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90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水器,所述上水器包括延第一轴线方向延伸的上水器主体及延第二轴线方向延伸的出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转动连接于上水器主体,所述出水组件具有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一位置及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互垂直的第二位置,所述上水器主体设有容纳所述出水组件的容纳槽,所述出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水器所占空间减小,上水器的整体性更强,便于外出携带,而且出水组件位于容纳槽内时,能够避免出水组件在携带过程中发生折断等损坏的情况,出水口也位于容纳槽内,避免出水口与外界直接接触,保证了出水口的洁净度;手动转动出水组件使其打开或关闭,实用性强,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水器


[0001]本技术属于饮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上水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快速提升,人们对饮水越来越重视,无论在公司的办公室,还是家庭,以及一般的聚会、活动等,都能看到不少供人们饮水用的桶装水的身影,随着桶装水的快速新起和使用,与之配套的抽水器广泛进入市场,成为人们饮水时取水的必要设备,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0003]现有中,各式各样的抽水设备应有尽有,但大都包括主机和自主机向外延伸的出水部,主机用于安装在储水容器上并抽水进入出水部,用户直接将水杯放在出水部的出水口下方接取即可,取水非常方便,但是诸如此类的抽水设备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出水部虽然方便接水,但一些出水部较长的抽水设备,整个抽水设备的体积较大,对于经常出差、聚会等需要外出携带抽水设备的用户非常不友好,占用太大的收纳空间,而且外界的一些杂质还有可能经出水口进入到出水部和主机内造成污染。现有中一些较为新颖的抽水设备采用电机驱动与出水部啮合的齿轮以实现出水部自主机内伸出或收回主机内,该种形式结构复杂,实用性较差,成本较高,且齿轮容易卡死损坏,可靠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水器形状固定,体积大导致携带不便等问题,提供一种上水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上水器,所述上水器包括延第一轴线方向延伸的上水器主体及延第二轴线方向延伸的出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转动连接于上水器主体,所述出水组件具有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一位置及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互垂直的第二位置,所述出水组件包括出水口,所述上水器主体设有容纳所述出水组件的容纳槽,所述出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水组件及出水口均位于容纳槽内。
[0007]出水组件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出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出水组件收纳于上水器主体的容纳槽内,相比于传统的出水组件与上水器主体成固定角度,本方案将出水组件收纳于上水器主体的容纳槽内,大大减小了上水器的整体所占用的空间,出水组件收纳于容纳槽后,上水器的体积小,整体性更好,便于外出携带,还可以避免携带过程中出水组件的损坏,而且出水口也位于容纳槽内,能够有效避免出水口受外部污染,保证使用时出水的洁净度;当出水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出水组件与上水器主体垂直,此时出水组件用于出水;出水组件与上水器主体转动连接,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出水组件的位置,出水组件在第二位置时为最佳出水位置,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出水组件的位置即出水组件与上水器主体的角度,适用情形更广。
[0008]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包括靠近所述出水组件固定端的限位段及远离所述
出水组件固定端的泄压段,所述出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水组件抵接在所述限位段,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泄压段之间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泄压间隙。容纳槽的底壁分为限位段与泄压段,出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即出水组件收纳于容纳槽内时,出水组件的内侧抵接在限位段,限位段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出水组件向容纳槽内过度转动导致出水组件损坏;泄压段与出水口之间的泄压间隙既能够使得出水口与容纳槽的底壁不接触,保证出水口的洁净度,又能够避免当出水组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出水组件与容纳槽的底壁完全贴合,出水组件与容纳槽的底壁之间的空气被排出形成负压,且出水口有余水残留时,水将出水组件与容纳槽的底壁黏连在一起,导致在外部气压与余水黏连的作用下,出水组件打开费力的情况,泄压间隙能够使得余水从泄压间隙中排出,且泄压间隙与外部空气相连通,避免负压的情况发生。
[0009]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呈阶梯状,所述泄压段内凹与所述限位段形成阶梯,所述出水组件与所述限位段抵接时,所述泄压段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泄压间隙。泄压段由容纳槽底壁向远离容纳槽的敞口方向凹陷形成,泄压段与限位段之间形成阶梯。
[0010]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组件的自由端设有导流斜面,所述出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流斜面朝向所述容纳槽。出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即出水组件收纳于容纳槽内时,出水组件自由端的导流斜面朝向容纳槽,当出水口有余水残留时,余水能够顺着导流斜面及时流走,而不会在出水组件与容纳槽之间堆积;当用户需要将出水组件从第一位置打开至第二位置时,导流斜面与容纳槽的底壁之间的空间用于用户手指的伸入,便于打开出水组件。
[0011]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组件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下壳体及出水嘴,所述上、下壳体盖合形成所述出水嘴的第一安装位,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出水孔及出水嘴的第二安装位,所述出水嘴伸出出水孔,所述出水嘴的出水端形成所述出水口。出水组件由上、下壳体可拆卸连接形成,便于更换出水嘴,第一安装位与第二安装位用于固定出水嘴,防止出水嘴的晃动,出水嘴伸出于下壳体上的出水孔,使得水能够顺利从出水嘴中流出而不会粘连到出水孔的周围,避免有水粘连在出水嘴与出水孔之间。
[0012]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嘴包括安装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软管与上水器主体内的抽水组件连通,所述安装部的两侧设有固定筋,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构成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固定筋插接在安装槽内,所述上、下壳体内设有相对的半圆环筋,上下壳体盖合时,半圆环筋构成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安装部夹持在所述第一安装位内。上、下壳体盖合形成的第一安装位用于防止出水嘴在上、下壳体内上下移动,下壳体内的安装槽用于插接出水嘴连接部两侧的固定筋,防止出水嘴沿着出水组件的轴向移动及出水嘴发生转动。
[0013]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中部的两侧设有第一定位凸点或第一定位凹槽,所述出水组件对应设有第一定位凹槽或第一定位凸点,所述出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水组件通过第一定位凸点与第一定位凹槽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出水组件固定端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定位凸点或第二定位凹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第二定位凹槽或第二定位凸点,所述出水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水组件通过第二定位凸点与第二定位凹槽的配合使出水组件固定在第二位置。
[0014]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的两侧壁设有凸轴,所述凸轴的端面呈外凸的弧面,所述出水组件上设有与凸轴相配的通孔,所述出水组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槽内。容纳槽的两侧壁上的凸轴与出水组件上通孔配合实现出水组件与容纳槽转动连接,凸轴的端面位外凸的弧面,当需要将出水组件连接到凸轴上时,出水组件先沿着凸轴端面边缘逐渐向凸轴的中心滑动,便于通孔套入凸轴,便于出水组件在容纳槽内的安装。
[0015]作为优选,所述上水器主体包括外壳及可拆卸连接于外壳上的收纳件,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收纳件上。
[0016]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缺口,所述收纳件的外边缘设有卡扣,所述收纳件卡接于所述缺口内。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上水器的出水组件与上水器主体上的容纳槽转动连接,需用取水时可以将出水组件转动并固定在第二位置,不使用或携带时,可以将出水组件转动并固定在第二位置,出水组件位于容纳槽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器包括延第一轴线方向延伸的上水器主体及延第二轴线方向延伸的出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转动连接于上水器主体,所述出水组件具有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一位置及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互垂直的第二位置,所述出水组件包括出水口,所述上水器主体设有容纳所述出水组件的容纳槽,所述出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水组件及出水口均位于容纳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包括靠近所述出水组件固定端的限位段及远离所述出水组件固定端的泄压段,所述出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水组件抵接在所述限位段,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泄压段之间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泄压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呈阶梯状,所述泄压段内凹与所述限位段形成阶梯,所述出水组件与所述限位段抵接时,所述泄压段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泄压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组件的自由端设有导流斜面,所述出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流斜面朝向所述容纳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组件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下壳体及出水嘴,所述上、下壳体盖合形成所述出水嘴的第一安装位,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出水孔及出水嘴的第二安装位,所述出水嘴伸出出水孔,所述出水嘴的出水端形成所述出水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吴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