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式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6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风式电动吸尘器,由具有可自由拆装地设置的旋风式集尘箱和其内置的电动风机所组成的吸尘器主体及连接在该吸尘器主体上的吸尘头主体构成,所述集尘箱是由集尘箱主体、在该集尘箱主体的开口边缘部以气密状态固定安装的上盖部、及收置于内部的过滤器部组成,沿着该过滤器部的半径方向扩展的凸缘部安装在所述集尘箱主体的上端凸缘部和上盖部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安装过滤器部的旋风式电动吸尘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风式电动吸尘器,具体说是涉及一种能够将过滤器部可靠地安装的旋风式电动吸尘器。不过,如果忘了将过滤器部安装在集尘箱内,那么,接通电源开关时,就会将灰尘抽吸到吸尘器主体的电动机一侧。一种旋风式电动吸尘器,由具有能够自由拆装的旋风式集尘箱和内置的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及与该吸尘器主体相连接的吸尘头主体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箱由集尘箱主体、在该集尘箱主体的开口边缘部以气密状态安装的上盖部及安装在其内部的过滤器部所组成,且向该过滤器部半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安装在所述集尘箱主体的上端凸缘部和上盖部之间。图2是附图说明图1中电动吸尘器的纵向截面图。图3是图1中的集尘箱的立体图。图4是图1中的集尘箱的纵向截面图。图5是图1中的集尘箱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固定部A中的第1固定结构的重要部件切口立体图。图7是用于说明固定部B中的第1固定结构的重要部件切口立体图。图8(a)是从上盖部侧面方向看到的固定部A中第1固定结构的模式图,图8(b)是从上盖部侧面方向看到的固定部B中第2固定结构的模式图。图9(a)是从上盖部侧面方向看到的固定部A中第1固定结构的非嵌合状态模式图,图9(b)是从上盖部侧面方向看到的固定部B中第2固定结构的非嵌合状态模式图。图中,1-吸尘器的主体,1a-前轮,1b、1c后轮,2-集尘箱,3-电动鼓风机,4-连接口,5-集尘箱主体,6-上盖部,7-外侧过滤器部,8-内侧过滤器部,15、20凸缘部,23-上端凸缘部,24、26、27-开口边缘部,25-外圆周凸出边缘部,28-阶差部,41-第1止动爪,42-第1嵌合爪,43-第2止动爪,44-第2嵌合爪。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旋风式电动吸尘器是由吸尘器主体1及与该吸尘器主体1相连接的吸尘头主体(未图示)所组成,在吸尘器主体1的前部设置有可以自由拆装的旋风式集尘箱2,同时在后部内置了电动鼓风机3。为了能在地板面上移动,所述吸尘器主体1上安装有前轮1a及一对后轮1b、1c。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对所述吸尘头主体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比如连接在吸尘器主体1的前端面的连结口4上并由一系列的软管、吸入管及吸尘头等构成的器具。所述集尘箱2是由圆筒状的由透明树脂等形成的透明或者是半透明的集尘箱主体5和能够自由开合地盖在该集尘箱主体5的开口上的上盖部6组成,在该集尘箱5的内侧收置有与集尘箱5主体同轴安装的过滤器,即大致圆筒状的外侧过滤器部7和内侧过滤器部8。本实施例的集尘箱2在外侧过滤器部7和内侧过滤器部8之间,安装了可以产生两个离心气流的双旋风式的集尘部。若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形成所述集尘箱主体5,则既能在视觉上感觉到双旋风方式的吸引力,同时,也能够从外部确认过滤器部上的垃圾的吸咐情况、污染及破碎等情况。在所述集尘箱2的侧面上突出设置了吸气管9,且为了能够与形成在吸尘器主体1的宽度方向中心的所述连结口4直接连接,该吸气管9的前端开口10a形成于略微靠近集尘箱2宽度方向中心附近处。另外,在集尘箱2里面的吸气管9的底部侧开口10b的附近,沿着集尘箱2的内侧方向延长设置导向筋11。通过该导向筋11,经吸气管9流进集尘箱2内部的气流(空气),变成沿着内壁形成的旋转气流,被引向产生于集尘箱2内部的旋风的流动方向。由此,可以进行垃圾的离心分离。所述外侧过滤器部7是由外侧圆筒状部件12、包覆在该外侧圆筒状部件12的狭缝13周围的网眼过滤器等外侧过滤器14、和从所述外侧圆筒状部件12的上端向半径方向扩展的凸缘部15组成,在外侧圆筒状部件12的外圆周侧面上突出设置了凸出边缘部16。同样,内侧过滤器部8是由内侧圆筒状部件17、包覆在该内侧圆筒状部件17的狭缝18周围的网眼过滤器等内侧过滤器19、和从所述内侧圆筒状部件17的上端向半径方向扩展的凸缘部20组成,在内侧圆筒状部件17外周侧面上设置了凸出边缘部21。为了再次过滤在集尘箱主体5中已过滤掉尘埃的空气,在该内侧过滤器部8的内部安装了圆筒状过滤器19a。另外,所述外侧过滤器部7具有如截面呈Z字型的多个导向部件22,将产生于该外侧过滤器部7的外侧的旋转气流导向所述内侧过滤器部8。所述外侧过滤器部7的凸缘部15安装在所述集尘箱主体5的上端凸缘部23和上盖部6之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从凸缘部15的开口边缘部24的外圆周部向外方突出的外圆周凸出缘部25,是通过所述上端凸缘部23中的开口边缘部26和上盖部6的开口边缘部27上的阶差部28来固定的。另外,该凸缘部15和上端凸缘部23之间通过垫片29来密封。此外,如图4所示,在集尘箱主体5的底部上设有通过设置在把手31的下部的铰链32可自由开闭地安装的底盖33。该底盖33压住设置在吸气管9下部的控制杆34的上部后,形成于控制杆34的下端的卡钩35就会脱离底盖33侧的止动爪36,并将打开集尘箱主体35的下端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上盖部6通过设在集尘箱主体5的开口边缘部26上的固定部A、B的固定结构,以气密状态固定在该集尘箱主体5上。如果该固定部A的第1固定结构和固定部B的第2固定结构相同,则即使把上盖部6的前后方向安装错了,也能够将上盖部6固定在集尘箱主体5上,因此,最好将集尘箱主体5和上盖部6通过互不相同的第1固定结构和第2固定结构来固定。作为该第1固定结构,如图6(a)、(b)及图8(a)所示,可以采用由在所述集尘箱主体5开口边缘部26的外圆周部上从该开口边缘部26的上端面向下部位置形成的L型的第1止动爪41、和形成于所述上盖部6的开口边缘部27的内圆周部并与所述第1止动爪41的下方弹性嵌合的第1嵌合爪42构成的结构。另外,作为所述第2固定结构,如图7(a)、(b)及图8(b)所示,可以采用由在所述集尘箱主体5的开口边缘部26的外圆周部形成的L型第2止动爪43和形成于所述上盖部6的开口边缘部27的内圆周部上并与所述第2止动爪43的下方弹性嵌合的第2嵌合爪44构成的结构。所述第1固定结构和第2固定结构是将第1、第2嵌合爪弹性嵌合于第1、第2止动爪后再进行固定的结构,但为了进一步加强固定,在所述第1止动爪41的周围区域上,例如形成了截面呈三角形等的突起部45,同时,在所述第1嵌合爪42的侧面形成了具有可与所述隆起部45相嵌合的形状的凹部46。同样,在所述第2止动爪43的周围区域上,如形成了截面呈三角形等的突起部47,同时,在所述第2嵌合爪44的侧面形成了具有可与所述突起部45相嵌合的形状的凹部48。另外,为了更容易地嵌合,在所述第1止动爪41和第1嵌合爪42相结合的端面上分别形成了锥形导向部41a、42a,同时在所述第2止动爪43和第2嵌合爪44相结合的端面分别形成了锥形导向部43a、44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过滤器部7及内侧过滤器部8是首先在所述凸缘部15上安装凸缘部20之后,被安装在所述上盖部6上。接着相对于集尘箱主体5的前后方向,将上盖部6的前后方向稍微向左错开,从所述固定部A、B的止动爪和嵌合爪互不干涉的位置,将所述上盖部6盖在集尘箱主体5上,并把所述凸缘部15安装在该集尘箱主体5的上端凸缘部23上。接着使上盖部6和集尘箱主体5沿相反方向旋转,如图8所示,使所述固定部A中的第1固定结构的第1止动爪41和第1嵌合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风式电动吸尘器,由具有可自由拆装地设置的旋风式集尘箱和内置的电动鼓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及连接在该吸尘器主体上的吸尘头主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箱由集尘箱主体、在该集尘箱主体的开口边缘部以气密状态固定安装的上盖部、及设在内部的过滤器部组成,且沿着该过滤器部的半径方向扩展的凸缘部安装在所述集尘箱主体的上端凸缘部和上盖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肥宪一郎森田明宏藤吉俊行松桥弘道安积乔哉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