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线粒体形储热单元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565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线粒体形储热单元及加工方法,储热单元包含壳体和两个端盖;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端盖结为空心的圆球体或截面为圆形的空心半椭球体;两个端盖分别和壳体的两端同轴固连,形成密闭腔体。端盖内设有端盖肋片,壳体内设有五个壳体肋片,以加强导热。本发明专利技术依据仿生思想,根据线粒体内部脊片的结构设计,整体简单有效,可大幅度减少融化时间,并提高相变储热效率。加工可利用3D打印或者铸造技术来完成,外壳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内部所填充相变材料熔点低于外壳材料工作温度,可直接填充粉末或者熔融后填充。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简单、可调性大,能够用于太阳能集热、余废热利用等诸多领域。余废热利用等诸多领域。余废热利用等诸多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线粒体形储热单元及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科学领域及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仿线粒体形储热单元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传统能源资源的进一步消耗以及我国大力发展能源回收及储存技术,如何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和工业余废热成为了目前的研究趋势。相变储热技术安全性高,在使用过程中利用相变过程可以储存大量热量的同时基本保持温度不变。但相变储热材料自身导热系数较低是其主要缺点,限制了其在太阳能及余废热回收领域的大规模利用。
[0003]目前对于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提高,多采用在相变材料中填充高导热材料的方式。此种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导热系数,但使得相变材料储能密度有所降低,而对于储热单元结构的改进可以克服这一明显的不足。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结构有着优异的性能,更加值得我们借鉴,然而在利用仿生方法设计加工相变储能单元目前少有研究。
[0004]因此,为了提高储热单元的储热性能,本专利技术提出借鉴生物界中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来设计相变储热单元,以此提高其储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线粒体形储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结构相同,均为空心的圆球体或截面为圆形的空心半椭球体;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分别和所述壳体的两端同轴固连,形成密闭腔体;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第一端盖肋片,所述第一端盖肋片将第一端盖沿着壳体轴线分割为对称的两半;所述第二端盖内设有第二端盖肋片,所述第二端盖肋片将第二端盖沿着壳体轴线分割为对称的两半;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至第五壳体肋片,所述第一至第五壳体肋片均为半径等于壳体内壁半径的半圆形肋板;所述第一至第五壳体肋片依次等距均匀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均和所述壳体轴线垂直,且第一至第五壳体肋片的弧边均和壳体内壁固连、第一至第五壳体肋片的直边共面,其中,第一、第三、第五壳体肋片的弧边开口方向相同,第二、第四壳体肋片的弧边开口方向相同,第一、第二壳体肋片的弧边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壳体形成的密闭腔体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的体积小于等于密闭腔体体积的95%;所述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壳体、第一至第二端盖肋片、第一至第五壳体肋片的导热系数大于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变材料的相变点低于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壳体、第一至第二端盖肋片、第一至第五壳体肋片的工作温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雷田扬宣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