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修增立柱桩延性的束缩旋回裹包式智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667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9
一种用于修增立柱桩延性的束缩旋回裹包式智能装置,方形主体管道与十字形连接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支架的中心位置与旋转支架连接,可旋半轮主体的背壁设有卡轨,卡轨可滑动地安装在旋转支架的滑槽内,旋转支架的滑槽内设有驱动卡轨的电动轮滑;输水管从后方方形主体管道输出并通入可旋半轮主体内部,与可旋半轮主体上的各个清水喷射孔相通;联结绳将多个切割履带串联起来并设置于可旋半轮主体内,拉绳一端连接在可旋半轮主体内壁上,另一端用环形套连接在相邻切割履带之间;泥水输送孔位于可旋半轮主体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的增加地下被截断立柱桩的延性,提高承载力,而且简单易行、操作方便、造价低、工期短。工期短。工期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修增立柱桩延性的束缩旋回裹包式智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相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修增立柱桩延性的束缩旋回裹包式智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遇到穿越既有车站底板的情况时,如果既有车站地下结构立柱桩节点间距不足,需要截断立柱桩以留出足够空间穿越盾构隧道,那么被截断的立柱桩通常会丧失部分承载力。当立柱桩被截断的部分过长,丧失的承载力过多,那么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既有运营车站的正常使用。目前通常采用MJS等加固方法对既有运营车站及施工场地之间的区域进行加固,以减小截断立柱桩等施工所带来的扰动。但在实际施工中,在不影响既有车站的正常运营情况下,需要保证被截断的立柱桩所损失的承载力能够得到补偿,且需要保证既有车站的安全性。使用目前现有的施工技术难以达到上述的使用需求,即使用MJS加固等方法难以补偿局部立柱桩被截断后所损失的承载力,且风险较高。那么需要一种可以修增立柱桩延性的束缩旋回裹包式智能装置,可以极大地减小既有运用车站立柱桩被截断后可能产生的风险,可极大地降低成本,也可以运用到同等类型的工程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施工过程中截断立柱桩对既有运营车站造成的影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增加立柱桩延性的束缩旋回裹包式智能装置,能有效的增加地下被截断立柱桩的延性,提高承载力,而且简单易行、操作方便、造价低、工期短。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修增立柱桩延性的束缩旋回裹包式智能装置,包括方形主体管道、连接支架、旋转支架、可旋半轮主体、卡轨、输水管、拉绳、切割履带、清水喷射孔、泥水输送孔和联结绳;所述方形主体管道与十字形连接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支架的中心位置与旋转支架连接,可旋半轮主体的背壁设有卡轨,所述卡轨可滑动地安装在旋转支架的滑槽内,所述旋转支架的滑槽内设有驱动卡轨的电动轮滑;所述输水管从后方方形主体管道输出并通入可旋半轮主体内部,与可旋半轮主体上的各个清水喷射孔相通;联结绳将多个切割履带串联起来并设置于可旋半轮主体内,拉绳一端连接在可旋半轮主体内壁上,另一端用环形套连接在相邻切割履带之间;泥水输送孔位于可旋半轮主体底部。
[0006]进一步,所述智能装置还包括底胶喷射线、浸渍胶喷射线和碳纤维布布设线,所述底胶喷射线、浸渍胶喷射线、碳纤维布布设线分别为可旋半轮主体内置的工作部件,所述底胶喷射线、浸渍胶喷射线、碳纤维布布设线开口朝向内壁且呈缝状。
[0007]再进一步,所述智能装置还包括小转轴和联结绳收束轴,所述小转轴位于可旋半轮主体的末端切口内,用于支撑和改变联结绳的方向,联结绳收束轴内置于可旋半轮主体内部。
[0008]更进一步,所述智能装置还包括后部辅助管线、渣土输送系统、电子距离检测系
统、加固材料输送系统和电力与信号输送系统,后部辅助管线则集成渣土输送系统、电子距离检测系统、加固材料输送系统、电力与信号输送系统的线路。
[0009]优选的,所述方形主体管道与十字形连接支架焊接为一体,连接支架的中心位置与旋转支架焊接,卡轨焊接于可旋半轮主体背壁上并与贴合连接支架的滑槽。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0011]1)设计新颖,该装置及方法可用于加固埋置在地下的立柱桩,使用特殊的可收缩钻头抵达目标立柱桩,前排切割履带可束缩至内壁,将立柱桩与钻头紧密贴合,然后通过旋转并在立柱桩表面缠绕碳纤维布达到加固的效果。
[0012]2)对地下立柱桩的加固过程,无需占用上部空间位置,且不影响既有运营车站的正常使用。
[0013]3)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易于施工,投入成本较低,实现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用于修增立柱桩延性的束缩旋回裹包式智能装置的示意图。
[0015]图2是联结绳工作局部详图。
[0016]图3是后部辅助线路图。
[0017]图4是工作进程一的示意图。
[0018]图5是工作进程二的示意图。
[0019]图6是工作进程三的示意图。
[0020]图7是工作进程四的示意图。
[0021]图8是工作进程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参照图1~图8,一种用于修增立柱桩延性的束缩旋回裹包式智能装置,包括方形主体管道1、连接支架2、旋转支架3、可旋半轮主体4、卡轨5、输水管6、拉绳7、注浆孔8、切割履带9、清水喷射孔10、泥水输送孔11、联结绳12、底胶喷射线13、浸渍胶喷射线14、碳纤维布布设线15、地下立柱桩16、既有地下结构17、土体18、后部辅助管线19、渣土输送系统20、电子距离检测系统21、加固材料输送系统22、电力与信号输送系统23、小转轴24和联结绳收束轴25;
[0024]所述注浆孔8为卡轨5末端上的开口,与卡轨5内置的浆液输送管道相连。
[0025]所述方形主体管道1与十字形连接支架2固定连接,连接支架2的中心位置与旋转支架3连接,可旋半轮主体4的背壁设有卡轨5,所述卡轨5可滑动地安装在旋转支架3的滑槽内,所述旋转支架3的滑槽内设有驱动卡轨5的电动轮滑;所述输水管6从后方方形主体管道1输出并通入可旋半轮主体4内部,与可旋半轮主体4上的各个清水喷射孔10相通;联结绳12将多个切割履带9串联起来并设置于可旋半轮主体4内,拉绳7一端连接在可旋半轮主体4内壁上,另一端用环形套连接在相邻切割履带9之间;泥水输送孔11位于可旋半轮主体4底部,所述底胶喷射线13、浸渍胶喷射线14、碳纤维布布设线15分别为可旋半轮主体4内置的工作部件,所述底胶喷射线13、浸渍胶喷射线14、碳纤维布布设线15开口朝向内壁且呈缝状;所
述小转轴24位于可旋半轮主体4的末端切口内,用于支撑和改变联结绳12的方向,联结绳收束轴25内置于可旋半轮主体4内部,后部辅助管线19则集成以下四系统的线路:渣土输送系统20、电子距离检测系统21、加固材料输送系统22、电力与信号输送系统23。
[0026]优选的,所述方形主体管道1与十字形连接支架2焊接为一体,连接支架2的中心位置与旋转支架3焊接,卡轨5焊接于可旋半轮主体4背壁上并恰好贴合。
[0027]某地下车站工程埋深约20.7m,左右线间距约16.3m。盾构隧道外径6.2m,内径5.5m,环宽1.2m,与既有车站相接,其间下穿既有车站底板,最小净距为4.2m,利用两侧结构的地连墙,采用旋喷桩加固后垂直开挖。其中区间左线盾构需要穿越运营车站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墙厚800mm)2次及立柱桩1根(直径800mm,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其中穿越的立柱桩属原有运营车站的一道支撑,盾构穿越后,立柱桩的侧摩阻力所提供的综合承载力将大大的减少,而端部承受的压力将大幅提升,因此对于原有的立柱桩而言,其正截面的承载力及延性难以得到保障,易造成立柱桩的损坏。利用一套可以提高地下立柱桩延性的加固装置及方法可以做到保障截断立柱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修增立柱桩延性的束缩旋回裹包式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装置包括方形主体管道、连接支架、旋转支架、可旋半轮主体、卡轨、输水管、拉绳、切割履带、清水喷射孔、泥水输送孔和联结绳;所述方形主体管道与十字形连接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支架的中心位置与旋转支架连接,可旋半轮主体的背壁设有卡轨,所述卡轨可滑动地安装在旋转支架的滑槽内,所述旋转支架的滑槽内设有驱动卡轨的电动轮滑;所述输水管从后方方形主体管道输出并通入可旋半轮主体内部,与可旋半轮主体上的各个清水喷射孔相通;联结绳将多个切割履带串联起来并设置于可旋半轮主体内,拉绳一端连接在可旋半轮主体内壁上,另一端用环形套连接在相邻切割履带之间;泥水输送孔位于可旋半轮主体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增立柱桩延性的束缩旋回裹包式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装置还包括底胶喷射线、浸渍胶喷射线和碳纤维布布设线,所述底胶喷射线、浸渍胶喷射线、碳纤维布布设线分别为可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学登杨琛苏轩彬田野马腾文杜斌斌许凯莫林飞李超张佳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