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607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包括:鞍型支架(1)、支撑桁架(2)和桨叶锁紧夹头(3);鞍型支架(1)卡设在直升机尾梁上方,支撑桁架(2)固定设置在鞍型支架(1)的上方,支撑桁架(2)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桨叶锁紧夹头(3),分别夹持一个直升机桨叶;鞍型支架(1)包括两个弯折的前接头支架(102)、横向拉杆(106)和两个弯折的后接头支架(108),前接头支架(102)和后接头支架(108)均分别采用长度可调的横向拉杆(106)连接,前接头支架(102)和后接头支架(108)的底部与尾梁上的尾梁接头(4)采用单双耳结构连接,单双耳结构中的单耳上设置有偏心轴套(103)。易调节、抗翻转、强度高、零部件少。零部件少。零部件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旋翼折叠装置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直升机因其独特的旋翼构型,能够完成悬停、垂直起降、平飞、侧飞等各种动作,被广泛应用于山地、海洋、沙漠等复杂环境中。但是直升机安装旋翼后会显著增大整个机体的垂直投影面积,在整机运输、贮存时占用较大的空间,难以满足舰船、大型运输机等运载平台的装运要求。因此,工程人员通过重新设计桨榖处的铰链结构,实现了多片桨叶的折叠,有效缩减了直升机的运输、贮存空间。
[0003]然而桨叶折叠后仍无法满足装运需求,在装运过程中,受海况、路况和运载方式的限制,直升机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颠簸和振动,此时桨叶因其悬臂结构会随动发生挥舞、摆振运动,极易损伤桨叶本身及机体结构。
[0004]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对直升机旋翼折叠后固定的装置或系统,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因无法限动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保证直升机的技战术效能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解决现有桨叶装运过程中,受海况、路况和运载方式的限制,直升机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颠簸和振动,导致桨叶受伤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包括:鞍型支架1、支撑桁架2和桨叶锁紧夹头3;
[0007]所述鞍型支架1卡设在直升机尾梁上方,所述支撑桁架2固定设置在所述鞍型支架1的上方,所述支撑桁架2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所述桨叶锁紧夹头3,各所述桨叶锁紧夹头3用于分别夹持一个直升机桨叶;
[0008]所述鞍型支架1包括两个弯折的前接头支架102、横向拉杆106和两个弯折的后接头支架108,所述两个弯折的前接头支架102和两个弯折的后接头支架108均分别采用横向拉杆106连接,所述横向拉杆106为长度可调的拉杆,位于直升机尾梁的上方,位于直升机尾梁同侧的前接头支架102和后接头支架108通过横梁连接;
[0009]前接头支架102和后接头支架108的底部与尾梁上的尾梁接头4采用单双耳结构连接,单双耳结构中的单耳上设置有偏心轴套103。
[0010]可选的,支撑桁架2包括:门型框架、4根斜拉杆201、双向螺套205、三相接头207;
[0011]所述门型框架的内部和一侧面分别设置有两根斜拉杆201,所述门型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三相接头207;
[0012]所述门型框架的底部、设置在门型框架的内部的两根斜拉杆201的底部与所述鞍型支架1顶部通过三相接头207采用单双耳结构固定连接;
[0013]设置在所述门型框架的侧面的两根斜拉杆201的底部采用单双耳结构固定连接在
所述鞍型支架1顶部;
[0014]所述门型框架的顶梁上设置有双向螺套205,用于调节顶梁的宽度。
[0015]可选的,所述鞍型支架1还包括:脚踏板105;
[0016]位于直升机尾梁同侧的前接头支架102和后接头支架108之间还设置有脚踏板105。
[0017]可选的,脚踏板105内还连接有多根横梁。
[0018]可选的,鞍型支架1和支撑桁架2采用方管组成。
[0019]可选的,所述桨叶锁紧夹头3的数目根据直升机桨叶数目确定,各所述桨叶锁紧夹头3以直升机航向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支撑桁架2上。
[0020]可选的,桨叶锁紧夹头3通过三角形结构支架固定连接在支撑桁架2上。
[0021]可选的,门型框架的两根纵梁206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包括:鞍型支架1、支撑桁架2和桨叶锁紧夹头3;鞍型支架1卡设在直升机尾梁上方,支撑桁架2固定设置在鞍型支架1的上方,支撑桁架2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桨叶锁紧夹头3,各桨叶锁紧夹头3用于分别夹持一个直升机桨叶;鞍型支架1包括两个弯折的前接头支架102、横向拉杆106和两个弯折的后接头支架108,两个弯折的前接头支架102和两个弯折的后接头支架108均分别采用横向拉杆106连接,横向拉杆106为长度可调的拉杆,位于直升机尾梁的上方,位于直升机尾梁同侧的前接头支架102和后接头支架108通过横梁连接;前接头支架102和后接头支架108的底部与尾梁上的尾梁接头4采用单双耳结构连接,单双耳结构中的单耳上设置有偏心轴套1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集易调节、抗翻转、强度高、零部件少、快速装夹于一体,集成度高,性能突出,结构间连接可靠,在较小的人工操作力条件下能够实现快速装夹,非常适用于直升机旋翼折叠后的限动,且能推广至各类需直升机桨叶折叠需求中。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鞍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鞍型支架;
ꢀꢀꢀꢀꢀ
2—支撑桁架;
ꢀꢀꢀꢀꢀꢀꢀꢀꢀ
3—桨叶锁紧夹头;
[0028]4—尾梁接头;
ꢀꢀꢀꢀꢀ
101—第一快卸销;
ꢀꢀꢀꢀꢀ
102—前接头支架;
[0029]103—偏心轴套;
ꢀꢀꢀ
104—第一横梁;
ꢀꢀꢀꢀꢀꢀꢀ
105—脚踏板;
[0030]106—横向拉杆;
ꢀꢀꢀ
107—第二横梁;
ꢀꢀꢀꢀꢀꢀꢀ
108—后接头支架;
[0031]201—斜拉杆;
ꢀꢀꢀꢀꢀ
202—第三横梁;
ꢀꢀꢀꢀꢀꢀꢀ
203—加强梁;
[0032]204—夹头支撑杆; 205—双向螺套;
ꢀꢀꢀꢀꢀꢀꢀ
206—纵梁;
[0033]207—三相接头;
ꢀꢀꢀ
208—第二快卸销;
ꢀꢀꢀꢀꢀ
2051—螺套;
[0034]2052—长螺杆;
ꢀꢀꢀꢀ
2053—方形轴;
ꢀꢀꢀꢀꢀꢀꢀꢀ
2054—短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进行解释说明。
[0036]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主要由鞍型支架1,支撑桁架2和桨叶锁紧夹头3三部分组成。
[0037]直升机旋翼折叠后,按顺序在尾梁接头4上架设鞍型支架1、支撑桁架2和桨叶锁紧夹头3。将桨叶依次放入桨叶锁紧夹头3内并锁紧,使直升机桨叶与尾梁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将直升机旋翼折叠后受到的惯性载荷传递至机体上。
[0038]如图2所示,鞍型支架1由第一快卸销101、前接头支架102、偏心轴套103、第一横梁104、脚踏板105、横向拉杆106、第二横梁107和后接头支架108组成。
[0039]前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旋翼折叠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鞍型支架(1)、支撑桁架(2)和桨叶锁紧夹头(3);所述鞍型支架(1)卡设在直升机尾梁上方,所述支撑桁架(2)固定设置在所述鞍型支架(1)的上方,所述支撑桁架(2)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所述桨叶锁紧夹头(3),各所述桨叶锁紧夹头(3)用于分别夹持一个直升机桨叶;所述鞍型支架(1)包括两个弯折的前接头支架(102)、横向拉杆(106)和两个弯折的后接头支架(108),所述两个弯折的前接头支架(102)和两个弯折的后接头支架(108)均分别采用横向拉杆(106)连接,所述横向拉杆(106)为长度可调的拉杆,位于直升机尾梁的上方,位于直升机尾梁同侧的前接头支架(102)和后接头支架(108)通过横梁连接;前接头支架(102)和后接头支架(108)的底部与尾梁上的尾梁接头(4)采用单双耳结构连接,单双耳结构中的单耳上设置有偏心轴套(1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桁架(2)包括:门型框架、4根斜拉杆(201)、双向螺套(205)、三相接头(207);所述门型框架的内部和一侧面分别设置有两根斜拉杆(201),所述门型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三相接头(20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浩胡敦远孔龙王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