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百叶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24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百叶窗,包括:窗框,其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通于室外的第一通道和连通于室内的第二通道;第一挡板组件,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通道;第一抽风装置,设于第一通道内;玻璃组件,包括嵌设于窗框内的内侧玻璃和外侧玻璃,内侧玻璃、外侧玻璃和窗框围成连通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净化腔;叶片组件,设于净化腔内,叶片组件包括多个光伏叶片,光伏叶片包括光伏板、热催化层和光催化层;控制器,设于净化腔内并与第一挡板组件、第一抽风装置和叶片组件电性连接;电池组件,设于净化腔内并与控制器和多个光伏板电性连接。室外的空气质量较差时也能够通过通风换气的方式改善新装修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从而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百叶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百叶窗。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国家大力推动城镇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房屋,但同时,新装修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较差,入住后会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市面上现存有一些光伏百叶窗,能够通过通风换气的方式改善新装修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但是当室外的空气质量较差时,上述的光伏百叶窗则无法通过通风换气的方式改善新装修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而且仅仅通过通风换气的方式对新装修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的改善有限,无法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伏百叶窗,能够通过通风换气的方式改善新装修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同时能够净化由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百叶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上部和下部二者其一设置有第一通道,另一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连通于室外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道具有连通于室内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窗框的内壁面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三通风口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四通风口;第一挡板组件,所述第一挡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所述第一挡板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通风挡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通风挡板传动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通风挡板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口;第一抽风装置,所述第一抽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并能够将室外的空气抽送至所述第一通道内;玻璃组件,所述玻璃组件包括嵌设于所述窗框内的内侧玻璃和外侧玻璃,所述内侧玻璃与所述外侧玻璃间隔设置,所述内侧玻璃、所述外侧玻璃以及所述窗框围合形成净化腔,所述第三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均连通于所述净化腔;叶片组件,所述叶片组件设置于所述净化腔内,所述叶片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多个可转动的光伏叶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多个所述光伏叶片传动连接并能够调节多个所述光伏叶片转动的角度,所述光伏叶片包括依次设置的光伏板、热催化层和光催化层;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净化腔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抽风装置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可充电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净化腔内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以及多个所述光伏板电性连接。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百叶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可通过所述控制器打开所述第一通风口,随后通过所述控制器开启所述第一抽风装置,以将室外的空气抽送至所述第一通道内,由室外抽送至所述第一通道内的空气依次流经所述第三通风口、所述净化腔、所述第四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并进入室内,以强制进风的方式实现室内外的通风换气,其中,所述光伏叶片的热催化层和光催化层能够对流经所
述净化腔的空气进行净化,因此,当室外的空气质量较差时也能够通过通风换气的方式改善新装修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从而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抽风装置,所述第二抽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并能够将室内的空气抽送至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第二抽风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挡板组件,所述第一通道还具有连通于室内的第五通风口,所述第二挡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五通风口处,所述第二挡板组件包括第三驱动装置和第二通风挡板,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通风挡板传动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通风挡板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五通风口,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具有能够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催化层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上设置有热催化剂。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催化层包括活性炭,所述活性炭上设置有光催化剂。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催化层的表面设置有无机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机膜为陶瓷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催化层与所述光伏板之间以及所述热催化层与所述光催化层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层。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抽风装置和所述第二抽风装置均为微型抽气泵。
[001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伏叶片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强制进风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强制排风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自循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窗框100、第一通道110、第一通风口111、第三通风口112、第五通风口113、第二通道120、第二通风口121、第四通风口122、第一挡板组件130、第二挡板组件140、第一抽风装置200、内侧玻璃300、外侧玻璃400、净化腔500、光伏叶片600、光伏板610、热催化层620、光催化层630、无机膜640、转轴650、电池组件700、第二抽风装置800、联动组件900、同步带910、同步带轮9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出现若干、大于、小于、超过、以上、以下、以内等词,其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出现第一、第二等词,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9]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100),所述窗框(100)的上部和下部二者其一设置有第一通道(110),另一设置有第二通道(120),所述第一通道(110)具有连通于室外的第一通风口(111),所述第二通道(120)具有连通于室内的第二通风口(121),所述窗框(100)的内壁面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110)的第三通风口(112)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120)的第四通风口(122);第一挡板组件(130),所述第一挡板组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111)处,所述第一挡板组件(13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通风挡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通风挡板传动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通风挡板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口(111);第一抽风装置(200),所述第一抽风装置(200)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10)内并能够将室外的空气抽送至所述第一通道(110)内;玻璃组件,所述玻璃组件包括嵌设于所述窗框(100)内的内侧玻璃(300)和外侧玻璃(400),所述内侧玻璃(300)与所述外侧玻璃(400)间隔设置,所述内侧玻璃(300)、所述外侧玻璃(400)以及所述窗框(100)围合形成净化腔(500),所述第三通风口(112)和所述第四通风口(122)均连通于所述净化腔(500);叶片组件,所述叶片组件设置于所述净化腔(500)内,所述叶片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多个可转动的光伏叶片(60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多个所述光伏叶片(600)传动连接并能够调节多个所述光伏叶片(600)转动的角度,所述光伏叶片(600)包括依次设置的光伏板(610)、热催化层(620)和光催化层(630);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净化腔(500)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抽风装置(200)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可充电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松钟奇轩谈起源汪昊李新达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