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出口涵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607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出口涵道系统,涵道出口(6)包括:涵道壁接口(61)、弹性唇口(62)、出口安装环(63)、支撑弹簧(64)、可变唇口支架(65)、驱动杆(66)和驱动座(67);涵道壁接口(61)、弹性唇口(62)和出口安装环(63)均为环形,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连接;支撑弹簧(64)呈喇叭口状,沿支撑弹簧(64)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根可变唇口支架(65);各可变唇口支架(65)的分别通过一根驱动杆(66)和驱动座(67)连接,驱动座(67)驱动驱动杆(66)以带动可变唇口支架(65)运动,从而改变弹性唇口(62)的直径和外形。涵道出口口径可变,可提高涵道系统的环境友好性,可在前飞时提高飞行效率。可在前飞时提高飞行效率。可在前飞时提高飞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出口涵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
,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出口涵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旋翼系统通过自身的旋转产生升力,为飞行器提供可垂直起降的升力和推进力,但由于旋转的旋翼对周围人员和环境存在伤害威胁,故出现了有涵道保护的旋翼系统,即涵道系统,涵道在涵道系统中不仅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能提供额外的升力,可提高飞行效率,可相应的减小尺寸,减小旋翼重量。
[0003]但是,重量轻的小尺寸涵道系统所产生的下洗气流大,对环境影响较大,如扬尘效果更明显等,若直接选用大尺寸的旋翼系统和涵道,虽然对环境友好,但是又存在重量增加大,导致飞行器自身重量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出口涵道系统,解决现有涵道过大则导致直升机自身重量过大,以及过小则导致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出口涵道系统,包括:涵道1;涵道1的涵道出口6包括:涵道壁接口61、弹性唇口62、出口安装环63、支撑弹簧64、可变唇口支架65、驱动杆66和驱动座67;
[0006]所述涵道壁接口61、所述弹性唇口62和所述出口安装环63均为环形,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连接,所述涵道壁接口61与涵道1的涵道壁面5过渡连接,所述出口安装环63与涵道1的外壳连接;
[0007]所述支撑弹簧64呈喇叭口状,支撑在所述弹性唇口62的内侧,沿所述支撑弹簧64的圆周方向布置有多根可变唇口支架65,所述支撑弹簧64和所述多根可变唇口支架65用于支撑所述弹性唇口62的外形;
[0008]所述可变唇口支架65的通过驱动杆66与驱动座67连接,所述驱动座67驱动所述驱动杆66带动所述可变唇口支架65运动,以带动所述支撑弹簧64变形,从而改变所述弹性唇口62的直径和外形。
[0009]可选的,所述出口安装环63由可调直径的圆形弹簧圈和弹性材料构成。
[0010]可选的,所述出口安装环63与涵道1的外壳的连接部分采用弹性材料。
[0011]可选的,涵道出口6直径变大时,可达到原出口直径的1.2倍

2倍。
[0012]可选的,所述可变唇口支架65呈长条形,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涵道壁接口61和所述出口安装环63。
[0013]可选的,所述支撑弹簧64的一端连接所述涵道壁接口61,另一端连接所述出口安装环63。
[0014]可选的,所述支撑弹簧64和所述可变唇口支架65之间设置有安装接头,用于在所述支撑弹簧64变形时,带动各所述可变唇口支架65随所述支撑弹簧64的喇叭口大小变化而弯曲。
[0015]可选的,可变出口的涵道系统还包括:旋翼2和旋翼安装支座3;
[0016]所述旋翼2通过旋翼安装支座3安装在涵道1的涵道壁面5上,所述旋翼2通过电机或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驱动旋转。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出口涵道系统,包括:涵道1;涵道1的涵道出口6包括:涵道壁接口61、弹性唇口62、出口安装环63、支撑弹簧64、可变唇口支架65、驱动杆66和驱动座67;所述涵道壁接口61、所述弹性唇口62和所述出口安装环63均为环形,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连接,所述涵道壁接口61与涵道1的涵道壁面5过渡连接,所述出口安装环63与涵道1的外壳连接;所述支撑弹簧64呈喇叭口状,支撑在所述弹性唇口62的内侧,沿所述支撑弹簧64的圆周方向布置有多根可变唇口支架65,所述支撑弹簧64和所述多根可变唇口支架65用于支撑所述弹性唇口62的外形;所述可变唇口支架65的通过驱动杆66与驱动座67连接,所述驱动座67驱动所述驱动杆66带动所述可变唇口支架65运动,以带动所述支撑弹簧64变形,从而改变所述弹性唇口62的直径和外形。通过扩大涵道出口直径,降低了涵道下洗气流速度,提高了涵道系统的环境友好性,增加了涵道系统的起降环境适应性;同时,该涵道系统在前飞时可缩小尺寸,降低飞行阻力,提高飞行效率。前飞时空气动力载荷大,收缩的弹性元件和支撑架等结构更适合大载荷场景应用;垂直起降时空气动力载荷较小,拉伸的弹性材料可适应。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涵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变出口涵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变出口涵道系统的出口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变出口涵道系统的在出口变小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变出口涵道系统的在出口变大时的状态示意图一;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变出口涵道系统的在出口变大时的状态示意图二;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涵道;
ꢀꢀꢀꢀꢀꢀꢀꢀꢀꢀꢀꢀ
2—旋翼;
ꢀꢀꢀꢀꢀꢀꢀꢀꢀꢀꢀꢀꢀꢀ
3—旋翼安装支座;
[0026]4—涵道入口;
ꢀꢀꢀꢀꢀꢀꢀꢀ
5—涵道壁面;
ꢀꢀꢀꢀꢀꢀꢀꢀꢀꢀ
6—涵道出口;
[0027]61—涵道壁接口;
ꢀꢀꢀꢀꢀ
62—弹性唇口;
ꢀꢀꢀꢀꢀꢀꢀꢀꢀ
63—出口安装环;
[0028]64—支撑弹簧;
ꢀꢀꢀꢀꢀꢀꢀ
65—可变唇口支架;
ꢀꢀꢀꢀꢀ
66—驱动杆;
[0029]67—驱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变出口涵道系统进行解释说明。
[0031]本专利技术考虑到相同升力需求前提下,大尺寸的旋翼系统所产生的下洗气流速度小,对环境较友好但是大尺寸的旋翼和涵道重量增加大,导致飞行器自身重量过大;而重量轻的小尺寸涵道系统所产生的下洗气流大,对环境影响较大,如扬尘效果更明显等。故在此需要一种可变出口直径的涵道系统,保持小的尺寸和重量,但是在垂直起降时可以扩大涵道出口,使得出口气流得到更好的扩散,进而增加涵道气流影响面积,降低涵道的下洗气流速度,提高环境友好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可变出口涵道系统,可实现在垂直起降时扩大涵道
出口尺寸,使得下洗气流速度变小,提高环境友好性,同时保持整体较小的尺寸,减轻飞行器重量,提高运载效率,同时在前飞巡航的缩小涵道出口尺寸,减小迎风面积,降低阻力,提高飞行效率。
[0032]具体的,参照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变出口涵道系统,包括:涵道1、旋翼2、旋翼安装支座3、涵道入口4、涵道壁面5和涵道出口6;其中,
[0033]涵道出口6包括:涵道壁接口61、弹性唇口62、出口安装环63、支撑弹簧64、可变唇口支架65、驱动杆66和驱动座67。
[0034]旋翼2通过旋翼安装支座3安装在涵道1上,旋翼2通过电机或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驱动旋转,旋翼旋转产生所需的升力或推力,根据气流的流动方向,在气流进入位置的涵道弧形倒角唇口称为涵道入口4,在气流离开位置的涵道唇口称为涵道出口6。涵道入口和涵道出口对旋翼气流起到了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出口涵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涵道(1);涵道(1)的涵道出口(6)包括:涵道壁接口(61)、弹性唇口(62)、出口安装环(63)、支撑弹簧(64)、可变唇口支架(65)、驱动杆(66)和驱动座(67);所述涵道壁接口(61)、所述弹性唇口(62)和所述出口安装环(63)均为环形,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连接,所述涵道壁接口(61)与涵道(1)的涵道壁面(5)过渡连接,所述出口安装环(63)与涵道(1)的外壳连接;所述支撑弹簧(64)呈喇叭口状,支撑在所述弹性唇口(62)的内侧,沿所述支撑弹簧(64)的圆周方向布置有多根可变唇口支架(65),所述支撑弹簧(64)和所述多根可变唇口支架(65)用于支撑所述弹性唇口(62)的外形;所述可变唇口支架(65)的通过驱动杆(66)与驱动座(67)连接,所述驱动座(67)驱动所述驱动杆(66)带动所述可变唇口支架(65)运动,以带动所述支撑弹簧(64)变形,从而改变所述弹性唇口(62)的直径和外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安装环(63)由可调直径的圆形弹簧圈和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衍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