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可逆电路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54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元件个数少、廉价且小型的非可逆电路元件,其包括:具有上板(1a)的第1磁轭(1)、具有平板状的底板(2a)并与第1磁轭(1)构成闭合磁路的第2磁轭(2)、配设在上板(1a)和底板(2a)之间的平板状的铁氧体部件(3)、介由电介体(4)上下方向部分交叉地配设的第1、第2、第3中心导体(5、6、7)。电介体(4)和中心导体(5、6、7)配置在铁氧体部件(3)的上面侧或下面侧,同时在铁氧体部件(3)的外周配置外加直流电流的线圈(9),在铁氧体部件(3)上由于通过线圈(9)产生直流磁场,因此不需要以往的磁铁,能够提供元件个数少、廉价且小型(薄形)的非可逆电路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便携式电话等移动通信设备的发送部等所用的隔离器或循环器构成的非可逆电路元件
技术介绍
图5是以往的非可逆电路元件的分解立体图,下面,基于图5说明以往的非可逆电路元件的构成,由箱形的磁性板(铁板)构成的第1磁轭51,形成箱形,具有上板51a和设在该上板51a上的凸部51b,在该第1磁轭51内设置圆形的磁铁52。由磁性板(铁板等)构成的第2磁轭53,形成箱形,并与第1磁轭51结合,形成闭合磁路。线圈54,以配置在第1磁轭51的凸部51b的外周的状态,设在上板51a和磁铁52之间。圆形状的铁氧体部件55,配置在第2磁轭53的底板53a上,同时,在该铁氧体部件55上配置中心导体56,在该中心导体56上连接电容器57。具有如此构成的以往的非可逆电路元件,改变不对线圈54外加电流时和对线圈54外加电流时的铁氧体部件55的工作磁场,而改变工作频率。但是,以往的非可逆电路元件,为了变化工作频率,除线圈54外,还需要磁铁52,不仅部件个数多、成本高,而且也不能谋求小型化。以往的非可逆电路元件,存在为了变化工作频率,除线圈54外,还需要磁铁52,不仅部件个数多、成本高,而且也不能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可逆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板的第1磁轭、具有平板状的底板并与所述第1磁轭构成闭合磁路的第2磁轭、配设在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平板状的铁氧体部件、介由电介体上下方向部分交叉地配设的第1、第2、第3中心导体,所述电介 体和所述中心导体配置在所述铁氧体部件的上面侧或下面侧,同时在所述铁氧体部件的外周配置外加直流电流的线圈,在所述铁氧体部件上通过所述线圈产生直流磁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祐一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