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60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机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包括盛放壳、换热组件和安装组件,所述盛放壳水平设置且盛放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换热组件位于盛放壳内并与盛放壳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组件位于盛放壳的一侧且安装组件与盛放壳固定连接,盛放壳的另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进液件和置换件,所述进液件与盛放壳插接配合,置换件位于容纳腔内且置换件与盛放壳插接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移动拉块带动第一刮渣板移动,第一刮渣板移动时通过固定柱带动第二刮渣板同步移动,通过第一刮渣板和第二刮渣板能够对盛放壳内所有置换管的外侧壁上的杂质进行清除,避免影响换热效率。避免影响换热效率。避免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机组
,具体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在一般的空分设备中,经常会用到活塞式氧、氮压缩机,其中必然会用到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
[0003]在管壳式换热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传热管束与低温液体形成热交换,然而现有的传热管束由于设置关系导致接触面积缩小,从而导致换热效率有所差异,同时,在管壳式换热器的两端都会增设过滤器,以此除去液体中污垢,从而保证内部的整洁,但是由于流动的压力为正常值,长期使用后同样会使传热管束的外表面形成污垢,因此换热效率会大打折扣。
[0004]因此现亟需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包括盛放壳、换热组件和安装组件,所述盛放壳水平设置且盛放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换热组件位于盛放壳内并与盛放壳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组件位于盛放壳的一侧且安装组件与盛放壳固定连接,盛放壳的另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进液件和置换件,所述进液件与盛放壳插接配合,置换件位于容纳腔内且置换件与盛放壳插接配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盛放壳上设有壳盖且壳盖上设有密封条,所述盛放壳的旁侧设有温度检测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盛放壳内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气道,盛放壳上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进液孔上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连接盖,所述连接管内设有过滤层且过滤层上设有两个凸块,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设有供两个凸块通过的滑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内的滑槽上设有弹性块,所述连接管内设有沿连接管长度方向螺旋向下设置的导向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液件包括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对称设置且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均与气道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置换件包括四个间隔设置的置换管,四个置换管均与盛放壳插接
且四个置换管均与气道连通,所述盛放壳内设有第一刮渣板和第二刮渣板,所述第一刮渣板位于第二刮渣板的上方且第一刮渣板套接在三个置换管上,所述第二刮渣板套接在三个置换管上,所述第一刮渣板上设有与第二刮渣板连接的固定柱,所述第一刮渣板的顶部设有拉动块且拉动块的顶部延伸出盛放壳外,所述盛放壳对应拉动块设有拉动滑道,所述盛放壳设置遮蔽罩且遮蔽罩罩设在拉动滑道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定位板和两个支撑架,定位板与盛放壳外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架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定位板上,所述两个支撑架上均插设有支撑脚,两个支撑架的侧壁上设有与两个支撑脚抵触配合的旋转螺杆,每个所述旋转螺杆的一端与支撑脚抵触,旋转螺杆的另一端设有把手。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当本专利技术使用一段时间后,置换管的外侧壁上凝结有杂质时,通过将遮避罩从盛放壳上取下后,移动拉动块在拉动滑道内水平滑动,移动拉块在移动时带动第一刮渣板移动,第一刮渣板移动时通过固定柱带动第二刮渣板同步移动,通过第一刮渣板和第二刮渣板能够对盛放壳内所有置换管的外侧壁上的杂质进行清除,避免影响换热效率;
[0015]当置换管内充满需要换热的液体时,通过连接管向盛放壳内容纳腔内注入置换液体,连接管内的过滤层用以对置换液体进行过滤作业,从而避免置换液体中杂质较多导致杂质吸附在置换管的外侧壁上或吸附在连接管的内壁上,影响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盛放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的放大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管的拆分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管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盛放壳1,容纳腔101,壳盖102,气道103,进液孔104,换热组件2,安装组件3,定位板301,支撑架302,支撑脚303,旋转螺杆304,控制面板4,进液件5,第一进液管501,第二进液管502,置换件6,置换管601,第一刮渣板602,第二刮渣板603,固定柱604,拉动块605,拉动滑道606,遮蔽罩607,温度检测器7,连接管8,连接盖801,过滤层802,凸块803,滑槽804,弹性块805,导向板80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6]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水平”、“顶”、“底”、“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如图1

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包括盛放壳1、换热组件2和安装组件3,所述盛放壳1水平设置且盛放壳1内设有容纳腔101,所述换热组件2位于盛放壳1内并与盛放壳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组件3位于盛放壳1的一侧且安装组件3与盛放壳1固定连接,盛放壳1的另一侧设有控制面板4,所述换热组件2包括进液件5和置换件6,所述进液件5与盛放壳1插接配合,置换件6位于容纳腔101内且置换件6与盛放壳1插接配合。
[0030]具体地,所述盛放壳1上设有壳盖102且壳盖102上设有密封条,所述盛放壳1的旁侧设有温度检测器7,壳盖102上设置的密封条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盛放壳(1)、换热组件(2)和安装组件(3),所述盛放壳(1)水平设置且盛放壳(1)内设有容纳腔(101),所述换热组件(2)位于盛放壳(1)内并与盛放壳(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组件(3)位于盛放壳(1)的一侧且安装组件(3)与盛放壳(1)固定连接,盛放壳(1)的另一侧设有控制面板(4),所述换热组件(2)包括进液件(5)和置换件(6),所述进液件(5)与盛放壳(1)插接配合,置换件(6)位于容纳腔(101)内且置换件(6)与盛放壳(1)插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壳(1)上设有壳盖(102)且壳盖(102)上设有密封条,所述盛放壳(1)的旁侧设有温度检测器(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壳(1)内设有与容纳腔(101)连通的气道(103),盛放壳(1)上设有进液孔(104)和出液孔,所述进液孔(104)上设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的顶部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连接盖(801),所述连接管(8)内设有过滤层(802)且过滤层(802)上设有两个凸块(803),所述连接管(8)的内壁上设有供两个凸块(803)通过的滑槽(8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8)内的滑槽(804)上设有弹性块(805),所述连接管(8)内设有沿连接管(8)长度方向螺旋向下设置的导向板(80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件(5)包括第一进液管(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娟娟钱冬祥祁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埃威斯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