螺纹结构安装铜套5,铜套5内径园周上焊装弹簧刷后与内导体2外壁紧配合接触,内导体2及铜套5安装在外导体1腔体内,外导体1上端法兰盘用紧固件与上盖板7固定安装,外导体1下端焊接安装下盖板8,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分别用紧固件安装在上盖板7上,两个耦合环4分别压注在两个芯柱9内,并安装在外导体1腔体内,两个芯柱9紧配合分别安装在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率稳定度同轴谐振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杆3由补偿杆10、11组成,补偿杆10、11之间为螺纹联接安装,并补偿杆10用铟钢杆材料制作,螺纹结构安装在上盖板7上,补偿杆11用黄铜杆材料制作,螺纹结构与铜套5联接安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频率稳定度同轴谐振腔体装置,它由外导体、内导体、调节杆、铜套、耦合环、出入端插座等部分组成,利用调节杆的温度膨胀系数小于腔体的膨胀系数,达到温度补偿目的,实现高频率稳定特性。并本技术具有加工制作简易,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廉等特点,而且性能稳定可靠,防震抗冲击,适合恶劣环境使用,能适用于功率合成、滤波、频率分割等多种用途作高稳定度谐振腔体装置。文档编号H01P7/04GK2113558SQ9220136公开日1992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22日专利技术者李建新, 王常明, 李瑞榜, 李远来 申请人: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上盖板7、下盖板8、两个芯柱9组成的高频率稳定度同轴谐振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外导体1、内导体2、调节杆3、两个耦合环4、铜套5组成,其中内导体2焊接安装在上盖板7上的中心位置,调节杆3安装在内导体2中并上端螺纹结构安装在上盖板7上,在调节杆3的下端螺纹结构安装铜套5,铜套5内径园周上焊装弹簧刷后与内导体2外壁紧配合接触,内导体2及铜套5安装在外导体1腔体内,外导体1上端法兰盘用紧固件与上盖板7固定安装,外导体1下端焊接安装下盖板8,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分别用紧固件安装在上盖板7上,两个耦合环4分别压注在两个芯柱9内,并安装在外导体1腔体内,两个芯柱9紧配合分别安装在两个输入输出插座6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新王常明李瑞榜李远来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电子工业部石家庄第五十四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