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586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包括有外墙钢框架组件和外墙墙体模板,外墙钢框架组件下端之间设置有底部钢框架组件和底模下模板,模架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底模下模板上方的轨道,轨道通过行走机构连接有可前后运动的活动座,活动座通过顶升机构连接有内墙钢框架组件,内墙钢框架组件的两侧分别通过斜向导向机构和驱动机构连接有内墙侧模板,底模下模板和底模上模板之间、外墙墙体模板和内墙侧模板之间分别形成供混凝土浇筑成构件的浇筑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预制构件模架系统的操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性好,各模板可使混凝土实现一次性浇筑,减少施工缝,无需进行穿墙对拉,构件的结构外观及防水性能更好,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拆模迅速等特点。拆模迅速等特点。拆模迅速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架,特别是一种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PPVC技术,官方全称“Prefabricated Prefinished Volumetric Construction”,又称“厢式预制装配系统”(或“预制预装修厢式建筑”,或“3D模块化建筑”),是将整间房间在预制工厂进行加工,完成结构与装修(包括地面、墙面、吊顶等)部分并形成独立模块后,将这些模块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就像“搭建积木”一样拼装在一起的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高端产品,具备自身高度的完整性。
[0003]该技术最高可提高50%的建筑效率,大大减少人力成本,降低工人数量。其次,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因其生产主战场由项目转至工厂,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噪音及粉尘污染,也将大大减少。
[0004]目前该技术普遍采用钢模板进行工厂加工。PPVC结构一般分三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底板,第二次浇筑墙体,第三次浇筑顶板。钢模系统由底模、墙模、顶模组成。墙模分为内墙模板和外墙模板,内外墙模板采用止水螺杆对拉固定,外侧辅以斜撑及架体加固。顶板模板由底部支撑平台加固,底部支撑平台与内墙模板之间也可增加可靠连接用于加固内墙模板。对于内外墙模板的复位采用人工或液压模式,需要反复调节,浪费时间及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包括有呈左右平行分布前后延伸的两个外墙钢框架组件,两个所述外墙钢框架组件的相对面上分别安装有外墙墙体模板,两个所述外墙钢框架组件下端之间设置有呈前后延伸的底部钢框架组件,所述底部钢框架组件上方设置有呈前后延伸的底模下模板,所述模架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底模下模板上方的轨道,所述轨道通过行走机构连接有可前后运动的活动座,所述轨道下端连接有底模上模板,所述活动座通过顶升机构连接有可上下运动的内墙钢框架组件,所述内墙钢框架组件的两侧分别通过从内向外逐渐抬升的斜向导向机构连接有内墙侧模板,所述内墙钢框架组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墙侧模板在所述斜向导向机构上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内墙侧模板上端连接有位于所述斜向导向机构上方的内墙横向模板,所述底模下模板和底模上模板之间、外墙墙体模板和内墙侧模板之间分别形成供混凝土浇筑成构件的浇筑空间。
[0008]所述内墙钢框架组件包括内墙架体,所述斜向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内墙架体的两侧,所述斜向导向机构包括立杆和设置在所述立杆上端的横杆,所述立杆上设置有斜向滑轨,所述横杆上设置有与所述斜向滑轨匹配的滑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安装在所述内墙架体的侧臂上部的斜向液压油缸和铰接安装在所述内墙架体的侧臂下部的横向液压油缸,所述斜向液压油缸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所述斜向滑轨上,所述横向液压油缸的另一端
铰接连接在所述立杆下端,位于最前端的两个所述内墙架体之间和位于最后端的两个所述内墙架体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顶升机构,位于中部的相邻的所述内墙架体之间连接有支撑架体。
[0009]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支架和滑动安装在所述顶升支架内的顶升滑杆,所述顶升滑杆内转动连接有一螺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顶升支架接触,所述顶升支架上安装有减速机和伺服电机,所述减速机和伺服电机通过传动件与所述螺杆连接并驱动所述螺杆带动所述顶升支架上下滑动,所述顶升支架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活动座连接的连接部。
[0010]所述内墙横向模板的后侧设置有用于供混凝土浇筑出构件的后侧屋檐的延伸板,所述内墙横向模板和延伸板之间设置有用于供混凝土浇筑出构件后侧顶梁的横槽。
[0011]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座两侧下端的滑轮和驱动所述滑轮前后滑动的滑轮电机,所述轨道下端设置有若干轨道支墩,两条所述轨道之间设置有若干用于对所述轨道进行定位的轨距杆。
[0012]所述外墙钢框架组件呈前后排列的若干矩形架,所述矩形架下端设置有便于带动所述矩形架左右运动的底轮,所述矩形架上端设置有铺设在所有所述矩形架上端的用于供工作人员行走的走道板,所述走道板上设置有护栏。
[0013]所述底模钢框架组件包括排列安装在所述底模下模板下端的若干底模支撑杆,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底模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呈垂直设置的若干加强支撑杆,位于最后侧的所述底模支撑杆上垂直设置有向后侧延伸的若干末端底模支撑杆。
[0014]所述内墙侧模板的两侧壁面和上壁面、所述外墙墙体模板相对的两壁面、所述底模下模板的上壁面和所述底模上模板的下壁面上均设置有脱模剂层。
[0015]一种预制构件模架系统的操作方法,其步骤如下:
[0016]S1、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使场地各处标高一致;
[0017]S2、进行系统轴线定位,放置固定行走机构的轨道支墩并验证轨道支墩的顶部标高一致,然后安装用于固定外墙钢框架组件下部外墙轨道的预埋件;
[0018]S3、采用角钢及方钢焊接钢筋支座台架,按图纸在角钢上开槽作为钢筋定位架,方钢焊接成三角支撑,按照图纸在支架上安装钢筋及预埋管道,并根据具体钢筋设计图纸设计钢筋整体吊装加固方案,对部分节点进行焊接或增加分配梁;
[0019]S4、在临时平台上铺设底模支撑杆,在底模支撑杆后侧安装加强支撑杆和末端底模支撑杆,组成底模钢框架组件;
[0020]S5、将底模下模板和底模钢框架组件固定,然后将底模钢框架组件放置到地面上,校准底模钢框架组件的位置和高程;
[0021]S6、将底模支撑杆和外墙轨道按预定位置进行固定;
[0022]S7、对轨道支墩的位置进行定位,使轨道与系统轴线一致,验证轨道的顶部标高后将轨道和轨道支墩进行安装连接;
[0023]S8、在轨道上方放置滑轮、活动座和滑轮电机,组成行走机构;
[0024]S9、在场外拼接好内墙钢框架组件,并用螺丝和螺母固定好各个部位,然后通过龙门吊及吊装架体等设备将其置于行走机构上;
[0025]S10、在内墙钢框架组件上拼装内墙侧模板;
[0026]S11、将多个矩形架通过连接杆和斜向连接杆进行前后排列连接,然后将若干背楞上下排列安装在矩形架靠近内墙侧模板的一侧;
[0027]S12、将矩形架吊装到外墙轨道上,然后在矩形架上放置走道板和护栏并固定;
[0028]S13、将外墙墙体模板安装固定在背楞上;
[0029]S14、在吊装钢筋笼前,对底模下模板进行刷脱模剂;
[0030]S15、将加固好的钢筋笼用龙门吊及吊装架体进行整体吊装,放入预制台座,并用外墙墙体模板对其进行临时加固;
[0031]S16、检查验收钢筋笼及预埋管道的位置,在底模下模板上精确定位轴线及轨道中心线,定位轨道支墩,将轨道搭设到预定位置,支撑在底模下模板上的轨道支墩上,并复核轴线和高程;
[0032]S17、通过滑轮将内墙侧模板推进至预定位置,并复核轴线,使用滑轮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呈左右平行分布前后延伸的两个外墙钢框架组件(1),两个所述外墙钢框架组件(1)的相对面上分别安装有外墙墙体模板(2),两个所述外墙钢框架组件(1)下端之间设置有呈前后延伸的底部钢框架组件(3),所述底部钢框架组件(3)上方设置有呈前后延伸的底模下模板(4),所述模架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底模下模板(4)上方的轨道(5),所述轨道(5)通过行走机构(501)连接有可前后运动的活动座(502),所述轨道(5)下端连接有底模上模板(401),所述活动座(502)通过顶升机构(6)连接有可上下运动的内墙钢框架组件(7),所述内墙钢框架组件(7)的两侧分别通过从内向外逐渐抬升的斜向导向机构(701)连接有内墙侧模板(8),所述内墙钢框架组件(7)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墙侧模板(8)在所述斜向导向机构(701)上运动的驱动机构(702),所述内墙侧模板(8)上端连接有位于所述斜向导向机构(701)上方的内墙横向模板(801),所述底模下模板(4)和底模上模板(401)之间、外墙墙体模板(2)和内墙侧模板(8)之间分别形成供混凝土浇筑成构件(9)的浇筑空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钢框架组件(7)包括内墙架体(703),所述斜向导向机构(701)设置在所述内墙架体(703)的两侧,所述斜向导向机构(701)包括立杆(704)和设置在所述立杆(704)上端的横杆(705),所述立杆(704)上设置有斜向滑轨(706),所述横杆(705)上设置有与所述斜向滑轨(706)匹配的滑槽(707),所述驱动机构(702)包括铰接安装在所述内墙架体(703)的侧臂上部的斜向液压油缸(708)和铰接安装在所述内墙架体(703)的侧臂下部的横向液压油缸(709),所述斜向液压油缸(708)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所述斜向滑轨(706)上,所述横向液压油缸(709)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所述立杆(704)下端,位于最前端的两个所述内墙架体(703)之间和位于最后端的两个所述内墙架体(703)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顶升机构(6),位于中部的相邻的所述内墙架体(703)之间连接有支撑架体(7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6)包括顶升支架(601)和滑动安装在所述顶升支架(601)内的顶升滑杆(602),所述顶升滑杆(602)内转动连接有一螺杆(603),所述螺杆(603)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顶升支架(601)接触,所述顶升支架(601)上安装有减速机(604)和伺服电机(605),所述减速机(604)和伺服电机(605)通过传动件(606)与所述螺杆(603)连接并驱动所述螺杆(603)带动所述顶升支架(601)上下滑动,所述顶升支架(601)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活动座(5)连接的连接部(60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横向模板(801)的后侧设置有用于供混凝土浇筑出构件(9)的后侧屋檐(901)的延伸板(802),所述内墙横向模板(801)和延伸板(802)之间设置有用于供混凝土浇筑出构件(9)后侧顶梁的横槽(8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501)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座(502)两侧下端的滑轮(503)和驱动所述滑轮(503)前后滑动的滑轮电机(504),所述轨道(5)下端设置有若干轨道支墩(505),两条所述轨道(5)之间设置有若干用于对所述轨道(5)进行定位的轨距杆(50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钢框架组件(1)呈前后排列的若干矩形架(101),所述矩形架(101)下端设置有便于带动所述矩形架(101)左右运动的底轮(102),所述矩形架(101)上端设置有铺设在所有所述矩形架(101)上端的用于
供工作人员行走的走道板(103),所述走道板(103)上设置有护栏(10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钢框架组件(3)包括排列安装在所述底模下模板(4)下端的若干底模支撑杆(301),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底模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渭泉彭辉卢奇祝文飞王朋童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志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