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对收发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在宽带通信电子系统的设计中,为了防止系统间的电磁干扰,往往对谐波、杂波抑制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当输入信号经过宽带放大,会导致输出信号中包含大量谐波分量。如果不对谐波分量加以回收和抑制,这不但会造成能量的浪费,降低了其效率,还会对其他信道的信号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包括输入匹配网络、宽带电流复用放大网络、第一有源偏置网络、谐波抑制均衡匹配网络、宽带共源放大网络、第二有源偏置网络和输出匹配网络;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作为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的输入端,其输出端与宽带电流复用放大网络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出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作为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的输出端,其输入端与宽带共源放大网络的输出端连接;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匹配网络、宽带电流复用放大网络、第一有源偏置网络、谐波抑制均衡匹配网络、宽带共源放大网络、第二有源偏置网络和输出匹配网络;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作为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的输入端,其输出端与宽带电流复用放大网络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作为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的输出端,其输入端与宽带共源放大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宽带电流复用放大网络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有源偏置网络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谐波抑制均衡匹配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谐波抑制均衡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与宽带共源放大网络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宽带共源放大网络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有源偏置网络的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电容C1和微带线TL1;所述电容C1的一端作为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和微带线TL1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的另一端作为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源偏置网络包括电阻R1、接地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接地电容C5和晶体管M3;所述电阻R3的一端作为第一有源偏置网络的输出端,其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M3的漏级、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3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5连接;所述晶体管M3的源极和接地电阻R2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和漏极电压V
DD
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谐波抑制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电流复用放大网络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接地电阻R10、电阻R11、接地电容C2、接地电容C3、电容C4、电容C6、接地电容C7、接地电容C8、微带线TL2、微带线TL3、微带线TL4、微带线TL5、微带线TL6、微带线TL8、晶体管M1和晶体管M2;所述微带线TL2的一端作为宽带电流复用放大网络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和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源极接地;所述晶体管M1的漏级分别与微带线TL3的一端和微带线TL4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2的栅极和微带线TL6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2的源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2和微带线TL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2的漏级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微带线TL7的一端和微带线TL8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3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微带线TL5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5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微带线TL6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10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微带线TL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电阻R11的一端和漏极电压V
DD
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8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莹,叶珍,廖学介,邬海峰,于鸿,滑育楠,王测天,吕继平,胡柳林,童伟,黄敏,吴曦,杨云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