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清专利>正文

白光发光二极管及其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12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包括:一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一荧光粉层,设于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上;以及一吸光材料,设于荧光粉层上或荧光粉层中,其中吸光材料为一黄光吸收材料。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前述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光发光二极管及其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及其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尤指一种可提高色域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及其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可应用于光源或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上。目前已知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材料可为荧光粉或量子点。然而,相较于量子点所发出的光,荧光粉所发出的光具有较多的杂光,故以荧光粉所制得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色域较不理想。因此,目前已有厂商欲使用量子点作为发光层的材料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以期能提高应用于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的背光效果。
[0003]然而,量子点的制作成本较为昂贵,若能有效滤除荧光粉所发出的杂光并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色域,即便未使用量子点作为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材料,也可有效提高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的背光效果。
[0004]有鉴于此,目前亟需发展一种新颖的使用荧光粉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以期能有效地应用于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通过使用一黄光吸收材料而可将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色域提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包括:一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一荧光粉层,设于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上;以及一吸光材料,设于荧光粉层上或荧光粉层中,其中吸光材料为一黄光吸收材料。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中,通过使用一黄光吸收材料,而可将位于黄光波长范围的杂光吸收,降低位于黄光波长范围的杂光强度,以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色域。借此,当本专利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应用于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上时,可提供广色域的背光,进而提高显示设备的显示质量。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中,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可为一形成有磊晶层的蓝光磊芯片、一正装LED芯片(face-up chip)、一垂直LED芯片(vertical chip)、或一覆晶LED芯片。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中,黄光吸收材料可为一能吸收波长介于550nm至610nm的光的材料。其中,黄光吸收材料的种类并无特殊限制,只要能达到吸收前述波长范围的光的材料即可。黄光吸收材料可为一有机染料或一无机颜料,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三苯甲烷类、钴蓝、钴紫或其混合物。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中,荧光粉层可为一荧光胶体层。其中,荧光胶体层可为一由混合有荧光粉颗粒的胶体所形成的层。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中,荧光粉层可为一荧光粉薄膜。其中,荧光粉薄膜可
为一由荧光粉颗粒所组成的薄膜。当荧光粉层为荧光粉薄膜时,本专利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还包括一保护层,其中保护层设置于荧光粉薄膜上,而吸光材料设置于保护层上。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中,荧光粉层中所使用的荧光粉颗粒的种类并无特殊限制,可根据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种类或荧光粉颗粒所欲发出的色光做选择。举例来说,荧光粉颗粒可使用经激发后可发出黄光的荧光粉颗粒;当与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合并使用时,则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可发出白光。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荧光粉颗粒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氟硅酸钾、beta-Sialon、ZnO、ZrO2、PbO、Y2O3、Y2O2、Zn2SiO4、Y3Al5O12、Y3(AlGa)5O12Y2SiO5、LaOCl、InBO3、ZnGa2O4、ZnS、PbS、CdS、CaS、SrS、ZnxCd1-xS、Y2O2S、AlN、或Gd2O2S,且做为荧光粉颗粒的化合物也可掺杂至少一选自由Cu、Ag、Eu、Yb、La、Cl、Tb、Al、Ce、Er、Zn、Mn、及其他镧系元素(Pr、Pm、Sm、Ho、Er)所组成的群组的元素。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此。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荧光粉颗粒的粒径可介于10nm至5000nm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荧光粉颗粒的粒径可介于10nm至100nm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中,荧光粉颗粒的粒径可介于10nm至30nm之间。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此。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中,保护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SiO2、Al2O3、ZnO、ZrO、Y2O3、TiO2、CoO、MnO2、NiO、CuO、PbO、光学保护胶、或其混合物。
[0016]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反射片;一光学膜片,设置于反射片上;以及如前所述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反射片及光学膜片间。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块上。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计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设置位置,背光模块可为直下式的背光模块或是侧入式的背光模块。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显示面板可为一需要背光源的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中,通过使用前述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可提高背光模块的色域。因此,即便本专利技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使用荧光粉层作为发光层,也可达到与使用量子点作为发光层相近的背光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2A至图2D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制作流程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侧入式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测试例的测试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9A及图9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测试例的对照组及实验组的测试结果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白光发光二极管
[0031]11 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
[0032]111 第一表面
[0033]112 第二表面
[0034]113 侧表面
[0035]12 电极
[0036]13 荧光粉层
[0037]131 出光面
[0038]132 荧光粉颗粒
[0039]14 保护层
[0040]15 吸光材料
[0041]21 印刷电路板
[0042]22 线路
[0043]23 扩散透镜
[0044]231 透镜空穴
[0045]3 背光模块
[0046]30 壳体
[0047]31 反射片
[0048]32 光学膜片
[0049]33 导光板
[0050]4 显示面板
[0051]41 第一基板
[0052]42 显示层
[0053]43 第二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参照附图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一荧光粉层,设于该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上;以及一吸光材料,设于该荧光粉层上或该荧光粉层中,其中该吸光材料为一黄光吸收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黄光吸收材料可吸收波长介于550nm至610nm的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黄光吸收材料为三苯甲烷类、钴蓝、钴紫或其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层为一荧光胶体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层为一荧光粉薄膜。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还包括一保护层,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设置于该荧光粉薄膜上,而该吸光材料设置于该保护层上。7.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反射片;一光学膜片,设置于该反射片上;以及一白光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反射片及该光学膜片之间且包括:一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一荧光粉层,设于该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上;以及一吸光材料,设于该荧光粉层上或该荧光粉层中,其中该吸光材料为一黄光吸收材料。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黄光吸收材料可吸收波长介于550nm至610nm的光。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黄光吸收材料为三苯甲烷类、钴蓝、钴紫或其混合物。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崇华陈建清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