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51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上盖、无线电传输装置和电机,无线电传输装置设置在压缩机上盖上,无线电传输装置能够无线接收外部的电能并将电能传递至电机上,以驱动电机运转;无线电传输装置包括接收端线圈,接收端线圈能够与外部的发射端线圈之间耦合,将发射端线圈的电能无线传输至接收端线圈上,接收端线圈能与电机接收端电连接,发射端线圈与发射端电连接,发射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压缩机工作时的电能输送的安全性,避免了压缩机工作触电事故的发生;降低了微型压缩机的整机高度;减少了空调系统电能输送线路,改善了微型压缩机存在的振动问题。型压缩机存在的振动问题。型压缩机存在的振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压缩机领域,压缩机的电能输送装置通常采用外置接线柱的方式对封闭在压缩机壳体内的电机进行能量传送,驱动电机工作。传统有线电能输送,需要设置较长的输电线路,造成电能输送线路的冗余;压缩机工作环境恶劣,常受风吹日晒雨淋,电气线路存在安全隐患;压缩机上盖组件除排气管,还需设置护盖螺钉、接线柱等零件,压缩机的整机高度较高;上盖设置多个零件,外形不美观。
[0003]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微型压缩机存在由于接线柱采用有线电能连接,导致压缩机工作的电气安全性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微型压缩机存在由于接线柱采用有线电能连接,导致压缩机工作的电气安全性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其包括:
[0006]压缩机上盖、无线电传输装置和电机,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设置在所述压缩机上盖上,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能够无线接收外部的电能并将电能传递至所述电机上,以驱动所述电机运转;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包括接收端线圈,所述接收端线圈能够与外部的发射端线圈之间耦合,将所述发射端线圈的电能无线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线圈上,所述接收端线圈能与电机接收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端线圈与发射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端线圈包括第一接收端线圈和第二接收端线圈,所述第一接收端线圈与所述第二接收端线圈串联或并联;所述第一接收端线圈和第二接收端线圈之间设置有绝缘绝磁隔板。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还包括电流整流装置,所述电流整流装置与所述接收端线圈电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还包括无线电壳体和接线柱针,所述接收端线圈和所述电流整流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无线电壳体上,所述接线柱针也设置于所述无线电壳体上,且所述接线柱针一端与所述电流整流装置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接收端电连接。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柱针还包括接线柱针基体和磁性涂层,所述磁性涂层涂覆在所述接线柱针基体上,所述接线柱针基体通过电机的引出线端子与电机接通。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玻璃体,所述玻璃体连接在所述无线电壳体与所述接线柱针之间;所述接线柱针为多个,所述玻璃体也为多个,所述玻璃体与所述接线柱针一一
对应设置。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上盖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安装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形成为与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相接的第一配合面。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电壳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上,且所述无线电壳体包括与所述安装孔的第一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组件还包括排气管,所述压缩机上盖上还设置有排气管安装孔,所述排气管插设于所述排气管安装孔中。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组件。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在压缩机上盖上设置无线电传输装置,并且无线电传输装置能够接收外部的电能并将电能传输至电机上,以能够驱动电机进行运转,并且本技术通过接收端线圈、发生线圈之间的耦合,发射端线圈与发射端电连接,发射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接收端线圈与电机接收端电连接,从而有效地将外部的电源通过发射端和发射端线圈发射出至接收端线圈,接收端线圈接收到传输来的电能,并将其传输至电机接收端,实现有效压缩机上电能的无线传输;压缩机由有线电能输送转变为无线电能传输,扩大了其在一些特殊应用范围,在特殊服装、新能源汽车、水下工作;提高了压缩机工作时的电能输送的安全性,避免了压缩机工作触电事故的发生;减少了外置接线装置,压缩机外置接线柱、固定降低了微型压缩机的整机高度;减少了空调系统电能输送线路,降低了系统成本;进一步改善了微型压缩机存在的振动问题。
[0018]2.本技术的压缩机由有线电能输送转变为无线电能输送,提高了压缩机工作的电气安全性,采用新的压缩机电能输送装置,减少了压缩机上盖组件外置零件数量,有效降低了压缩机的整机高度,避免了压缩机在生产过程中接线柱玻璃体破裂的问题;由于改变电能输送方式,空调系统的输电线路的需求减少了,降低了系统所需的成本;空调系统的生产更加简洁,无需专门的设置接线;空调外置接线端子取消,内部接线端子采用过盈及磁力连接,减少了接线端子脱落的问题;壳体结构的改变,使得壳体以及整机的原始模态(固有频率)发生改变,壳体的多材料结构令壳体具有一定的变阻尼抑振效果;谐振式无线传输具有一定的高频抑振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微型压缩机的无线电能传输原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微型压缩机的压缩机上盖的组装结构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微型压缩机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正面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微型压缩机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接线柱针的局部剖视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微型压缩机的压缩机上盖的结构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微型压缩机的正面结构图。
[0026]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7]P、发射端;L、接收端;S、发射端线圈;R、接收端线圈;
[0028]1、压缩机上盖;2、无线电传输装置;3、排气管;
[0029]2‑
1、无线电壳体;2

2、玻璃体;2

3、接线柱针;2

4、第二配合面;
[0030]2‑
6、电流整流装置;2

7、绝缘绝磁隔板;R1、第一接收端线圈;R2、第二接收端线圈;
[0031]2‑3‑
1、磁性涂层;2
‑3‑
2接线柱针基体;
[0032]1‑
1、上盖凸缘;1

2、安装孔;1

3、第一配合面;1

4、排气管安装孔;
[0033]Ⅰ、分液器;Ⅲ、壳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1

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其包括:
[0035]压缩机上盖1、无线电传输装置2和电机,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2设置在所述压缩机上盖1上,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2能够无线接收外部的电能并将电能传递至所述电机上,以驱动所述电机运转;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2包括接收端线圈R,所述接收端线圈R能够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上盖(1)、无线电传输装置(2)和电机,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2)设置在所述压缩机上盖(1)上,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2)能够无线接收外部的电能并将电能传递至所述电机上,以驱动所述电机运转;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2)包括接收端线圈(R),所述接收端线圈(R)能够与外部的发射端线圈(S)之间耦合,将所述发射端线圈(S)的电能无线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线圈(R)上,所述接收端线圈(R)能与电机接收端(L)电连接,所述发射端线圈(S)与发射端(P)电连接,所述发射端(P)与外部电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线圈(R)包括第一接收端线圈(R1)和第二接收端线圈(R2),所述第一接收端线圈(R1)与所述第二接收端线圈(R2)串联或并联;所述第一接收端线圈(R1)和第二接收端线圈(R2)之间设置有绝缘绝磁隔板(2

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2)还包括电流整流装置(2

6),所述电流整流装置(2

6)与所述接收端线圈(R)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传输装置(2)还包括无线电壳体(2

1)和接线柱针(2

3),所述接收端线圈(R)和所述电流整流装置(2

6)均设置于所述无线电壳体(2

1)上,所述接线柱针(2

3)也设置于所述无线电壳体(2

1)上,且所述接线柱针(2

3)一端与所述电流整流装置(2

6)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接收端(L)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针(2

3)还包括接线柱针基体(2
‑3‑
2)和磁性涂层(2
‑3‑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帅陈文森陈建康袁亮贵李永龙魏会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