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6645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包括石墨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制品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由于石墨烯优良的性能,常常被用于内衣的材料之中。但现有的内衣,只是单纯在布料中掺杂石墨烯材料作为发热材料,目前市面上的石墨烯发热布料多种多样,但存在一定的问题,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现有的发热布料的发热性能一般,难以满足人们心中的预期,还需加以提升;现有的此类发热布料柔韧性能一般,使用时的舒适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包括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银纤维织物层;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和所述银纤维织物层之间设置有两根用于分别与外接电源正负极连通的导线;所述导线分别设置在所述银纤维织物层和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的左右两侧;所述导线、所述银纤维织物层和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之间焊接在一起;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中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10

20份的石墨烯,80/>‑
90份的涤纶;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中纤维的规格为70

80D;所述银纤维织物层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包含15%

25%的银纤维;所述银纤维织物层的电阻值为0.5

1.5Ω/

;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的重量为100

150克/平方米;所述银纤维织物层的重量150

200克/平方米。
[0004]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由包裹在绝缘层内的多根直径为0.03mm

0.06mm的铜线组成。
[0005]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和所述银纤维织物层的尺寸一致。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导线去皮:对强碱进行加热,当加热至320

350℃时,强碱处于熔融状态,此时将需要脱漆的导线,放置到熔融状态的强碱中维持1

3秒钟,导线外部的绝缘外皮完全脱除,其内部的铜线导体完整无损,拿出后浸泡到弱酸溶液中里1

3秒种,再放到超声波清洗机内清洗3

8秒钟,导线完整且无酸碱溶液;b、焊接:将导线去皮后的部分放置在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和银纤维织物层之间的左右两端,底层放置银纤维织物层,上层放置为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中间放置导线,将叠放好的发热片放置在超声波焊机的工作台上,调整超声波焊机的压力为0.08

0.15MPa,压控时间为10s

20s,拿出放置到散热片上散热定型,即完成了焊接过程。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强碱为氢氧化钠粉末;所述弱酸溶液为醋酸水溶液或草酸水溶液;
其中所述醋酸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5%,所述草酸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包括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为内外两层布料热压而成,两层布料之间设置有发热布,所述发热布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衣本体外设置有电池放置袋,所述电池放置袋内设置有两个磁吸子扣,所述磁吸子扣通过导电柱与设置在夹层腔内的导电板连接,所述磁吸子扣与所述导电板一起固定在所述内衣本体上,两个导电板分别与两根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池放置袋内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的外壳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磁吸子扣配合的磁吸母扣,两个所述磁吸母扣分别与所述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银纤维织物层靠近内衣本体的外层布料设置。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发热布采用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作为远红外发射材料,利用固定电阻值的银纤维织物层作为发热材料,当通电时,由于银纤维织物层的导热性能,以及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的放热性能,使得该发热布的发热性能得到较大地提升;且银纤维织物层还具有电磁屏蔽效应,因此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发射的远红外射线被银纤维织物层反射会人体,从而被人体吸收,理疗效果更好。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发热布采用强酸强碱去皮工艺,既可以快速去除导线的外皮,又可以不对导线内部的导体造成损伤,另外,本专利技术采用超声波焊机将导线与银纤维织物层和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焊接在一起,不采用粘接等传统方式,大大增加了发热布的舒适性,且柔韧性能更好,适用于内衣的发热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发热布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的生产。银纤维织物层其外层为银,芯部为高强纤维(芳纶或锦纶),具有高强的隔离电磁辐射功能、优异的导电性、阻燃性、高强度等特性,纳米银纤维面料是运用多耙磁控真空溅射、复合镀膜和耐氧化整理工艺,使纳米单质银与聚酰胺纤维结合成为一体,在纤维表面形成牢固的耐氧化膜层结构,将银和环保聚酰胺纤维进行有机整合,具有强隔离电磁辐射功能,隔离0.1mhz

3000mhz宽频段内电磁波,屏蔽99%以上的电磁波(电磁波屏蔽效能可高达60DB),电阻<0.5Ω/cm ,一般环境下单层面料裹严手机打不通,手机信号迅速下降消失,高强度、抗静电、吸湿速干、透气性好,轻薄柔软,高度耐洗涤,洗后不扎身。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发热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A

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

内衣本体;2

电池放置袋;3

磁吸子扣;5

夹层腔;6

银纤维织物层;7

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8

导线;9

导电板;10

磁吸母扣;11

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0015]实施例1: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包括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银纤维织物层;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和所述银纤维织物层之间设置有两根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7)、银纤维织物层(6);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7)和所述银纤维织物层(6)之间设置有两根用于分别与外接电源正负极连通的导线(8);所述导线(8)分别设置在所述银纤维织物层(6)和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7)的左右两侧;所述导线(8)、所述银纤维织物层(6)和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7)之间焊接在一起;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7)中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10

20份的石墨烯,80

90份的涤纶;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7)中纤维的规格为70

80D;所述银纤维织物层(6)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包含15%

25%的银纤维;所述银纤维织物层(6)的电阻值为0.5

1.5Ω/

;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7)的重量为100

150克/平方米;所述银纤维织物层(6)的重量150

200克/平方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8)由包裹在绝缘层内的多根直径为0.03mm

0.06mm的铜线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

涤纶织物层(7)和所述银纤维织物层(6)的尺寸一致。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远红外内衣用发热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导线去皮:对强碱进行加热,当加热至320

350℃时,强碱处于熔融状态,此时将需要脱漆的导线(8),放置到熔融状态的强碱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伏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墨道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